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灵魂”迸发独特魅力
每个乐队,都有一个灵魂人物。如果你亲临音乐会现场,一定会被这位白发苍苍的74岁老者震撼。他站在指挥台上,腰板挺拔、容光焕发,眼神和手势中散发着浓郁的艺术灵性和修养。他,就是国家一级作曲家、二胡教育家李执胜先生———整个乐团的灵魂人物。
晚上7点30分,音乐会开始,李执胜刚一上场,演出厅里瞬间爆发出热烈掌声。在《北京喜讯到边塞》、《天时地利人和》、《岱顶望月》、《丝绸之路》、《兰花花叙事曲》等经典民乐的重重渲染和铺叠之下,耳熟能详的《海阳大秧歌》压轴演出,成为整场音乐会的焦点。“曲子非常接地气,里面有经典的海阳秧歌锣鼓点节奏,画面感和动感很足,具有浓郁的烟台民风民俗特色。”演出现场,一位东营民乐爱好者听完《海阳大秧歌》之后,忍不住连连赞叹。《海阳大秧歌》由李执胜先生创作于1994年,多年不断的演绎之下,曲子已成为代表胶东地区民俗文化与民族音乐不可复制的经典。
谈起《海阳大秧歌》的创作历程,李执胜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用了18天时间,写出一首18分钟的曲子。”为海阳大秧歌谱曲时,他实在找不到海阳的音乐素材了,却从一首古老的山东民歌里找到灵感。“民歌传颂下来的就两句,叫《大赶庙》,我以《大赶庙》的旋律为基调,再加上自己的感觉和胶东风情,花了18天写出了曲子。”完成这首曲子后,他闭门谢客,倒头一睡就是三天三夜。在那史无前例的十八天里,李执胜绝对是个不折不扣的“艺痴”。第一次有了音乐伴奏的《海阳大秧歌》,在沈阳第四届国际民间秧歌节大赛中,荣获了最高奖“金玫瑰奖”第一名。
李执胜一生致力于民族音乐的挖掘与创作,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却也挡不住对民族音乐的坚守与热爱。多天的巡回演出之后,他看起来依然精神矍铄,“感觉不是很轻快,但基本能坚持下来,能见证烟台民族音乐走出烟台,走向山东走向全国,心情很愉悦”。
老中青三代书写民乐传承
“乐团里面老中青三代相结合的阵容,令人耳目一新,一群热爱民族音乐的文化志愿者聚到一起,无关身份、职业和背景,这种精神让人很感动。”观众席上,一位年轻的琵琶老师告诉记者。的确,乐团充满凝聚力有着正能量。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年轻稚嫩的90后,骨子里散发着的是对艺术的渴求和探索精神。
出生于1972年的曲东亮,从5岁开始学习竹笛,吹了40年。现场他带来的竹笛独奏《向往》欢快活泼,描述了丰收以后在打谷场上人们劳作的欢腾气氛。“演奏采用双吐技巧,非常快速的吐音大面积使用,节奏非常快,存在比较大的难度。”曲东亮说,自己是华韵民族乐团的第一批成员,从建团到现在一直在里面,“这次演出是带着感情来的,带着对音乐、舞台的热爱和对李执胜老师的崇敬。”
在不少东营观众看来,乐团出色的表现,指挥高超的驾驭力,以及多首带有浓郁胶东地域色彩的创作曲目,令人印象深刻。很多人直呼,“希望华韵乐团多出好作品,常来东营演出!”
新闻推荐
市司法局出台服务意见,成立领导小组———, 用优质法律服务护航重点项目
本报讯(YMG记者苗春雷通讯员宋德功)法律服务如何为市级重点项目保驾护航?6日,市司法局出台《关于发挥职能作用为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法律服务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提出将组织引导律师、公...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