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荡河,位于莱山区中心区,为莱山区主要河流之一,也称“浪荡河”。昔日因每逢海潮暴涨时,海水沿海床东碰西撞,溯流而上,人们称之为“逛荡河”。此河发源于奇山、大王山麗,在庙后一带汇集,南流河西、河东,又拐南向东,弯弯曲曲流入黄海,全长20里。这条河过去是两岸5万人的母亲河,如今是莱山区著名的宜居生活区。
历史上,逛荡河主要有两条支流,一条由初家村向东,流经现滨海路街道的贺家洼(北贺家与南贺家交界处),再向东入孙家滩村东的大洚入海;另一条是河东与河西交界处转南,经曹家、午台村向东,再经宋家庄村往东。这样一条普通的河流,却给两岸人们留下了诸多的不能磨灭的乡愁。
可据《初家镇志》记载,1947年6月至8月间,该地一连两个多月的暴雨,给河两岸带来了极大的灾害:粮田淹没,房屋倒塌,牲畜淹死。据现年九旬的河西村老人曹尚永回忆,村里有个靠卖花生油过活的小油匠,因回家途中遇暴雨而被冲进河里,雨停后家人才在六七里地的大洚处找到,人早已没气了。有一孙姓瓜农,晚上在河旁的卧铺里睡觉,半夜时,卧铺顶上草苫子被风掀起,他随床板一起飘浮在河面上,亏得木板救了他一条命。还有一户人家为挡水特修建一道围墙用来保护房屋,谁知暴雨过后,围墙被冲塌了一半……
现在可以想到的是暴雨中,上游的洪水咆哮着往下冲,而下游又遇到逆流而上的海潮,互相撞击,肆虐的洪水会四下冲撞,而由此造成的恶果可想而知了。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念中学那些年,每天必经逛荡河,平时还不觉怎样,就怕汛期和冬天,那些年,好些汛期来得早,每年6月份就来了涝雨天了。日常我们经过午台村南那条小石桥,暴雨过后,河面上只有滚滚的洪水,桥早被淹没。我们脱下鞋,挽起裤角,刚踏进河里,腿就不由自主往下流,没有同伴拉着肯定会被水冲走。没办法,只能绕很远的路找水少的地方走了。冬日里,大雪过后,河面上还是白茫茫的一片,我们只能约摸着往前走,一不小心踩进水里,棉靴已透了,到校不一会儿,双脚被猫咬似的疼,下课后赶快跑到室外使劲跺跺脚,心里直骂:“该死的逛荡河。”
1998年,我有幸在逛荡河上游买了房子安家,可谁想到夏日里真恼人心,河两岸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河底靠雨刷。用“蚊歌蝇舞”来形容当时的环境一点也不夸张。一些亲朋好友来家作客,看到这样的居住环境都皱着眉头不说话。
光阴不会停步,时间不会驻足。2007年,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伟大工程,莱山区投巨资加快了逛荡河改造步伐。短短几年时间,河中污泥被除净,河床高了,河面宽了,再大的雨也不怕了。河中间又搭建起数座拱桥,水下投放了鱼苗,栽上了荷花。水面上又安放多块巨石作为景观,岸边搭起凉亭,铺设路基建起木栈台,安放了多种体育活动器材,柳树、连翘、木兰等多种风景树在岸边环绕,河长制的实行,又使整条河的管理变得规范有序。河两岸原来破旧低矮的房舍早已被高楼、花园、商场替代。
好花引来群蜂聚。如今的逛荡河畔,已成为居民宜居宜业的生态区,人口也增加了近一倍。现在,从西往东建有万光福园、河东新城、迎春佳苑、万光府前、上海滩花园、同德花园等诸多居民区,这里的人们每天都可尽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如洗的鸟鸣,徜徉在如诗如画的河景中。我有位在开发区工作的朋友,双休日时和他在河畔相遇。他自豪地说:“满烟台还真找不出这么好的河套,这么好的地方啊,这是莱山区地标性的风物啊。”
事实上,在我们这25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样的景物还有很多,逛荡河的华丽转身,只不过是我们这个时代飞速发展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房宗惠
新闻推荐
为改善生态环境,近日,莱山区城市管理局对山海南路进行绿化恢复。据悉,去年因铺设燃气管道,有关部门对部分绿化带进行了拆...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