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YMG记者曲彩云摄影报道
热线电话:18053576722
王春庆和王淑芳两位老人已经携手走过了50多年的风风雨雨,每当说起两个人在一起的缘由,他们都会自豪地说,“是毛主席给我们牵了红线”,为啥这么说呢?那是因为两个人是在学习毛主席著作经验交流会议上相识并结下缘分的。
打补丁的裤子吓跑了姑娘
王春庆出生在蓬莱县村里集镇上王家村,打小家里很贫困,双亲又分别在他18岁、20岁时离他而去。在失去双亲时,王春庆大弟16岁,二弟7岁,小妹才只有5岁。一个大小伙子,带着三个“拖油瓶”,再加上自己本身个子又矮,肤色又黑,找对象特别困难。
村里不少好心人给王春庆提亲,姑娘不是嫌弃他家庭贫困,住房少、弟弟妹妹多,就是嫌弃他长得黑,王春庆的婚事就这样成了老大难。1964年,王春庆到县里参加蓬莱县召开的贫下中农代表会议,车里张家村有一个代表很欣赏王春庆,一定要帮助他介绍一个姑娘。散会后,她没有食言,真给王春庆介绍了一个姑娘,王春庆于是到车里张家村相亲,但姑娘嫌弃王春庆穿着打着补丁的裤子而告吹。那位代表不死心,过段时间又帮着王春庆介绍了一位姑娘,王春庆第二次来到车里张家村,虽然姑娘和父母都愿意,但王春庆感觉到女方的心里不踏实。
1965年9月初,县委组织部、宣传部保送王春庆到山东农学院学习,入学前,王春庆到车里张家村告诉姑娘这个好消息,结果姑娘说自己文化水平低,而他又要上大学了,将来的文化水平差别太大,不想继续下去了。王春庆几经努力,依然无果而终。
毛泽东思想牵红线
1965年4月下旬,王春庆到烟台参加“烟台地区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会议结束这天,王淑芳和蓬莱县委宣传部部长马玉敏到烟台找到了王春庆,一起赴济南出席“山东省学习毛主席著作经验交流会议”。
在济南的日子里,王春庆和王淑芳一起开会听报告,听典型发言,一起讨论、一起吃饭,吃完饭又一起帮助服务员刷洗碗筷、擦桌子、扫地,两个人互相赠送了日记本、钢笔,还在各自赠送给对方的本子上留言。在济南开会的十多天里,王春庆对王淑芳有爱慕之心,但不敢表露,因为那时王淑芳已经是“城里人”了,而王春庆还在农村参加劳动,他觉得自己配不上她。
从济南回到烟台,俩人又一起参加了蓬莱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经验交流会议,参加蓬莱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经验报告团,在这期间,两个人进一步加强了了解、加深了感情,爱情的种子,在默默地发芽,但谁也没有说破。
真正确定关系,是在王春庆到山东农学院上学以后。在农学院期间,每个周王春庆都要给王淑芳写一封信,王淑芳也都会及时给王春庆回信,一周一封风雨无阻,两个人的关系一步步升温。然后,王春庆就等到了激动人心的时刻———王淑芳乘坐火车到山东农学院去看望他了!这一天,两个人明确了恋爱关系。
1967年8月13日,俩人结婚。这一天,王春庆的日记是这样写的:“毛主席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又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爱,是有阶级性的,无产阶级就爱无产阶级,我和王淑芳今天幸福地结婚了,我们是在伟大的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因为我们同是贫下中农出身,都是共产党员,政治上都积极要求进步,我们今天能够在一起结婚,是有阶级根基和思想根源的,也是因为有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之所以能够结婚,毛泽东思想是红线,我们万分感激毛主席,万分感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借个小褂来结婚
两个人的婚礼办得非常简单。王春庆从家里拿出50块钱买了一个小水桶,一个板凳,一张三抽屉桌子,一个小闹钟,王淑芳家里则给了她一个旧木头箱子,找人重新刷了一遍油漆,还给了一张小矮桌子和两个小板凳,这就是结婚时家里的全部家电家具了。两个人在商业局找了一间宿舍做了婚房,为了庆祝新生活的开始,两个人粉刷了墙壁,还把墙上挂上了他们的“大媒人”———毛主席的像和语录,桌子上也放了毛主席的雕塑像。
两个人没有请一桌客,只是预备了一点喜糖和喜烟,让闹新房的人吃块喜糖、抽支喜烟。
王春庆是从山东农学院赶回蓬莱结婚的,家里穷,也没置下什么像样的衣服,要结婚了也没舍得买件新衣服,从同学那里借了一件短袖小白褂穿着举办了婚礼。结婚怕把同学的衣服弄脏了,第二天王春庆就把这件衣服叠起来装进了包袱里,这以后一直穿着王淑芳给他做的小白褂。当时王淑芳心里还美滋滋的,“是喜欢穿我给他置办的衣服所以不穿别的了。”
回到学校还了衣服,王春庆不想让王淑芳知道自己结婚穿的衣服是借的,第二次回家时王淑芳问起那件衣服,他急中生智:“回去把白褂子洗了一下,就在院子里晒,不知道叫什么人偷走了。”很多年以后,王淑芳才闹明白:原来丈夫结婚穿的衣服是借来的。其实王春庆那个时候已经有工资了,每个月27块钱,但他每个月都必然给家里捎去10块钱,自己只花17块钱,所以才会如此艰苦,结婚还需要借衣服。“他哪个月少寄点钱回家就能给自己买件新小褂了,但他就不,他的心很无私。”这也正是王淑芳喜欢王春庆的地方。
夫妻只为“争时间”工作吵嘴
两个人结婚后都很节约,一针一线勤俭持家,生活过得艰苦,但俩人都认为很幸福。“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各自忙忙碌碌的工作。”但要说两个人和和美美从不吵嘴,那也不对,但他们吵嘴都是吵在“争时间”上,“争时间”为国家效力。
两个人争分夺秒为工作而努力,1975年,结婚七年后,他们才终于下定决心要了一个孩子,这也是他们唯一的孩子。俩人都是单位的积极分子,王淑芳20多年的春节都在城关供销社值班,让住在乡下的同志能回家过年。王春庆也是如此,总是为别人着想,抢着在春节值班。起初没有孩子的时候两个人各自去单位值班倒没有什么,但有了孩子,孩子又小,需要有人照顾,春节谁留下来照顾孩子呢?两个人开始“争时间”了。
1979年腊月廿八,俩人吵起来了,因为王淑芳要到单位值班看门,当时他们住在农业局后院的宿舍,王春庆一直忙工作迟迟未归,孩子小,把孩子一个人放在炕上不放心,王淑芳想走又不敢走,心里这个急呀,等王春庆回来就和他急了,结果年也没有过好。两个人都为了单位的事情尽心尽力,这对以前几乎从不拌嘴的夫妻,为了工作“争时间”而吵嘴的事情时有发生。
在王春庆的心里,妻子艰苦朴素、任劳任怨,在王淑芳心里,丈夫一心一意就知道为国家做贡献,两个人彼此欣赏又彼此竞赛,等到俩人都退休了,不再需要“争时间”了,老两口重新开始了恩爱幸福的家庭生活,女儿女婿孝敬、夫妻互敬互爱,他们的家庭也被烟台市文明办评选为烟台市“最美家庭”。
新闻推荐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