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区31年,烟台开发区涂彩的画笔,一直未停下:城乡环卫一体化,这里最早布局;环境卫生长效机制,这里堪称最严;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这里追求最优。
就在今年,开发区又响亮地向全区40万民众发出文明共建邀请函,吹响文明提升集结号,号召上下齐心,圆梦“靓丽文明滨海新区”。“一年打基础,两年见实效,三年求突破”,锐意进取的烟台开发区,从宜居、宜业入手,从民心、民意出发,稳步解决一批群众高度关注、影响城市文明形象的热点难点,努力实现城市环境秩序显著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
连续奋进,气象一新,开发区40多万民众,亲眼见证并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新变化。
昔日垃圾河变成景观河
今年,家住烟台开发区中建悦海和园的高宏滨度过了一个舒心惬意的夏天,“夜里不用点蚊香,天天睡好觉!”
悦海和园毗邻白银河。这条河横穿开发区西部,多年来随着河道水土流失、垃圾堆积,河道泥沙淤积严重导致河床水位抬高,河道功能大大减弱,每年夏季都有很大的防洪隐患。同时河道沿线污染较重,一些生活垃圾直接倾倒入河或堆放在岸侧,导致河水污染、杂草丛生。往日的白银河了附近居民的“添堵河”。
今年,开发区将白银河改造作为全区重点民生工程之一,一期改造工程东起海滨西至北京中路以西,总长度约1.2千米,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约12万平米。改造内容包括河道清淤整形、硬化铺装、景观绿化等,工程造价约6400万元。“白银河总的改造目标是,将其建设成一条安全、清澈、自然的生态河流,打造成一条清新、舒适、靓丽的城市景观走廊。”开发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白银河改造重点遵循三点原则,一是恢复河道排水功能,二是提升景观效果,三是增强河道休闲娱乐功能,“沿线设置各类亲水平台7座,并在绿化中穿插建设休闲广场和健身广场,配备各种设施,确保每个景观节点都可进入、可休闲。”
为将白银河打造成精品工程,该区选择一流施工队伍,严抓施工质量,注重设计优化。其中绿化方面,采取在部分节点增加孤植、丰富绿化品种、适当提高苗木规格和密度等方式,进行了全面优化提升,节省财政资金的同时,有效提升了绿化效果。
而今,白银河实现华丽转身,一步一景、一景一韵,“添堵河”成了周边居民纳凉、游玩的“舒心河”。
畅通便民路让修鞋匠下岗
“后沙旺地儿荒,十里不见几个庄,黄沙从秋刮到春,提来咸水洗衣裳……”这首在烟台民间流传的俗谣,是对多年前开发区环境最好的写照。可是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这处荒沙滩发生沧桑巨变,一座现代化靓丽文明滨海新区崛起在黄海之滨。“现在我还记得,这条路凹凸不平,逢雨雪天脚底沾厚泥,周边甚至有几处修鞋店。”手指脚下的黄河路,开发区市民赵文武回忆说。
让修鞋匠下岗,让便民路畅通。去年以来,针对开发区东区基础设施已建成使用多年,大部分道路和管线不同程度的存在破损老化、负荷不足等问题,开发区从民意出发,提出“提升东部、完善中部、拓展西部”思路,决定对东区基础设施进行逐步改造提升,每年安排改造2—3条主要道路。“从去年开始,我们重点对五指山路、黄河路和珠江路进行了整体改造。”开发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五指山路改造全长1.7公里,总投资约1亿元;黄河路改造工程全长10.4公里,工程总投资约5.1亿元;珠江路改造全长约5.1公里,总投资约总投资2.6亿元。改造内容包括雨污水、路面、水、电、暖等专业管线,公交站点、交通指示牌、信号灯、监控等附属设施。
三条路作为重点基础设施工程,时间紧、任务重,社会关注度高。为确保工程快速推进,降低施工影响,该区前期做好高标准设计,对道路断面进行了优化调整,其中黄河路和珠江路快车道由双向四车道调整为双向六车道,设置交通导流岛、路口展宽渠化、港湾式公交站等,提升通行能力。后期科学组织施工,对部分路段实行半幅封闭施工,道路两端及沿线路口设置交通导行指示牌,保证交通顺畅。
唯进步不止步。多年城市谋变,开发区在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打造靓丽文明新区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并将继续坚定前行。YMG记者姜乾通讯员马双军马述光杜毅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曹海飞张维萍)近日,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脊柱外科专家团队联合为一名高位颈髓血管畸形出血并不全瘫痪患者实施了手术,成功挽救了患...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