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化肥:撕掉商标贴上“封条”
阳春3月,春耕备播进入“旺季”。备播时节,烟台如何封堵“坑农化肥”?连日来,记者深入蓬莱、龙口等地进行了采访。
昨天,记者驱车来到蓬莱市泽丰农资公司。在蓬莱的农资网络直供体系,这家企业扮演着“树干”的角色。据悉,目前他们在当地各乡镇、村已建立7个农资直营店,连锁店多达120个。
采访时,恰逢一辆载着5吨化肥的小卡车,在公司仓库门前卸货。“这批化肥厂商是大连的,刚进来的货……”这名负责人说道。正在现场执法的蓬莱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在查过商品进货登记台账后,从中随即挑出一袋,掏出一支取样钎子,刺穿化肥袋取出2公斤样品,随后又将其导入“流槽式分样器”中,不一会儿,样品通过器具后被均匀地分成两份,几次反复后,两份样品相继被贴上封条,并留下了双方签字。
“对于这些没有任何标记的样品,我们会送给潍坊等地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化验成分,一旦发现肥料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我们将坚决取缔其经销资格,避免它们流向市场!”市工商局市场科有关负责人讲。
销售连锁:农村覆盖率达95%以上
“一般来说,销售连锁可集中兵力封堵化肥坑农!”采访中,工商部门执法人员说。
据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目前,烟台市已累计建成万吨以上农资配送中心9个,农资销售连锁店2000个,覆盖全市95%以上农村地区,年销售肥料50万吨以上。
与此同时,烟台市还健全了“农资市场上市商品备案制”。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农资销售模式以代理、代销为主。对此,他们将以往对农资经营业户的抽查管理,变为对农资品牌的备案管理。对新进销售的化肥、种子、农药实行先行入市备案制度,明确销售的品牌、生产厂家、销售的渠道和网络。目前,烟台市已对120余种农资商品实施了品牌备案管理,上市流通的农资商品80%以上完成了品牌备案管理。
那么,对流动商贩走街窜巷销售的农资产品,执法部门如何围堵假冒产品呢?“我们组建了9支由工商执法人员和农资义务监督员组成的农资打假维权巡查小分队,网格化、全天候巡查监管,一旦发现无证无照从事农资经营,或是农资配送的经营主体,坚决依法予以取缔。”
畅通举报网络:6000多个指导站调解纠纷
即便如此,坑农化肥流入市场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对此,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农民是被侵害的对象,也是查假的最大举报资源。目前,我们已畅通申投诉举报网络,建立起快速反应监管机制。”
记者了解到,烟台目前市县两级制定了《农资市场监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12315投诉举报指挥中心为平台,逐步建立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护农安全网,及时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快速分流案件线索,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在乡镇,以基层工商所为载体,设立投诉举报站,配备农资专管员,处理辖区农资消费投诉举报;在农村,依托村居“两委”建立农资消费指导站6000余个,为农民咨询、投诉提供便利,并以更加及时、灵活、有效的方式调解农资消费纠纷。
统计显示,去年全年,全市工商系统共查处各种违法经营农资案件520件,查获劣质种子1400公斤、假农药4800瓶、肥料288吨,案值189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96万余元。
YMG记者孟宪臣通讯员林吉杰梁晓东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一份“作业”列指标三道“试题”测成绩, 蓬莱项目“大考”助发展提速
本报4月27日讯(通讯员张绍贤高林骆功信宋钰YMG记者刘军)今天,蓬莱市对重点项目建设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50多名市级领导、镇街和部门负责人变身“考...
蓬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蓬莱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