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蓬莱新闻 > 正文

83岁阎崇年讲瓷器:大写的China(中国)小写的china(瓷器)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7-09-10 22:28   https://www.yybnet.net/

阎崇年现场讲解瓷器。(武侯祠博物馆供图)

《御窑千年》

阎崇年

人物档案

阎崇年,山东蓬莱人,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著名历史学家。主要著作有:专著《努尔哈赤传》等,论文集《燕步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满学论集》、《清史论集》等,近年出版25卷本《阎崇年集》和《阎崇年自选集》等。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并出版《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大故宫》等,影响广泛。

瓷都景德镇,“古昌南镇也”。瓷器销往国外,外国人不知道这种器物该叫什么,只知道来自昌南,于是就将“昌南”谐音作china。

所以,china不仅成了瓷器的英文名,还成了中国的英文名称。

随着国力的提高与世界来往交流的增加,国人了解认识自己传统文化的意识也越来越强。而文化历史的信息载体,除了文字,还有实物、器物。近几年来,博物馆热、看展热,故宫热,也说明了这一点。

清史研究专家、央视“百家讲坛”知名主讲人阎崇年,近些年来通过电视这个大众传媒平台向大众普及历史知识,得到很多受众的肯定。在讲《大故宫》系列时,他讲了皇家的制度、人物、建筑等多方面,但没有过多关注器物。总有人向阎崇年表达,希望他讲讲故宫收藏的非常丰富的瓷器。他接受了这个建议。

过去三年,已年逾80岁的阎崇年开始集中研究瓷器,一方面他大量查阅文物档案、图录、考古报告,另一方面走访官窑、御窑瓷器产地及场址,包括景德镇御窑、浙江龙泉窑、河南钧窑、广东潮州窑、山东博山窑、福建德化窑、河北定窑等等。文字与实物两条线前行的成果就是,2017年8月,阎崇年拿出了他在三联书店出版的新书《御窑千年》。

83岁的阎崇年动用他积累的历史功底,夹叙夹议地讲述了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到宣统三年(公元1912年)跨越宋元明清近千年的瓷器变迁。宋代的青白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元代的青花瓷和釉里红,一改单一颜色瓷器的局面,而开创彩色瓷器的新境界;明代的斗彩、五彩,争奇斗艳,色彩缤纷;清代的珐琅彩、粉彩,各种色彩、各种绘画,都可以纵情而灵动地展现在瓷器上。器物的变迁,背后是人鲜活的灵魂,是文化的演变,而这正是我们所要寻觅的历史精神。

瓷器工艺的背后是血火交融的故事

在《御窑千年》里,阎崇年以时间脉络为主线,以“大元青花”、“浮梁磁局”、“明御窑厂”、“宣德青花”、“成化斗彩”等概念为主轴,将元、明、清有代表性的御窑及背后的故事一一道来。

书里不仅史料详实,论证严谨,还穿插了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

例如,在书的开篇,就讲了窑神童宾的故事。传说公元1599年,宦官潘相奉命来到景德镇,为朝廷烧造青龙白瓷缸。龙缸又大又厚,一入窑经高温焙烧,不是变形就是坼裂。所以潘相一到御厂,便立即四处招募窑工,可众人听说要烧造大龙缸,都畏首畏尾,不敢前去应聘。

这时,童宾主动担任了“报火”一职。他和窑工投入到烧造龙缸的工作中,但比事先想像的还要艰难。一批瓷坯进窑,而烧出来的却是一堆瓷片。朝廷紧催,对众窑工紧逼、鞭笞,甚至以死相威胁。童宾不忍面对工友的悲惨境遇,以身代薪,以自己的血肉身躯来换取龙缸的烧造成功。

