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园丁之歌, ———教师节献给我的小学老师柳淑欣

来源:烟台日报 2017-09-08 08:43   https://www.yybnet.net/

□燕台石我上小学时,已经八周岁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农村孩子上学普遍比较晚,一般都要在八周岁以后才能够被学校录取上学,我二哥1958年、我三哥1960年,都是八周岁时才走进校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1962年,我八周岁了,父母将我从姥姥家接了回来,给了我一个哥哥用过的旧书包,告诉我,你已经长大了,要去上学了。我听了高兴极了,从此我也是我们家读书的小学生了。这时,大姐和大哥已经小学毕业,二哥、三哥加上我,我们家仍有三个孩子在高疃小学上学读书。

当时的高疃小学没有统一集中的校舍,各个班级分散在由村里提供的民房或祠堂作为教室。我一年级时,是在村中临街集市旁的一所大房子里,门外建有高高的平台和台阶,据说这所房子是旧社会的当铺,屋子比一般农房宽敞许多,屋内有吊顶的仰棚,地面是平整的洋灰(水泥)地,这在当时的农村十分罕见。但教室的桌子、凳子都是旧的,大小、高矮也不一样,使用时间已经很久了,有的已经摇摇晃晃、破烂不堪,这些破桌子、烂板凳被我们小心翼翼用了两年。因为倘若用坏了桌凳,轻的要学生自己动手修,重的要告知家长赔偿或修复。我们班直到三年级时教室搬到高疃西村王家祠堂上学后,才换上了新桌椅。记得我第一天上学,学校的教室门口摆放了一张桌子、一条凳子,有位年轻漂亮、身材苗条、肤色白皙、长

辫齐

腰的女老师

坐在那里,每到一位学生,她就现场登记、问几个问题,诸如家里几口人,都有谁,用手指比划着问三加二等于多少、五减四等于几之类的。这些问题根本难不倒我,我一一作答,而有的孩子就是答不上来,羞红了脸低头不吱声。女老师并不责怪,和蔼可亲地与每一个学生交谈,排队、点名、分组、编班、定座位。其实,这就是一次入学面试,后来班级干部选拔、学习小组成员搭配都与这位老师的问答有直接关系。

这位年轻的女老师,就是我小学一至四年级的跟班班主任柳淑欣。柳淑欣当时是位民办教师,所谓民办教师,就是村里推荐的,靠生产队挣工分吃饭的老师,干老师的活,但身份是农民。而拿国家财政工资的老师,则是公办老师。她的丈夫张龙鳞就是高疃小学的一名公办教师,不过他没有教过我们。后来知道柳淑欣老师是1941年生人,那时不过20多岁,已结婚生育一个男孩。在我们学生眼里,她既年轻,又漂亮,善良慈爱,对每一位学生都好的不得了。我们班40几位学生,她很快就熟悉了,每个人的名字她从不会记错,每天点名时,她喊到自己的名字时都感觉特别的亲切和温暖。

柳淑欣老师作为班主任,对学生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她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周到,特别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她随时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经常到学生家里家访。记得我入学不久,她第一次到我家里家访,当着父母的面,将我好一顿夸奖,夸得我心里美滋滋的,在班里学习、工作更积极了。记得那时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班里成立了学雷锋小组,到农村帮助鳏寡孤独的老人;学习上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学习好的同学要帮助学习差的同学提高学习成绩,家庭条件好的同学,要帮助家庭条件差的同学,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记得班级活动中,桌椅板凳坏了,学生自己动手修;平时值日生要保持教室卫生,放学了同学们争着清扫教室;那时冬天教室里没有暖气,需要生火炉子取暖,同学们都争先到校把引草和煤点着,我为了争取第一个到校生炉子,常常早晨手拿着一块夹菜片片,边吃边向我们班的教室跑,生好炉子等老师同学来上课。

我们班上发生过一件拾金不昧的好事,可以说明我们这些淘气的、不懂世事的乡村孩子,在柳淑欣老师的教育下,幼小心灵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有个女生叫柳光华,在放学的路上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一沓钱和证件,她千方百计找到了失主,是当时镇上邮政局邮递员丢失的,但她本人对谁也没有说。这位邮递员找到学校反映了这件事,我们才知道柳光华做的好事。学校为此专门召开了表彰大会,号召全校学生向他学习。要知道,那时上学的农村孩子家庭都是十分贫困的,吃饭、穿衣、交学费到处缺钱,一个孩子能够做到拾金不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件事在同学中的影响是很大的,我至今记忆尤深。

