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4年烟台成为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时起,开放,便成为烟台跨越发展的关键词。
2001年7月30日,《烟台日报》在一版刊发的“走烟台,看开放”系列报道,成功记录了烟台市当年改革开放的铿锵印记。特别是“辩证分析烟台开放”一文,更是敏锐捕捉到了当时制约烟台开放发展的三大瓶颈,受到当时市委主要领导的重视并作了批示,在全市掀起了一场关于对外开放的大讨论,以主流政经报道凸显了党报优势。
一篇报道引发开放大讨论
“踏访县域经济,展示开放亮点,是‘走烟台,看开放\’系列报道的初衷。”回忆起那次时隔14年的采访,时任烟台日报经济部主任姜爱敏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烟台正形成新一轮的开放热潮。据她回忆,从蓬莱确定重点抓落实到龙口“拔营西迁”调整园区,从招远扬长避短拉长黄金链到莱州“内资外资一起抓”,从海阳力开思想“闸门”到福山练就招商“绝招”……各县市区在对外开放中的积极探索亮点频现。但同时,采访组也听到或看到一些与正迅速形成的新一轮开放热潮不相适应的观点和行为。比如,当时烟台市对外开放的意识相对单薄,有的企业认为招商引资是经济部门的事,自己可做可不做。采访中,听到的多是地方领导冲上一线谈判,而企业主动出击,寻求合资合作的少。
2001年7月29日,也就是稿子见报的头一天,采访组接到当时报社主要领导的电话,指出在写烟台开放的亮点和成就的同时,要找一找烟台对外开放的不足,写一篇综合性的述评,第二天推出。接到任务后,采访组马上与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政府办公室取得联系,向他们了解市委市政府领导对于烟台市对外开放的一些想法,请他们就对外开放发表意见……在深入采访和大量占有材料的基础上,采访组理清了脉路,将稿子切成三大块:观念、园区、环境,并连夜将稿子完成,以“辩证分析烟台开放”为题在第二天头版头题见报。“没想到,第二天稿子竟然引起强烈反响。”姜爱敏感慨道,“不仅市委主要领导作了批示,更在市委中心组读书会上引起一场关于对外开放的大讨论,会场上,报纸被与会人员争抢一空。现在想来,这篇稿子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响,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时机把握得好、问题抓得准,文章一出来就抓住了读者的胃口,也解答了存在于读者心中的疑问。”
当年的“辩证分析”,正契合了14年来烟台开放发展的脉搏。根据日前中国海关公布的“2014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名单,烟台市以全国第24名入围,在山东省内排名第二。从31年前引进的第一个7万美元外资项目落户,到9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烟筑巢,在与世界的拥抱中,烟台尽享对外开放的“红利”。全市累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263.4亿美元,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93家、外资项目1.3万个,实现进出口跨越“四个百亿美元”大关。
漂亮的成绩单背后,解放思想、园区招商与环境打造,仍然是烟台市对外开放不断纵深发展的三把“利剑”。
园区发展带动一半以上进出口额
利用外资的竞争势态,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开放园区之间地较量。园区作为招商引资最重要的载体,能够直接地反映出烟台市对外开放的程度。2001年,外资正进一步向那些整体环境优、管理服务好、专业化特色鲜明的开放园区聚集,这也让烟台的园区找到了明确的目标。“2001年,开放园区在烟台市可谓星罗棋布,每个县市都有园区,甚至个别县市每个乡镇都有园区。仅省级开发区,烟台市就有9个,经过8年的滚动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个别开放园区正显示出品牌效应,成为投资的热点区域。”姜爱敏回忆道,“功能与特色是开放园区的生命力所在,各园区根据自己的基础和优势,找准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发展招商引资。”
烟台对外开放31年的实践证明,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园区,活力在园区,潜力也在园区。园区是烟台对外开放的主战场、主阵地,也是科技创新、高点突破的主动力。
从1984年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至今,烟台园区经济走过了31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带动形成了全面开放的整体格局。至今,烟台已有省级以上经济园区14个。“全市各园区,在所管辖不到全市7%的土地上,创造了一半以上的外贸进出口数值!”市商务局工作人员介绍,在2013年全省136家省级园区考核中,烟台市5家园区综合排名进入全省前30强,6家省级园区综合排名实现位次前移。
园区经济造就了烟台今天的产业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也成就了她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城市形象。
借力国家战略再造新优势
在对外开放所取得耀眼成绩的基础上,今年6月1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烟台中韩产业园正式成为中韩两国重点推进的产业园区。
烟台对外开放的“棋盘”上星罗棋布,其中更是布满了韩国元素。中韩建交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烟台与韩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来自市商务局的数字显示,2001年至2014年,烟台对韩贸易额从8亿美元扩大到109.7亿美元,增长近13倍,是全省17市中对韩贸易额最大的城市。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韩资企业近千家,累计投资额已经超过了100亿美元。
“韩国已成为烟台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和第一大海外游客来源地,并在交通、文化、教育、园区、地方合作等领域取得了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合作。”市商务局对外贸易科科长侯杰说。
借力“一带一路”、“中韩自贸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烟台对外开放的步伐迈得更大,更实,更具国际视野。前五月,全市新备案境外投资企业(机构)19家,实际投资额2.9亿美元,增长51.4%,高于全省16.2个百分点。烟企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不俗的表现。资源开发再“发力”,烟台兴飞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美元在加纳设立金矿开采企业,招远黄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投资800万美元在玻利维亚设立矿产开发、矿山设备制造维修及进出口企业。同时,喜旺食品、南山集团、杰瑞国际(香港)有限公司等7个境外项目共增资37324万美元,占全市总额的76.9%,拉动全市境外投资增长27.8个百分点。YMG记者郭超通讯员王兆鹏
今年上半年,烟台市进出口值继续保持全省第二位。YMG记者唐克航拍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随着电商概念的迅速普及,去年12月,浪潮集团在园区启动了万商购电子商务平台项目,结合其合作方———益商物流在烟台的客户群超过5000个的明显优势,成功...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