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王鸿云摄影报道听说万光古文化城奚先生又收获了精品瓷器,记者在万光一楼“骏业堂”见到了这件斗笠盏。这是一只直径不到10公分、高不过4公分的小杯,拿手上仅是盈盈一握而已,但却价格不菲。万光古文化城频出精品,惹得收藏爱好者们纷纷前去参观。本报在此提醒:本月23日,万光古文化城还将举行实地鉴宝活动,家有藏品的市民可以找专家免费鉴定。
源远流长斗笠盏
据悉,这只斗笠盏是奚先生在拍场收获的几件明清瓷器之一,杯身直径不到10公分、高不过4公分,拿手上仅是盈盈一握而已,但价格却也是不菲。与常见的茶杯不同,这种杯子器壁是斜直的,底足小而浅,形似斗笠,故而有此名称。
奚先生介绍说,宋代饮茶流行“点茶”,斗笠盏正是适应点茶需要而出现的新器型,当时颇盛行于南北各大窑口,并配以茶托使用。明代以后开始流行与现今饮茶方式相似的泡饮,但由于斗笠盏颇具文人情趣,受到明代帝王的追捧,因此被固化为一种茶杯款式。这件斗笠盏底款为“大明成化年制”,但据奚先生介绍,其实这是一件康熙时期的制品,这种在后朝器物上仿写的前朝款识,称为寄托款,是明中期以后瓷器写款的一种常见习惯,颇似今天的艺术家向前人致敬的意思。
过枝淡描有讲究
记者细看这件斗笠盏,还有两个细节很有意思。一个是这件斗笠盏虽然也是青花瓷器,但是只用细线条淡淡地勾描了图案的轮廓,并没有进行渲染。二是杯子上的凤凰和竹子两种图案居然都是从杯子外侧延伸到内侧的,并不像常见的器物图案只画在某一面上。奚先生笑着说,这正是古人的小小情趣。明代成化皇帝一改明初帝王浓墨重彩的口味,烧制的瓷器比较淡雅清秀,传世非常著名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就是在这类淡描青花上加以彩绘而烧制成的。至于这种纹饰由外而内的描绘方式,专业术语俗称“过墙”或“过枝”,也是成化以后所多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而这种凤凰与竹子一起组合的纹饰,则称为“凤鸣在竹”,瓷器收藏里面的学问还真不少呢。这件器物的器型、纹饰风格和底款虽然都是成化风格,但专业的奚先生通过各方面的细节特征,还是能够确定这是一件康熙时期的制品。
古玩收藏找对门
记者带着好奇,询问奚先生瓷器收藏的经历和诀窍。奚先生感慨地说,自己也是十几年前,和烟台其他很多收藏爱好者一样,最早从文化宫前面的老地摊玩起收藏的;并且得益于互联网的兴起,在网上也学到不少知识。由于自己的喜爱和专注,十多年一直没有停止学习研究,并且敢于到一线市场、拍行去练眼力,试身手。通过以藏养藏过手了大量的藏品,逐渐在明清瓷器的收藏圈子里有了一些名气,他一直使用的“奚风瘦马”的网名,也成了自己的一块招牌。现在不但自己收藏,还帮客户在拍卖行掌眼买东西。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
新闻推荐
失联5年的儿子在烟台找到了, 民警路边救助一昏迷小伙,竟是一对德州父母苦寻多年的孩子
近日,芝罘公安分局南山路派出所民警救助了一名昏倒路面的小伙子,经过4天抢救终于苏醒。民警辗转联系到其家人,原来小伙子是德州人,已经离家5年并失...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