柳淑欣老师作为任课老师,属于全科型老师,担任我们全部课程的教学,她既教语文,也教算术,每节课教学都十分认真。她讲课总是循循善诱,直到每个同学都懂了才罢休,学习差的同学她常常放学后留下来补课,有的同学学习中遇到问题就跑到她家里问,她绝不会表示厌烦。那时农村家庭条件普遍不好,学生的笔墨纸张作业本,都要节省着用。记得有个同学有一支新圆珠笔,我不小心给摆弄坏了,那位同学找到家里要我赔偿他两毛多钱,父母为此事狠狠批评我一通。柳淑欣老师安排课堂练习,要求我们使用可以重复使用的石板和石笔。语文课写生字,算术课练习题,学生都是在石板上进行的。我开始使用的石板,还是哥哥用过的、打碎了只剩一半的半块石板。冬天用石板写字,许多学生的手冻僵了,柳淑欣老师总会手把手的既教写字,又用她温暖的大手为同学们捂手,或让学生到炉子边上烤一烤。我的手长了冻疮,她总是关照我离炉子近一些,后来姐姐为我用旧毛线织了一副半截露指手套,离炉子又近才慢慢好了。柳淑欣老师每堂语文课将生字抄写在大黑板上,让学生照着写,在石板上抄写熟练了再听读默写,经她批改后,才允许写到作业本上。她要求每节课的生字必须利用石板当堂消化,第二天上课时总会让学生在石板上进行默写检查,确实是不放过一个不认识、不会写的生字。因此,学生的生字学得牢靠,识字的基本功扎实。我识字能力的基础就是小学奠定的,一生都受益匪浅。柳淑欣老师很善于发现一个学生的优点,从不吝啬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场所给予表扬和鼓励。写作文是小学生十分头疼的一件事,每写作文时,她都反复将有关的知识讲给学生听,大大超出了课本的要求,特别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把一些知识点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听。记得我在小学学习写作文,是从看图写话开始的。课本画出几幅图画,记得是四幅,然后让小学生根据图画表现的意思写作文。她模拟讲了好几遍,才让学生当堂写好后交给她。第二天上课时逐一点评作文,写得好的是谁,为什么写得好;写得不好的是谁,为什么写得不好;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的看图说话作文,被柳淑欣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宣读了,还对全班同学说了许多鼓励我的话,使我对写作文的热情一下子提高了,原来写作文并非那么难,而且是十分有趣的、可以与人分享的文字组合。后来我读中学时,对作文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实在是与小学时第一次作文得到柳淑欣老师的肯定鼓励有关。

上小学时,学习中最遗憾的是课外读物少的可怜,这对爱好写作文的学生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柳淑欣老师鼓励学生回家把家中书拿到学校,学生之间交换阅读。农村孩子家里都没有多少值得看的书,有几个同学手中有几本连环画,同学互相传阅,很快就面目全非,没的看啦。有一位于姓同学的父母是当时的公社干部,算是同学中课外读物最多的人。记得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有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但他轻易不舍得借给同学看,我俩前后位,是铁哥们,他破例把这套书借给我看过。他还有一本袖珍蓝布封面小学生字典,长方形的,只有巴掌大,这本小字典在我手里看了很长时间,几乎要背下来,在他一再催要下,我才恋恋不舍还给他。还有一位同学家中有他哥哥用过的老高中课本,我也借过来看,囫囵吞枣看几遍,有的诗文我至今记得,如书中明人文嘉的《今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和钱福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那是我第一次读到的励志诗,至今可以背诵。在柳淑欣老师引导的同学互换读书中,我养成了爱书、藏书、读书的好习惯,至今乐此不疲。

