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长风破万里浪,挂千帆谱新华章。今年以来,芝罘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瞄准“走在前列”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双招双引”工作为保障,全力推动发展提质、增效、加速,全区经济社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持续迈进。
一季度,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2.4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9亿元,增长6.1%,高于烟台市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亿元,增长8%;实际使用外资7000万元,增长900%;外贸进出口43.8亿元,增长49.6%。令人惊喜的数字描绘着拾级而上、倍道而进的精彩,昭示着一个全新的芝罘正迎面走来。齐心协力抓“三重”芝罘力量再提升“4月17日,指挥部召开会议,对区片内国有、市属企业的走访事宜进行调度”“4月19日,指挥部组织设计单位到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汇报区片产业规划设计方案”……从指挥部开通的微信公众平台,记者清楚地了解到该项目每周的工作进展。围绕全年征迁任务和现阶段节点目标,幸福新城建设指挥部完善制定了《征收补偿工作方案》,目前,已完成了涉及46个地块、1万余亩土地的勘测定界工作,以及一期21个区块约3600亩土地的评估工作,并先期启动了约927亩的旧村原址征迁,累计拆除900多亩,全年征迁5000亩,出让100亩。下步,项目将按照“连片开发、成片运作、产城融合”的思路,重点发展知识经济、服务经济以及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用3-5年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中央活力区。
与幸福新城项目一起列入烟台市重中之重项目的还有海上世界和芝罘仙境项目。海上世界项目,计划总投资460亿元,正全力推进会西街区片、环海路区片征迁工作,年内配合启动邮轮母港、规划展示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建设集“船港城游购娱”于一体的高端商旅综合体;芝罘仙境项目计划总投资112亿元,目前起步区内已基本腾空,下步以最快速度完成搬迁扫尾,并全力配合打造顺昌商行等样板示范工程,着力打造守护烟台历史文脉、继承烟台地域遗产的旅游新地标、文化记忆场。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据了解,2019年烟台市启动实施的83项城建重点项目中,有46项放在芝罘区,总投资1072亿元,占市区的60%以上;15个市级重点项目数量、投资总量均居市区前列;全区重点项目征迁面积是前三年的1.5倍,两年内征迁面积将达23平方公里。尤其是幸福新城、海上世界、芝罘仙境等重中之重项目的集中实施,更是为芝罘发展带来了希望、拓展了空间、激发了活力。
“芝罘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苦干则生机无限,安逸将错失良机。”芝罘区主要负责人谈到发展前景时表示。为此,芝罘区组建5大项目指挥部,17名区级领导一线指挥,300多名机关干部集中办公,在烟台市创造性推行“三个一工作法”,全力以赴,坚决完成目标任务。
在推进“三重”工作的同时,芝罘区更加注重城市精细化管理,集中实施全区路网畅通、全域水体治理、集贸市场改造升级、“口袋公园”续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等“六大工程”,全面整治12个老旧小区、30条背街小巷,集中修缮25条道路,升级改造32个集贸市场,新建30处“口袋公园”,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3月份以来,迅速启动全城拆违,累计拆除约1000处、36万平方米。创新思路谋产业转型升级促跨越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奋勇者胜。此次亮相的宏远医疗科技产业园项目是2019年省级重点项目,也是全国唯一的军民融合潜水加压舱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区域内聚集了宏远氧业、瑞康医药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以及乐康金岳健康产业园、康佳大健康加速器等一批在建龙头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医疗器械和载人压力容器生产基地,民用氧舱市场占有率达到80%,军用氧舱达到98%。预计年产值40亿元,利税8亿元。”项目负责人表示,产品将广泛应用在医疗、航空等军民融合领域。
宏远医疗项目的迅速崛起,得益于芝罘区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烟台芝罘云数据基地项目也是如此。该项目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计划装配4万个机柜。目前,一期4.9万平方米的机房主体以及2000平方米研发楼基础施工已经完成,计划年底投入运营。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教授及“长江学者”闫连山教授助力合作,东方航空区域后台客服中心、阿里巴巴数据分析中心等纷纷递送橄榄枝,烟台联通签约的4000个机柜也已蓄势待发。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版图,首先要提升基础工作、攻坚关键项目。为此,芝罘区率先提出发展信息技术及智能制造、医疗康养、产业金融、商贸服务、文教旅游、海洋经济“六大产业”,瞄准“三化”发展方向,打造产业转型升级优势平台。
