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侯召溪
生活在烟台,你幸福吗?这是永恒的民生追问。
这一年,我们的生活向着现代化的新憧憬迈进。幸福烟台有了新内涵:富庶安康、生态宜居。
这一年,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提升,校车开到家门口,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连续8年提高,住房保障申请条件再次放宽,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一年,我们的家园平安、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这一年,烟台跃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第八名,首进前十。“中国最佳休闲城市”、“好客休闲之都”等一系列城市荣耀纷至沓来。
……
这一年,幸福成了651万烟台百姓的标志性记忆,直抵民心、温暖民心、凝聚民心。
升腾,向着新生活
2012年,烟台站在崭新起点上,向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迈进。
新蓝图绘就,民生烟台,理应有新要义。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在内的全局性安排,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现代化。”市十二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张江汀这样阐述。他进一步指出,早日把烟台建设成为人民生活富庶安康、生态宜居的幸福之都。
生活步入现代化,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生活质量大幅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区域、贫富差距显著缩小,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人均等享有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充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科学发展在烟台的生动实践,指引着未来发展的方向。
这是民本理念的又一次升腾,彰显着深厚的民本情怀。
千树根为本,万事民为先。只有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的冷暖喜乐,才会把惠民利民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政绩追求,才能俯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福祉。
真情为民意切切,一个个惠民之举、利民新政接踵而来。
年初,市县两级确定用于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确保再次增长20%以上;1月5日,2012年度政府为民服务12件实事公布,创下烟台市历年实事数量之最;8月1日起,市区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80元调整为420元,各县市区同步调整当地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近日,烟台市又出台了新版《烟台市优待老年人规定》,65周岁以上老人乘公交都将免费,政府兴办或支持的旅游景点对老年人免门票费,各县市区都要实行向8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制度等,惠及全市130万60岁以上的老人。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铿锵足音,奏响了幸福烟台的最美旋律。
最美旋律的背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植入城市基因,科学发展孕育出朝气蓬勃的希望。
耕耘,播撒民生种子
幸福很简单,也很具体。
回眸这一年,受益于政府投入实施的各项民生工程,我们的生活在悄然改变,向着美好,虽或大或小,却足以温暖心田。
金秋九月,李继臣、唐龙、王伟毅三人从山东工商学院毕业,怀揣梦想来到烟台大学生创业园。在园区创业政策的扶持下,烟台拓森服装有限公司很快成立。没想到,仅仅3个月营业额就突破了2800万元,带动100余名新毕业大学生和“4050”人员实现就业。
就业,民生之本,发展之要,民心之盼。一份工作,意味着一份收入,更体现着一份尊严。今年,全市19.5万人捧上新饭碗,这里面,有3.5万名大中专毕业生,有3.2万名失业职工,还有4.5万名农村劳动力。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承载着沉甸甸的民生承诺,是烟台市鼓励创业带动就业、面向城乡统筹就业、振兴产业扩大就业等一系列就业政策结下的硕果。
教育优先发展,众多新鲜民生热词从这里涌出。今年,1061辆校车开进全市农村中小学生家门口,免费校服穿在开发区、牟平区、莱山区、福山区、高新区、招远市、蓬莱市、长岛县等8县市区学生身上,免费午餐开始在福山区、牟平区、开发区进行试点。12月3日,免费营养餐又率先摆上了开发区中小学生的课桌上。(下转第二版)
▲市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YMG记者唐克摄
新闻推荐
拍卖可以“周瑜打黄盖”, 新规三月施行,备案时限和竞价要求放宽
拍卖不必须有激烈的竞价过程,竞拍者可以只有一个人。一些拍卖品的“下家”很少,而委托人迫切希望出手,拍卖企业只找到一个人愿买,...
蓬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蓬莱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