当日熄火,翌日开窑,而童宾身躯早已化作青烟,灵魂升上天空。乡人感泣,尊童宾为窑神,立祠祀之。从此,烧窑必祭窑神童宾。除此之外,在书中还可以看到,康熙、雍正、乾隆等各个皇帝与御窑的渊源。譬如,乾隆对艺术收藏有极高的兴趣和品位,他以皇帝的身份,亲自主导御窑瓷器的设计与创制等等。

china字母虽小写,但研究起来却是一个庞大的世界。瓷器是故宫博物院的重要馆藏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项伟大创造,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作为清史学者,阎崇年选择明清故宫存量最多、档案记载最详、文献记述最丰、社会影响最大的御窑瓷器为重点,纵论御窑的兴与衰,透视瓷器的情与趣。将历史的观察,人文的叙述结合起来,寓理于器,淋漓尽致地展现御窑及瓷器于中国文化发展的作用,画龙点睛地提升瓷器之路对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

为什么选择御窑,阎崇年的理由是,“中国古代宫廷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如要了解其精髓,必须通过其载体——御窑。御窑,是帝制时代的产物,依托国家力量,荟萃了瓷器文化的精华。皇宫有御窑,更能成其大;御窑为皇宫,更能显其贵。”

为什么是青花,而不是黄花、蓝花?

值得研究的器物那么多,为何对瓷器青睐,认为它尤为值得钻研?阎崇年提到了一个情况:随着年轻人走出国门与外国人交流机会的增多,如果对自己国家的一些基本的文化历史常识不懂,是说不过去的。

“比如说,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这个单词小写就是瓷器。外国人问你,为什么会是这样?你能跟人家解释得完整、准确吗?瓷器不是一般的盘碗碟,它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创造。原来世界上没有瓷器,历史上我们对外的友好往来,瓷器是个闪耀的名片,是我们的文化符号之一。当时中国瓷器引领整个世界的瓷器文化风尚。瓷都景德镇,‘古昌南镇也\’。瓷器销往国外,外国人不知道这种器物该叫什么,只知道来自昌南,于是就将‘昌南\’谐音作china。所以,china不仅成了瓷器的英文名,还成了中国的英文名称。而且,外国人还往往会问,你们元朝的青花,我们这有多少,为什么是‘青花\’,而不是‘黄花\’、‘蓝花\’?很多中国人听了之后无言以对。所以,十分有必要增加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要想理解大写的China(中国),就不能不懂小写的china(瓷器)。”

在《御窑千年》里,阎崇年用了两个章节《大元青花》、《浮梁磁局》,专门探讨元青花横空出世的多种历史文化因素,探讨为什么是元朝这个大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元青花。

阎崇年认为,在宋朝没有青花瓷,跟当时中国与中西亚的交流还不够有关,“到了元朝,东西向的对外交流之路打通了。中西亚的很多物资可以带进元帝国来,就把苏麻离青传进来了,西亚工匠也跟着过来了,景德镇当时集中了国内最优秀的工匠,也包括了从中亚西亚过来的能工巧匠,这些很重要的人才条件、技术条件,原材料都集中了,包括外来的工艺绘画等方法也进来了,所以,各方面的综合元素才导致元青花出现在元朝。”元青花的根是否在中国,各方看法不一。阎崇年就从四个方面——文字、窑址、实物、纹饰来证明元青花发明自中国,得到陶瓷界的认可。

“瓷器之路”和现在的“一带一路”基本重合

与一般的瓷器介绍的书不同,作为历史学者的阎崇年谈瓷器,不是就瓷器谈瓷器,他是用历史学的方法,史学工作者的视野,将历史、文化、考古、考据、艺术等不同类的方法,进入交叉融合,通过瓷器这个器物,透视背后的文明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从瓷器工艺中,悟出历史的真精神。

