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腾王文荣话说:“巧媳妇”产品种类多样,既有口味厚道的老式桃酥、无水蜂蜜蛋糕、老式面包等传统点心,又有精致细腻的提拉米苏、戚风蛋糕、乳酪蛋糕等西式甜点。巧媳妇的每件食品既赚足眼球又满足口感,自然也勾起烟台本地人的无穷回味。
任凭烟台蛋糕行业里的味道愈发丰富、造型愈发多变,在吃了几十年巧媳妇的老牌粉丝们看来,巧媳妇始终不变的是坚持用料考究、品质如一的原则,这也是其受众人青睐、经久不衰的关键。正如巧媳妇品牌创始人方明臣董事长所言,人的脑子算账都有数,但不如老百姓的嘴有数,老百姓吃着好吃才是最重要的。
巧媳妇董事长—“方明臣”半袋面粉两块五毛钱起家
80年代下海热潮兴起,身在桃村的方老做起馒头生意,那时村民都笑他选择了家家都会蒸的馒头。不服输的方老硬是用借来的半袋面粉做出了香喷喷的大馒头,好吃的馒头满足了众人的胃,方老第一笔生意赚了两块五毛钱。就这样继续做馒头,然后炸麻花,再后来做面包、开快餐店。
巧媳妇大饽饽好吃,这是烟台家喻户晓的事实。但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平时吃的松软的大麻花曾是巧媳妇另一个经典产品。1994年,方老除了发展馒头、包子常规产品外,也炸起了大麻花。方记出品的大麻花香甜柔软,这在物资不富裕的年代堪称独家首创,在当地曾一时引领了一股吃麻花潮流。每天人们都排着长队来买新鲜出锅的大麻花。方记大麻花一火就是两年,这为巧媳妇进军烟台奠定了基础。
方老说“我刚开始就是卖馒头、炸麻花的,可我不觉得自己就是卖麻花的,民以食为天,我做的就是天大的事业。”与人交流,方老经常说自己是农民,没文化,但聊下来你会发现这位慈祥谦虚的老人非常风趣,一句句大实话虽是老理儿,但总能说到人的心眼里,骨子里去。“你做的东西不好,糊弄得了一顿但不能糊弄十顿,对人们的嘴巴负责,他们自然会回报你”,这是方氏生意经理的一句话。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但掷地有声,听了心里熨帖。他真真实实地这么想,也确确实实地这么做,让人心生敬意。
1998年,方老请了上海师傅在烟台大学附近开了第一家巧媳妇面包店。坚持“用好料,请好师傅,做好味道”的一贯作风,巧媳妇一步一步站稳脚跟,逐渐成为烟台烘培领域的佼佼者。
凭着最初的这半袋面粉、两块五毛钱和一股做事较真的劲儿,方老现在已经拥有27个高档糕点连锁店、8个大型快餐连锁店和8000多平的标准化厂房。
随着中秋临近,巧媳妇系列月饼产品将陆续登场。制作老式口味月饼是巧媳妇的特长,能品出其中的情感和心思。八宝月饼中所含的果仁原料都先经过人工的细致挑选,确保每一粒原料都是精品,用心加工而成的产品换来的是唇齿留香、心满意足。
2014年新推出的苏式鲜肉月饼,采用精选猪肉、白芝麻等优质配料,在店面以现烤现卖的模式,让顾客第一时间品尝到特色的“皮薄馅多、鲜热多汁”鲜肉月饼。
企业做再大不忘母亲教诲
回忆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方老最感谢的是自己的母亲,他告诉记者,没有母亲也就没有自己的今天。
方老称自己的母亲一生爱干净,对食物卫生的要求更是近乎苛刻,母亲在世时经常叮嘱他“你做的可是良心生意,儿子你一定记住不可马虎大意,不干净的东西,自己不吃的东西,不能卖给别人,欺百姓就是欺良心,就是欺自己。”
方老始终将母亲的教悔贯穿到企业的每个环节,从供应商的选择,食材的选购,到进厂的化验、出样、层层把关。
用心对员工烘出爱的味道
“做出好食品”是方老对巧媳妇最大的愿望。而好味道离不开好员工,因此,方老惜才爱才,对自己的员工简直可以说用掏心窝子来形容。
曾听到员工随口抱怨过年返乡车票难买,方老就记在心里。于是每年过年给员工买返乡车票就变成了巧媳妇的惯例,这一买就是十几年。谁家有困难,方老总是慷慨解囊,等啥时候有钱再还,还不起的就不再过问。还有,曾经有技工受伤,方老竟然在病床边伺候了整整三个月。据说,厂里经济条件艰苦的员工如果到了成家的年龄,方老会资助他们买房娶媳妇办喜事。方老说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安心认真工作,让员工都过上舒服的生活也是巧媳妇的追求。
巧媳妇公司里老员工的比例很高,这些老员工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着巧媳妇,感恩着巧媳妇。不难想象人们在巧媳妇吃出的不只是美味,还品出了爱和幸福。
有二十几年做面食的经验,如今“方记面食快餐”是烟台县市区最火爆的快餐店之一。
据了解,方记快餐今年将进驻烟台市区,相信烟台市民一吃到巧媳妇精心烹饪的食品,就会爱上这里面蕴含的浓浓人情味儿。
新闻推荐
省高速新规首日,交警抽查6辆车,仅一辆装了“儿童座”———, 儿童乘车安全不乐观
本报讯(YMG记者苗春雷通讯员王国良摄影报道)昨天是省高速公路交通新规实施的第一天,市高速交警在沈海高速福山收费站拦停了6辆载有儿童的轿车...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