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诰
新中国刚成立那段时期,全国五亿多人口中80%是文盲或半文盲,而农民不认字的更多,政府决定在部队、城市和农村开展“速成识字法”。于是一场学文化扫文盲运动在华夏大地轰轰烈烈展开。1952年我已小学六年级毕业,秋后的一天我回家,妈说村里让我到乡政府去有事。我们福山吴家乡人民政府由吴家、林家、院下、棘子夼四村组成,办公就在我村后街。我进了乡政府,副乡长兼乡民兵大队长林洳芳告诉我,乡和村政府商量决定,派我和吴行秀到县里参加“速成识字法”集训班,时间10天,县里管饭,让我回家准备过两天就走。
报到的日子到了,一大早我吃完早饭,打好背包,亲属和邻居来送我。我和吴行秀背着军式背包,走大王家和张家两村之间的山路,从臧家村北山下来,直奔福山县城。
我们来到县城北关的一个大院,报到的已经来了很多人了。下午就正式开课。集训期间有两个事值得回味,一是睡觉的大屋子没有床或木板,先在地上铺一层很厚的麦杆,再在上面铺上用麦杆编成的草帘子,这特殊的褥子有半尺多厚,躺在上面很暖和,就是脏点,自己没带褥子的都和衣而睡。其二是没有教室,五六十人在大院里自找座位,老师在支起来的黑板面前讲课,讲完回屋里,分组练习发音和拼音,倒有点延安“抗大”的味道。我年岁小,很快掌握了要领,获得老师的赞扬,并让我当“小先生”去辅导大家。十天集训很快结束了,没有床铺也睡得很香,吃得也很好,每顿菜里都有肉,听说当时的福山县长特批让大家吃好,回村把“速成识字法”普及好。
我们速成班开学是在一个下午,地点在吴家完全小学操场。副乡长林洳芳、村长李秀玉和吴家、林家两村民兵四五十人到场。之后每人免费发放课本、铅笔和两个练习本。另外送我和吴行秀每人一个手电,并说每人每月给生活补助四元钱,吴行秀负责吴家村,我教林家村。严格要求,课前点名,明天上课。回到家我和妈、奶奶都非常高兴,她俩高兴的是我能挣钱,我高兴的是有了手电。那时农村没有电,晚上一片漆黑,家家户户点煤油灯。手电是我家第一台“家用电器”,我视它为宝贝。
第一次讲课还真有点紧张,民兵都是成年人,个个高大魁梧,有的已成家立业,而我还是个学童。自知怕也没用,我这被赶着“上了架的鸭子”站在台上也只能“叫唤”了,好在集训时当过“小先生”,心里有点底。点完名,我一口气讲了四五个字母。按老师教的方法,我读一句他们跟读一句,一个字母反复读多次。让大家把嘴张开,把音声喊出来。一个一个看口形、听音,一个一个把关。这样用了两周多时间,把字母讲完,进入拼音、认字阶段。
拼音认字是速成法的关键阶段,也是最终目的。掌握要领的人说不难,一个个都能自己拼音读字了。有的就感到难,如“库”字,现代拼音“Ku”,因滑音落不到点子上,怎么拼、怎么快也是读“可恶”,时而引起阵阵笑声。好在学员都有改变现状的渴望,个个都有发自内心的学文化的劲头。大家互相帮忙,很快都能用拼音阅读课文了。班上有两个人很特殊,一是林洳芳,他身材高大魁梧,性格憨厚,待人客气,是领导干部却没半点“架子”,有几次晚上下课他背着我把我送回家。他在班上刻苦用功,时而还到我家探讨其它阅读材料,他严格要求并带领本村民兵天天必到。文化是基础,他后来成为了国家正式干部,在福山县一家单位任领导职务。
另一人是林怡治,为人诚实、脑筋灵活。他很快学会了拼音,且能超前阅读,后被选为村支书和村长,带领全村彻底改变贫穷面貌,无论公社时期改造农田,还是改革开放年代兴办乡镇企业,林家村在福山和烟台地区都大有名声。林怡治还担任过古现公社(镇)的领导。多年后我回家探亲相见时,他多次提到,“吴老师,我感谢你教速成法,像给了我一把钥匙,打开了学文化的大门。”有次我回天津,他还派车送我至烟台。1953年我赴天律、北京求学。寒暑假回家,路过林家村大街时,时而听到“吴老师”的招呼,原来他们是我多年前的“学生”。我只知道尊敬教过我的老师,万没想到多年前那几天速成班的学员还真把我也当成“老师”,我深受感动。如今回忆起那个年代,能有幸参与全国识字扫盲运动、为家乡为乡亲们出点力做点事,仍倍感自豪。
新闻推荐
巩晓彬第三次挂帅山东男篮 将说服丁彦雨航回归,或与烟台再牵手
23日上午,山东西王男篮发布消息:巩晓彬接任吴庆龙担任球队主教练,并兼任俱乐部总经理,全面负责球队训练及赛事相关事宜。这意...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