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芝罘融媒记者 李淼 通讯员 单修秀 摄影报道)为切实提高工作效能,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在立案咨询窗口工作中积极创新,探索推行“三四五”工作法,打造高效、便民、有温度的仲裁“前沿阵地”。
创新工作理念,践行“三心”服务宗旨。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求、事实、理由,增强群众信任感和归属感。热情接待当事人,对当事人提供的基本信息等申请资料认真审查,主动解答当事人的问题。对符合受理条件的,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充的材料和案件审理、举证责任等基本流程;不符合的,全面详细地解释政策理由,告知其他救济途径。审查申请人立案材料时,要秉持法律人的公平正义,合理维护双方权益,不能有偏袒及私心。今年10月,某供应链企业职工张某焦急地来到仲裁立案窗口,经过简单了解,发现张某对相关法律法规并不熟悉。工作人员通过提问的方式耐心引导其详细、清楚地描述劳动争议事实、证据理由等焦点问题。在认真审核完信息材料后,初审认定符合受理条件,一次性告知其申请程序、有关手续、相关材料等。工作人员还贴心地将需要准备的立案材料书写在纸上,并帮助其填写立案登记表,顺利完成立案工作,张某对窗口工作人员细致热情的良好工作态度一再表示感谢与赞赏。
创新工作实践,坚决做好“四个及时”。及时接待前来窗口咨询立案的申请人,提供解答服务;及时接听电话,答复电话咨询;及时登记信息,准确审查立案基本信息,判断立案方式,准确登记;及时立案,将当天收到的案件整理分类登记,形成审批表,送交立案庭立案。韩某是某燃气公司员工,因结婚向公司请假,公司以耽误工作为由,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不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考虑到当事人特殊情况,为不耽误婚期,窗口工作人员完成审查并登记立案后,当场送交仲裁员办理。经过仲裁员多次沟通调解,仅用1天时间企业就配合当事人办理解除劳动合同及档案关系转移等手续,并支付工资及经济补偿金。
创新工作制度,严格落实“五项标准”作风实。杜绝窗口工作中出现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坚持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吃拿卡要等违规违纪行为。增强服务意识,始终以热情的工作态度为上门办事的当事人服务,拒绝生、冷、硬、横、推等恶劣态度和不作为、慢作为等懒政行为。制定立案、申请书填写的模板及办理流程及指南,优化、简化办事流程,优化仲裁业务解释和指导工作,高效服务群众。制作宣传告示栏,同时在窗口服务过程中,向当事人宣传劳动保障类政策法规知识,积极引导当事人及企业合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解答专业问题能力,进一步为群众提供更优的服务。
今年以来,区仲裁院累计接待劳动仲裁咨询服务5500余人次,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116起,结案1500余起,为1500余名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
新闻推荐
紧张的“双11”决策部署会现场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童佳怡摄影报道)从0.00元到1100000.00元,短短30秒,七位数的销量暴增,昭示...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