夏天,一个挽起袖子肆意撸串的季节,一个邀上三五好友大口喝冰镇啤酒的季节,一个坐在大排档里痛快吃麻辣小龙虾的季节……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这些食物里有些“危险分子”,但大多数人还是抵挡不住舌尖上的诱惑。不过,有些隐患是比较少见的,提醒吃货们要好好注意哟!
PART ONE饮食安全篇
各种海鲜、肉串是烧烤摊的绝对主打。然而,烟台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大家,如果吃了没有烤熟的海鲜或者肉类,很容易感染戊肝。
YMG记者李俊玲通讯员刘正毅冯雪英
爱吃烧烤,一对恋人得了戊肝
最近这几天小杨和她的男朋友罗先生先后发起了高烧,测体温达39℃左右,以为得了普通的感冒,于是去小区楼下的药店开了消炎药跟退烧药,发烧虽然缓解了,但人还是很倦怠,浑身没劲,看着油腻的都不想吃,皮肤也泛黄。看情况不见好转,两人又去医院,做了个全身检查,这回验血查了肝功能,发现竟是得了戊肝。
原来,小杨和男朋友都喜欢吃烧烤,平时没事就去撸串,而且都喜欢吃烤得嫩一点的肉串,没想到因为经常吃未熟透的肉串导致戊肝缠身。
当心,戊肝最易“病从口入”
烟台市疾控专家向记者介绍说,戊型肝炎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人群对戊肝病毒普遍易感,儿童感染后,多表现为亚临床型,成人则多为临床型,戊肝病毒对孕妇、慢性肝病患者、老年人杀伤力更强。感染戊肝后一般发病急,近半数患者会出现发热、乏力,伴有厌食、恶心、呕吐、厌油腻等消化道症状,有时伴有肝脾肿大、肝区压痛等,容易出现黄疸,表现为眼白、黏膜及皮肤组织黄染,小便呈茶褐色,重症患者会出现极度乏力、呕吐、意识不清、肝衰竭乃至死亡。戊肝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人们日常生活中可通过被病菌污染的饮用水、餐具、蔬菜水果、贝壳类海产品、手等,直接或间接经口传播。除人之外,一些家养的动物也可以感染戊肝,如猪、牛、羊、鸡、狗等十余种动物都能感染,其中猪的感染率非常高,烧烤未煮熟的动物肉或肝脏等都可以感染。蛤、牡蛎、贝类、蟹等水产品也可以携带戊肝病毒,食用生的或半熟的水产品也可引起戊肝感染。专家提醒说,如果吃了没有烧熟的海鲜或者肉类,2至10周内患者会出现乏力伴厌食油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这时就应高度怀疑患了戊型肝炎。一旦患了戊肝,必须住院治疗,隔离期自发病之日算起,应不少于3周。
PART TWO异物吸入篇
夏季里很多市民喜欢去夜市吃烧烤、撸串、喝酒,可有位西安市民在夜市吃饭时不慎将一个小辣椒吸入气管,引发肺部严重创伤。这个本是多发于幼儿和老人的“意外”,这次威胁到了撸串爱好者的健康。提醒各位喜欢一边吃串一边谈笑的食客们,还是小心些为好。
YMG记者宋晓娜通讯员叶杏张国杰
一个辣椒引发的“血案”
近日,有位西安市民在夜市吃撸串时不慎将一个小辣椒吸入气管,引发肺部严重创伤。
据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医生介绍,最近科里接诊了一位男患者,主要症状是高热、咳嗽、大量脓痰、胸痛,胸部CT可见胸腔积液、肺部感染伴脓腔形成,相关检查均提示肺部及胸腔感染可能。虽然患者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但到底是什么原因他并不清楚,直到手术中,把病变的肺组织切除下来时,才从气道看到了整场事件的“元凶”———一个约1厘米长的小辣椒。一个辣椒引发的这场“血案”让患者和家属吃惊不已,原来患者发病前在夜市吃肉喝酒时,不慎将一个辣椒吸入气管,虽然之后出现了剧烈的咳嗽,但也没在意,不料这粒小辣椒却持续“作恶”,继而引发严重感染,患者的右全肺受到了一次重创,手术后已所剩不多。
气管吸入异物,严重时可致命
对此烟台山医院南院急诊科柳海滨主任表示,上述情况就是俗称的“气管吸入异物”,多发于婴幼儿和老人。近日就有一名18个月大的幼儿进食奶片时突发窒息,呼吸停止大约10分钟,后经烟台山医院南院急诊科全力救治,最终开通气道,恢复自主呼吸,现已经好转出院。柳主任介绍,气管吸入异物虽然多见于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发生,在饮食中谈笑或进食太快,可能会将鱼刺、枣核、骨头、辣椒等异物吸入气道,异物阻塞气道或误吸后,会造成细菌感染,脓肿形成,发生严重感染。专家提醒,一旦异物吸进气管,通常都会有剧烈的咳嗽,通过气流冲击和纤毛的摆动排除异物,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射,但有时候发生嵌顿、咳出困难,这时一定要积极就医,让医生通过支气管镜或喉镜解决问题,以免引发更严重的后果。据介绍,当成人出现气管异物阻塞,而身边又没有其他人时,趁自己还有意识前,应马上将腹部趴伏在椅背上,向下快速挤压上腹部,同样通过产生气压使异物排出。或者一只手握空心拳,拳眼置于脐上2厘米处,另一只手紧握此拳,快速向上冲击腹部,至异物排出。
老年人也是气管吸入异物的高发群体,因牙齿脱落或使用义齿,咀嚼功能差,口内感觉欠灵敏,食管入口较松弛,易发生牙齿或大型食物如鱼刺等误咽,形成咽部或食管异物。因此建议老年人进食不宜过于匆忙,进食带有骨刺类食物时,不要饭菜混吃,应仔细咀嚼将骨刺吐出。
老年人戴有义齿时,应避免食用黏性强的食物,义齿松动或有损坏时应及时修整,睡眠前取下。误咽异物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取出异物。
为啥婴幼儿多发“吸入异物”
柳海滨主任介绍,1岁以内的婴儿,最容易发生窒息事故,稍大的孩子单独玩耍时也可能发生窒息。“幼儿吞咽反射发育还不完善,咽喉内会厌软骨还不能很好控制,本身在进食时就会有食物误入气管的情况发生。”柳海滨主任说,在人多嘈杂之处,幼儿或因兴奋或因紧张而大笑或哭闹时,喂食食物更会增加气管异物发生风险。而食用花生、瓜子、糖果这种颗粒状零食也会极大地增加气管异物风险。其中,果冻、坚果卡喉后丧命的几率非常大,建议家长做好看护。
□预防小贴士
专家强调说,预防戊肝要把住“病从口入”关,饭前便后要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肉类、贝壳类海产品应煮熟烧透,不吃半生不熟的肉串等烧烤食品,不在不卫生的摊点吃饭。
新闻推荐
“天天正能量”再次荣获大奖, 本报联合阿里公益获“2015华人创新公益行动评选”大奖
晨报讯6月22日下午,由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凤凰公益发起的“2015华人创新公益行动评选”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本报联合阿里公益发起的“天天正能量”项...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