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一场跨越30年的校友会在烟台大学致道厅举行,近400名“毕业师生”齐齐返校,他们是烟台大学建校后“最老”的三届毕业生,亲身参与见证了烟台大学从平地变身学府,这场“烟台大学838485级校友入学30周年纪念活动”将他们集体重新回到了校园。
YMG记者徐峰通讯员董超李长青摄影报道
近400名老三届校友返校,母校赠语“珍惜”
上午9时,鱼贯而入的车辆停在了烟台大学致道厅的门前,一个个风尘仆仆的老三届毕业生身影在校园内驻足、观望、沉思,脸上的沧桑早已不是当年的稚嫩。离校已是30年之久,这些83级至85级的老校友们在见面后紧握着双手,无法停下回忆的脚步。
会场内,近400名老三届毕业生们陆续进入会场,对于他们的到来,烟台大学校长房绍坤表达了对这份跨越30年的校友情的总结:“珍惜”。房绍坤说,在座的毕业生是烟大的见证者。30年前在万里和张承先等老一代领导人的热切关怀下,以沈克琦校长、杜建寰书记为代表的老一代烟大人,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完成了滩涂
上建大学的创举。1985年在座的老校友们来到还是建设工地的烟台大学,进了没有门的“烟大门”,成了“烟大人”。校友们既是学习者,也是建设者。课业之余,栽种树木、挖掘沟渠、搬运桌椅、安装仪器……学校里由老校友亲自种下的树,已经从当年的小树苗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烟台大学也由建校之初的11个系、800多名师生,发展到目前的21个学院、3万名师生,由培养本专科生为主,发展到现在具备博士、硕士、本专科招生资格及相关学位授予权。
老校友讲述30年母校情,毕业后视烟大为坚强后盾
会上,83级酿造专业的毕业生赵美瑜以书信的形式代表老三届毕业生道出了对母校的“感谢”。“我们83级的同学见证了烟大的成立,参加了烟大的奠基仪式,也有幸见到了万里副总理亲临烟大指导工作。虽已过去30多年,但学校领导为我们学习教育付出的努力,刘玉田、林建、陈俊新等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仍然时刻萦绕心间、令人难以忘怀。”赵美瑜说,她至今还清晰记得,烟大成立初期因缺乏工业发酵和食品专业老师,学校为了让学生接受最好地专业教育,几经波折请到了当时国内轻工行业赫赫有名的无锡轻工学院的老师为83级学生授课,无锡轻院顾国贤老师讲授的工业发酵课笔记,她到现在保留完好。
在毕业之后烟台大学仍是毕业生们的坚强后盾。赵美瑜说,1987年当她搞干红葡萄酒热浸提新工艺研究时,遇到有一个项目没有测定方法,第一时间便跑回学校,在学院刘老师的帮助下圆满完成了课题,并拿到了奖项。
而在“返校”当天,像赵美瑜一样说起母校“滔滔不绝”的毕业生处处可见,在他们的眼里,烟台大学不仅仅给了他们知识,更教会了他们做人,30年一晃即逝,可校友们对母校的感情却随着历史在累积沉淀。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
新闻推荐
七旬女教师退而不休为孩子, 退休后她比在职时更忙,教过的学生每年都要上门探望她
一位年近七旬的女教师退休十多年来没有坐在家里享清福,而是比在职时更忙碌,忙着组织孩子们学习英语,忙着帮孩子们补习功课,称得上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