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烟台 今日龙口 今日莱阳 今日莱州 今日蓬莱 今日招远 今日栖霞 今日海阳 今日长岛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今日烟台 > 正文

追忆三中老校区 在这里,我从少年长到了青年

来源:烟台晚报 2021-11-12 08:06   https://www.yybnet.net/

王吉永

一想起烟台三中,我的记忆就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

我是1957年考入三中的。那时市区(芝罘区)只有五所中学,上初中也要通过考试择优录取,且考生不限地域与户口,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那时,能考上初中也是很荣耀的,记得我妈妈同事的孩子有七八个和我同年参加考试,只有我一人考上了。

那是1957年8月中旬的一个上午,一个幸福的日子。爸爸领我到三中校门口去看榜,在大门口的西侧,张榜公布着被录取的考生名单。爸爸一眼就找到了我的名字,高兴地领着我就跑。一路跑到西大街一家商店,花两块八毛八给我买了一个深蓝色帆布书包,又陪我到当时的搬运小学领到了录取通知书。

距初中开学还有三天,我们就去三中报到了。进校后,我马上被校园的宏伟和广阔惊呆了,受好奇心驱使,放学后我也不着急回家,而是在校园里看看东看看西,心里兴奋极了,这就是以后自己读书的地方啦!

校园自东向西三个大操场一字排开,气势不凡。最东面是排球场,当时我的年龄还小,且没有排球,所以我很少去玩,打排球的基本都是高中生。

排球场向西有一个种了一溜儿小巴豆树的小土坡,算是排球场与篮球场的分界线,上去小坡就是篮球场。篮球场南北走向有6个标准的篮球场,各个球场之间也相距很宽。当时买不起篮球,有的男同学花5角钱买一个“永”字牌黑皮球,就已经算奢侈消费了。黑皮球是由黑橡胶制成,直径约10厘米,这哪能称得上是打篮球?我们通常都叫“打小球”。

篮球场的最西边是一堵几乎和篮球场等长的红砖墙,墙上写着“锻炼身体 保卫祖国”八个一人多高的白色仿宋体大字。红砖墙的西面就是足球场了。足球场除了东面的红砖墙外,其余三面没有围墙。南面是一个一人多高的地崖,地崖上面是农业社的庄稼地。西面和北面都是一道由密密的长满尖刺的橘子树形成的围墙,西与青年路相隔,北与大海阳路(现南大街)相邻。或许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有的同学尝过它的果实,小且又苦又涩。

平日老师和同学们都称足球场为西操场。操场很大,除了足球场还有一块不小的农业试验田,每年都种些小麦和少量的棉花。这块试验田是我们学习农业知识课的实习基地。试验田东面和红砖墙之间,是一条用石头砌的排水沟,沟的两侧有许多大棵的蓖麻子,我们常摘下蓖麻子玩一种顶蓖麻子的游戏。我把一根铁钉穿在蓖麻子里只露钉尖,赢了所有同学,被发现后引得一阵哄笑。

在排水沟的西南面有一眼用水车抽水的甜水井。井口很大,井口上除有一根可以推水车的长木杆外,还有一个很大的链子轮。推着木杆围着井沿转,在链子轮的转动下把水抽上来了,水流很大。记得物理课上老师曾以此为例,给我们讲解轮轴省力不省功的道理。

当时的烟台三中有东大楼、中楼、西大楼三座两层的教学楼。

东大楼位于排球场以南的宽台阶上,大门居中,楼上、楼下共有16个教室,我们的理化生实验课都是在那里上的。二楼的门厅隔出一间小屋,是学校的广播室,上午的课间播放广播体操和学校的重要通知,下午最后一节活动课有一小段时间播报学校新闻。

中楼位于东大楼西面的高台上,面向篮球场,比东大楼正好小一半,外墙是红砖清水墙,上下共8个教室。比我们高一级的学生是8个班,他们毕业前一年入驻中楼。我们这一级最后也是8个班,上一级毕业后我们也在中楼学习了一年。

西大楼是我们入学后的1958年开始建的,当时我们利用劳动课也去干一些简单又不危险的零碎活儿。一年后西大楼落成,红砖红瓦的,呈倒凹字形,式样很漂亮,两层楼共12个教室。

三座教学楼的南面留有一条两三米宽的小路,小路以南是用一人高的铁丝网隔着的葡萄园。葡萄园很大,向南延伸出好远。葡萄园不是三中的,但它给三中增色不少。春天,葡萄生出嫩绿的小叶子和那长长的打着卷的葡萄须,生机盎然。夏天,成串的葡萄密密匝匝,紫的、绿的,粒粒饱满,让人充满期待。秋天,摘葡萄的季节到了,沉甸甸的葡萄充满诱惑,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三中有一个很大的无花果园。当时烟台很少种无花果,所以无花果几乎成为三中的代名词,一提起“无花果学校”就知道是指三中。我们这代人几乎都知道一个广为流传的顺口溜:一中的偏松,二中的冬青,三中的无花果……

无花果园位于排球场以北,周围依次被地理教研室、历史教研室、图书馆、语文教研室、教导处、物理教研室、化学教研室、教导主任室、校长室所环绕,呈大半圆形。无花果园周围有路可经排球场到各教研室,中间还有甬路可以走捷径,可是很少有学生走这条甬路。因为粗大茂密的无花果树几乎贴地匍匐而生,熟透的无花果伸手可得,学生们为避“瓜李之嫌”,一般都绕道而行。

最难忘的是三中的图书馆,白墙黑屋顶,大门向东,窗子又窄又高。据说,三中图书馆是由当年外国人做礼拜的小教堂改建的。

进入图书馆后就是阅览大厅,借书的柜台外面有很多小抽屉,小抽屉里放着书卡,只要书卡在小抽屉里,书就没借出去。我在图书馆借书很频繁,学校规定的一周借书一次,除考试和放假我从未漏过。看书也很多,特别是当时流行的苏联长篇小说,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青春》及一些短篇小说,还有一些趣味物理、趣味地理书。

在烟台三中,我从少年长到了青年,学到了知识,养成了好学的习惯,为以后的求学和工作奠定了基础。在三中,我曾学过这样一首歌:“清脆的铃声,召唤我们走进课堂。老师把我们领进知识的海洋,像树苗吸收水分,像花朵迎着阳光……”我想用这首歌,表达对母校及老师的感恩之情。

三中为了满足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今已迁至新址。然而,在我心中,老校区依然是那么清晰、那么美、那么令人难忘!

新闻推荐

全国多地紧急追查涉疫快递 “买买买”的同时也要“防防防”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刘晋摄影报道)近日,河北晋州、内蒙古二连浩特等地,发现部分商品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全国多地紧急追...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追忆三中老校区 在这里,我从少年长到了青年)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