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绍宁人在光阴似箭流。四年的时间一下就消逝了,好像什么都没发生,就过去了。但细细追溯,只感觉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都刻在了身体里,在时光中细细密密的抽出新芽,发出新根,填满了我,塑造了我,也忠实的化作了温暖的记忆。
初一,开学第一天。我仿佛能看到自己,小小少年,心里惶恐和紧张多过期待与兴奋。我们拘谨地站满了整个教室,像一群向日葵,激动又紧张地张望着门口。
老师走进来了,衣服是天蓝色的。那是秋天,烟台的天空,还未有过雾霾,都是那种,平顺明亮的,愉悦的蓝。老师冲我们笑着,目光明亮,一群稚嫩的心灵顿时放松下来。初一的我们,天真、快乐、无忧无虑,像一群金黄色、毛茸茸的小鸭子,在这个校园里横冲直撞。
初二的楼,独门独栋,挺有趣的。那栋楼上有最明亮干净的洗手池,大约是为了不辜负晴朗的光线,瓷砖总是被人擦得格外干净。那栋楼上有我见过最美的晚霞,从窗口斜射,是艳橘色的,在夏天的傍晚,从走廊一头的落地窗开始延伸,直到另一边的尽头。每个人的影子都长长的,这个地方像一个浪漫的梦。
蛮喜欢那一年的,远离人群的级部,像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时间静静地淌过去,我们坐在全校最好的桌椅上,听着最欢快的风。
初三。我最中意初三的教室,初二虽安静,但是窗口只能看见别人的窗口。初三的窗口,是长长的两扇。窗外最边上是山,然后有许多树,青华中学附近那些挺好看的房子,灰色的交错的电线杆,视野开阔,景色优美。
那一年不知怎的,学校换了新窗帘;也不知怎的,班里多了那么多的花,阳台上挤挤挨挨地排满了。也许美丽总是锦上添花,一切都赶在了最美的时刻。
那一年,我花了挺多时间流连在窗台。我们班,多了几分属于学生时代的纯粹安静的文艺气息。看那些雪白的窗帘轻轻飘起,轻柔的像一个初春的梦,露出吊兰沉睡的叶子。扶桑又结了一个新苞,又开了一朵新花,粉红的花瓣,重重的压枝低,她那么绚烂,那么柔又那么媚。我总是觉得她的花又沉重又轻盈,好像让那些细弱的枝条无法承受,又好像随时会在微风中翩翩飞上浅浅蓝的苍穹。其实扶桑的花苞很容易落下,结了一树粉粉的花苞,最后只有一两只可以开花。轻轻一碰,风吹得急些,就静静地失去了美丽,噗,掉到了泥土里。那些叶子,嫩绿的像水彩,被小小的手像羽毛一样轻盈地抹。在那些阳光明媚,天气温和的日子里,那几盆吊兰疯长,它们总是生机勃勃,像一头过度旺盛的头发,乱七八糟长长短短的,岁月在它们的新叶子上跳跃,一转头,我们已经过了那么久,那么久。久到让曾经的新叶枯死,久到让小小的我们成长。
初三,日子也像流水一样地过去。那时,我常常从窗口眺望远处的风景。那一段时光在我心中好像是凝固的,阳光的角度、窗帘被风拂起的弧度、叶子的颜色和形状与大家低头做题的身影,深深,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
初四,我们搬上了四楼。四楼,走廊因为没有天井而显得格外长。第一次进教室时,感觉真高啊。视野好像更开阔了。风很爽,呼呼呼呼呼,把搬上来的纸吹得漫天飞。
初四生活紧张有序,日子在不停地复习、做题中匆匆度过。还记得那个寒冷的冬夜,窗外北风激烈地击打着树木,寒风呼啸。我们待在充满暖气的教室里,低头安静地做着题。窗上是一层薄薄的水雾,是浅浅的白色。这时班主任刘老师进来了,手里拿着一个饭盒,在大家又激动又期待的眼神中,掀开盖子,夹起了热乎饱满的饺子,一个一个喂给我们吃,馅是白菜的,汤汁很多,带着爱的温度,美味极了。据说在冬至吃饺子,一个冬天都不会冷。我想,2016年的冬天,是最温暖的冬天吧。爱与感动,让我们在这个冬天,不觉得寒。四年啊,足够让我们熟悉彼此的陪伴,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环境、身边人、身边事,生活就像随着惯性向前走,理所当然让我们这样平静地走下去,一年又一年,直到永远。谨以此文献给恩师刘丽华。
新闻推荐
体验地点:市区道路施工现场体验职业:修路工、路灯工头顶着34℃的高温,脚下踩着130℃的沥青,汗珠落下都会瞬间蒸发。“在‘烤炉\’中游走。”昨天上午,芝罘区幸福中路的市政道路维修现场,一位师傅开玩笑...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