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找个美的角度记录烟台”, 专访《烟台日报》原摄影部主任姜同川

来源:今晨6点 2016-10-01 22:09   https://www.yybnet.net/

YMG记者刘晋摄影报道

熟悉姜同川的人都知道他有个绰号名曰“大侠”。与相机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如何能有个“大侠”的雅号,姜同川本人也说不清。至于这雅号是何人所封,是何年何月开始叫开的,也无从细考。但不论是摄影圈里,还是其他熟悉姜同川的人,都公认这雅号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因为与烟台日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记者决定将采访地点选在报社一楼会客室。姜同川很守时,早早坐定等待记者……

找个美的角度记录烟台

《今晨6点》:姜老师,看上去气色不错,是不是跟摄影有关?毕竟用摄影家的眼睛去发现生活,往往是美的。

姜同川:摄影就要去发现美,我原来主要为报纸服务,现在搞一些社会采风,到处发现生活的美。任何人任何事物都有美的一面,作为摄影记者,看着好看的都想多看几眼,并抓拍下来。《今晨6点》:这次采访的主题是开放三十年,三十年来,您用相机记录下很多美的瞬间,这其中,最让您印象深刻的有哪些?

姜同川:要说用镜头记录烟台,话就长了。我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记录烟台的点点滴滴。我手头上有两张南大街的照片,我觉得值得一提。1978年以前南大街没什么变化,烟台人常说的大楼,也就是现在的振华购物中心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盖的。当时找了个高点,记录下南大街的全貌。《今晨6点》:能不能详细说说当时拍照的情形?

姜同川:咱摄影的人都想找个美的角度来反映烟台形象,当时我是骑自行车“踩点”,沿着南大街找角度,找了好多点,最后选在现在的博物馆。那时在路边有个二层小高楼,我就爬到楼顶上,在那里看南大街能够看得远一些广一些。《今晨6点》:您当时在那里都看到了什么?

姜同川:几乎能看到南大街的全貌吧,当时对面还有一个小高楼,叫中兴旅社,后来锦章照相馆在那。那个楼是三层楼,上面又接了一层,共四层,这在当时是烟台最高最漂亮的楼。前几年,在同一个地点、同一个角度我又拍了一张,有这么一个对比。《今晨6点》:就像您所说,通过南大街的变化能看到烟台方方面面的变化。您每年都会拍吗?

姜同川:我去拍了几次,就是为了对比,这组照片最能反映烟台的城市变化,现在没有这么完整的片能对比。

《今晨6点》:您这组片拍了几张?

姜同川:就两张,一张新片,一张老片,新片是2000年以后拍的,现在记者拍的比我拍的还好,这组片从建设侧面反映了烟台市经济的发展状况。

从相机变迁看烟台变化

《今晨6点》:说说照相机吧。三十年来,您所使用的照相机发生了哪些变化?

姜同川:因为以前的胶卷很珍贵,那个时候照相机也很落后。1986年以前,我们的照相机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老相机。不断地修理,一直用到1986年。《今晨6点》:您用的第一个相机是什么样的?

姜同川:当时叫“禄来福莱”,是1955年,部队转业的一个老记者用的,我接的班。他当时跟我说,相机基本上都是战争时期缴获的,然后分配到各个地区,分配到报社。《今晨6点》:这个相机您现在还保存着吗?

姜同川:没有,后来上交给报社了,报社又转交给财政了。那时买了新的就要交旧的,买相机都是财政拨款。《今晨6点》:您有没有印象,从您开始从事摄影工作到现在用了多少个相机?

姜同川:在部队时我用过俄罗斯的“基辅”,是德国的镜头,俄罗斯的机身。还有一个相机叫“捷克”,干脆没法用,很差。后来还用过日本的佳能,是从一个华侨手里买来的,也用过上海海鸥。再以后就从上海买好一点的。那时国产的起码焦距、取景框、调焦能看清楚,这说明能照相了。《今晨6点》:那时的相机是什么样子?

姜同川:以前的相机照出来可能是虚的。都几十年了,修理了上百次。为了拍清楚,回来就慢慢总结,把机器后盖打开,找一块磨砂玻璃,放在相当于胶卷那个位置。主要还是靠脑子记,不同的距离调到什么位置。我们那时是估计曝光,摄影师们天天坐在一起,这个光线用几分之一秒,光圈多少,那个光线用几分之一秒,光圈多少,基本上在脑子里都装着。现在俺这些老头凑在一起,还开玩笑,锻炼眼睛,看看这场合曝光指数应该是多少。《今晨6点》:现在有很多的数码相机,包括手机也可以拍片,您会不会用这些?

姜同川:会用也不用,拍出来的片自己不满意也就不想用了。那些手机拍的,像素不够,效果不好,我手动的相机想达到什么效果就达到什么效果。我现在花几万块钱买个相机,还是调到手动上,这样拍着踏实。

拍到小平同志畅游烟台海

《今晨6点》:作为报社的老前辈,听说您为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拍过照片?

姜同川:那是1979年夏,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来到了烟台。我接到电话,让到东山宾馆5号楼报到,到后才知道是为小平同志拍照。8月3日下午,75岁高龄的小平同志来到第一海水浴场游泳。见小平同志走进大海,我顾不得脱衣服,紧跟着小平同志拍,直到水漫胸部,只好作罢。

《今晨6点》:当时的心情如何?

姜同川:一个摄影记者能抓拍到历史性镜头,那种幸福感难以言喻,何况,这还是为自己所属部队的老首长亲手留下的影像。《今晨6点》:当时您拍了多少张照片?

姜同川:小平同志烟台之行,共拍下50多张照片,现在都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小平同志畅游大海的照片,《中国体育报》曾两次刊载。我拍了一辈子照,这次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今晨6点》:您有没有印象,给多少党和国家领导人拍过照片?

姜同川:我拍了不少。1978年还给邓小平拍过一次,后来给华国锋、胡耀邦拍过,再后来也给江泽民拍过。2000年退休后,一直就没撂下摄影,直到2002年,每次市里有大活动还会叫我去帮忙。

姜同川1979年拍到的邓小平同志畅游烟台海

□人物名片

姜同川,75岁,蓬莱人。在烟台日报社司职摄影记者40余载,期间担任过摄影部主任,烟台摄影家协会主席。退休后被摄影家协会聘为名誉主席。曾为邓小平等五十多位来烟视察的国家领导人拍照及进行新闻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烟台人吃盐量是推荐的两倍多, 导致烟台市高血压患病率上升,专家提醒要限盐

昨日,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根据市疾控中心2007年至2012年6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是烟台市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目前全国有高血压患者2亿,每10个成人中至...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找个美的角度记录烟台”, 专访《烟台日报》原摄影部主任姜同川)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