柳淑欣老师非常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那时小学的体育活动受条件限制,几乎无法开展,没有操场、没有篮球场、排球场,连个乒乓球台也没有,但是劳动课、集体活动比较多。每逢集体活动,柳淑欣老师都严格要求班级每个同学以良好的风貌参加。农忙季节,学校都组织一些小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课,夏收捡麦穗啦,秋天揽地瓜、捡花生啦,挖药材啦、摘松球啦,柳淑欣老师总是和我们一起参加劳动,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既是劳动,也是少年成长的有益体育锻炼。最有趣的集体活动是“逛梨花”。春天梨花盛开的季节,小学组织所有班级,列队到附近梨树最多的陈家庄踏青,亲近大自然,称为逛梨花。逛梨花那天,各个班级集合好,小学校长亲自训话,各班班主任带队,我们班在柳淑欣老师带领下,打着少先队队旗,一路歌声来到四五华里外的陈家庄梨园中,先听果农讲解梨树栽培知识,然后在梨园观赏缤纷雪白的梨花,累了就在梨树下休息。休息时,柳淑欣老师就与我们一起玩丢手绢或老鹰叼小鸡游戏,师生欢歌笑语不断,惹得人们驻足观看。最后是午餐,每个学生吃自带的午餐,柳淑欣老师常常把自己带的午餐分给同学们吃。一直玩到傍晚,老师和同学才意犹未尽、恋恋不舍返回自己的家中。这是我在小学期间参加的最无忧无虑、最开心愉快的集体活动。“文革”开始后,“逛梨花”被作为小资产阶级情调受到批判而取消了,我们从此遗失了与大自然、与老师同学亲近在一起的天真与快乐。

柳淑欣老师始终是我们的守护神,哪里有我们,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对每一位同学都呵护有加。夏天午饭后,学生必须到教室睡午觉,一来保证下午精神饱满学习,二来避免学生偷偷到河里、方塘里游泳发生危险。那时小学生睡午觉,同桌两个人,一个睡桌子,一个睡凳子,一个不小心,桌子上的学生摔到凳子上,凳子上的学生掉到地上,开始很不适应在又窄又硬的桌凳上睡觉,睡不着,也睡不好。她总是看着每个同学睡觉,发现谁的姿势不好,就轻轻的纠正一下,等每个学生都睡着了,她自己才伏在讲台上打个盹。后来慢慢习惯了,午休真的可以睡得很香了。教室里鼾声四起,哈喇挂在嘴边,脸上带着憨笑,成为我记忆中的美妙景象。现在城市小学周围办了很多的“小饭桌”,既能吃饭,又能睡觉,条件很好,父母还是担心地不得了,真是没法比啦。每次劳动课,都是柳淑欣老师和我们一起,哪个摔到了,哪个手划破了,哪个不听话胡闹啦,她一出面立马搞定。我们班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一直是柳淑欣老师担任班主任,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柳淑欣老师生第二个孩子时休产假期间,学校为我们找了一位代课的男老师,学生总是将他的言行与柳淑欣老师相比较,总感觉他讲得不好、做得不够,幸亏柳淑欣老师休假的时间不长,否则,全班的学习都会受到影响。现在看,小学生读书是带着感情的,对爱护他们的老师,充满了信任和依赖,所以我们班的成绩在整个小学一直名列前茅。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柳淑欣老师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堪称桃李满天下。我不是她最出色的学生,而她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淑欣老师,您的真诚、无私,您的思想、您的话语蕴含着浓浓的一腔挚爱,是多么的神奇,呵!它们在我的脑海里,曾激起过数不清的美丽梦想的涟漪!您推崇诚信和善良,以此视作为人处世的准则,塑造着一批批年幼的灵魂;您的大爱无疆,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生如子,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在那个年代,我读小学是十分幸运的,遇到了一个负责任、有爱心的好老师,让我在小学阶段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夯实了人生最重要的基石,使我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经受住苦难、挫折的考验。

师恩如山似海,至今不敢忘怀。柳淑欣老师1984年由民办教师通过考试转为公办教师,后来从高疃小学调到城西小学任教,她丈夫张龙鳞也从高疃小学调到福山第五职业学校(今天的烟台市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任教。他们育有二男二女,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老两口退休后,除了含饴弄孙之外,就是四处走走。柳淑欣老师今年77岁了,她丈夫今年81岁了,身体都不错。亲爱的老师,虽然不常联系,却时刻把您惦记,虽然时光无情,您与学生都不再年轻,但您的恩情学生永远不会忘记。教师节到了,祝您节日快乐,阖家幸福安康!

新闻推荐

烟台瞄向生物医药“硅谷”, 全市在研新药品种86个,三年内医药产业收入将过千亿元

编者按为进一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烟台市医药医疗健康产业快速崛起、提升发展,增强烟台市知名度和竞争力,树立烟台国际生命科学创新示范区品牌和形象,即日起,本报开设“聚焦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专栏...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园丁之歌, ———教师节献给我的小学老师柳淑欣)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