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围绕医疗康养、海洋经济等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产业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立足打造百亿级医疗康养产业集群、海工装备产业集群,进一步整合资源、率先突破、做大做强。目前,医疗康养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87亿元,占烟台市的40%以上;中集来福士、渤海轮渡等龙头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全区海洋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推动产业“特色化”发展。围绕产业金融、文教旅游等产业,挖掘朝阳街、所城里文化内涵,整合北部滨海黄金岸线旅游资源,积极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品牌,打造亮点、做精做细、融合发展。现已成功打造全省唯一的基金小镇———烟台山基金小镇,基金规模超过4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超过100家,占烟台市的1/3,旅游年收入超过300亿元。
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围绕信息技术及智能制造、商贸服务等产业,加快烟台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芝罘智谷科创中心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招商步伐,发挥万达、中粮等商贸龙头企业优势,推动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深度融合,进一步延长链条、拓宽领域、做优做新。目前,信息技术及智能制造重点企业突破5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90亿元,大商城市乐园、国金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正加快建设,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突破700亿元。筑巢引凤造高地海纳百川汇才智提高站位谋篇布局,通过顶层设计搭建“四梁八柱”,芝罘区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突出机制创新,坚持全区招引、全员招引、精准招引理念,注重内资外资并重、点招面招结合,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选好商、招大商、引人才,努力在总量上求突破、在质量上求提升、在结构上求优化,区域发展活力竞相迸发。“想干事”的积极性上来了,“会干事”的本领需要紧跟着增强,芝罘区坚持“深耕深港”理念,与深圳八大国企及华润、中集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紧密的联系,累计对接深港央企、国企、民企近500家,26个总投资超过500亿元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为“六大产业”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今年以来,对接500强企业30多家,达成合作意向近20个。在烟台幸福新城投资推介会上,邀请20多家央企、行业领军企业参加,与上海实业、泰衡投资、金科集团合作共建上实幸福未来城、金科烟台智慧科技城等地标式产业新城项目。一季度,完成合同内资136亿元、合同外资6569万美元。芝罘区招才引智亮点纷呈,全力激活经济发展“一池春水”。在烟台市率先出台了“芝罘英才”计划后,芝罘区成功举办“智汇芝罘”系列重大活动,聘请38名高端专家为芝罘发展顾问。强化“人才+项目+产业”理念,与鲁东大学等高校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开创了“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批项目、搞活一个产业”的招引新路径。全省首家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落户芝罘,西南交大烟台新一代信息技术
研究院、康佳芝罘生命科学创新中心成功运营,引进关联企业30多家。今年以来,新聘任106名专家人才为芝罘“乡情大使”,新引进硕士以上人才90多名,院士等高端人才达到60名。
今年以来,芝罘区全面落实烟台市“进、解、促”专项工作部署,积极开展“送政策上门精准对接”等活动,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无边界服务企业。在规上企业培育方面,对重点潜力企业,加强跟踪服务,积极推进“企业上云”,及时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目前,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户,规模以上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类企业350多家。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方面,组织20多家企业申请培育入库,开展“科创板”专题讲座,制定科技特派员制度,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分包服务,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7家,增速67.4%,位居烟台市首位,对烟台市增长贡献率达到17%,位居烟台市第二。
风正劲足扬云帆,跨越发展正当时。在新的起点上,芝罘人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抓落实、奋力争先创一流,在高质量跨越发展中奋楫潮头、逐浪前行。通讯员曹兴强刘铭YMG记者钟嘉琳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由中共烟台市委、烟台市人民政府主办,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烟台广播电视台承办的大型电视问政...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