比如阎崇年认为,御窑瓷器的重要特质在于工匠精神与创新实践。陶瓷的历史,也是陶瓷工匠的历史。陶瓷工匠是陶瓷历史的主体。在陶瓷生产过程中,陶瓷工匠贡献巨大。他们中的一些人或以身殉职,或以器名世。有诗云:“瓦缶胜金玉,布衣傲王侯。”尤其是御窑瓷器,它们的设计、生产都汇聚了当时最好的能工巧匠,代表了中国工匠的最好水平,体现了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中国工匠精神。

御窑得以千年,其根本在于不断创新。在《御窑千年》中,阎崇年认为,中国瓷器文化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创新。“新”既是御窑之魂,也是瓷器之魂。“御窑千年”的历史文化,在精美瓷器的背后,隐藏着的精华是“新”,就是思想创新、管理创新、技艺创新、产品创新!创新,既是中国瓷器文化发展之动力,更是中国瓷器文化绵延之生命力。

当下“一带一路”概念的历史内涵正在被深入挖掘。阎崇年认为,中国的瓷器,与丝绸和茶叶等同样,通过陆海两条通路,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内容。这两条陆海通路,被称为“丝绸之路”,又被称作“瓷器之路”,这条路与现在的“一带一路”基本重合。从宋到清,千年以来,在一带一路上,瓷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纵观史料,阎崇年发现,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考古遗存,中国瓷器在亚洲、欧洲、非洲都留下了自己的身影。它曾经是中国海外贸易的重要物资,曾经是中外国家交往中的尊贵国礼,为中国带来不菲的外贸收益,更影响西方出现追捧中国文化的热潮。在阎崇年看来,“瓷器之路的千年历史表明:以往瓷器之路辉煌,今后瓷器之路宽广。中国创烧的瓷器,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不仅是一条颜色锦绣斑斓的彩带,而且是一座跨越四洲三洋的桥梁。”

面对面阎崇年:

“重视传统文化,要切实了解历史知识和历史器物”

近日,阎崇年携新书《御窑千年》来到成都与读者见面。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其下榻的酒店专访到了阎老先生。眼前的阎先生,虽然已83岁高龄,但身着笔挺的短袖白衬衣,灰色西裤的他,依然腰板硬朗,精神畅旺,思路清晰。

当代书评:作为历史研究者,您现在研究瓷器,研究实物,被有些人称为是转型。您个人是怎么看的?

阎崇年:我一直对瓷器特别感兴趣。在专门研究之前,就特别爱在博物馆看瓷器。而且我觉得,研究历史,自然要有所专长,但也不能过于局限于一个领域。要多涉猎。历史不仅仅存在于书本上,在文字记载中,还存在于很多可见可触的实物中。一般来说,我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会十分重视文献,可是,如果光看文字,不研究实物是不全面的,要结合实物,才能更完整、生动地体悟当时的历史情形。

当代书评:在研究瓷器的过程中,让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阎崇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开始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不是一句空话,而要切切实实地了解历史知识和历史器物。比如说,瓷器是中国创造的,中国发明的,影响了西方。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别人也影响了我们。这就给我们一个启发:一方面要弘扬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要吸收世界各个方面优秀的文化来营养我们自己。

当代书评:在进行历史研究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阎崇年:历史研究,有着长年积累,厚积薄发的特点。历史学者的学术视野,不仅是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而更是一个体,一个多维度的体,一条变化着的流。因此,历史学研究,既关注局部,又关注整体;既关注过去,又关注发展。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文物、历史册籍、典章制度、历史演变,没有长年积累,没有透彻见识,就难以总体把握所研究对象的真实性、整体性、演变性、规律性。

当代书评:这些年,您在“百家讲坛”等节目为大众所熟知。通过大众媒体传播历史知识,跟在学院里做学术,有怎样的不同?

阎崇年:这完全可以称为两条不同的航线。在大学里教书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历史学术本身,注重同行之间的交流,多是从概念和定义就可以开始交流。但是与大众的交流就很不一样,要以最通俗易懂的故事作为起点来进行交流。在大学里上课,受众是受到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而在电视上进行历史知识的普及,受众上到九十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小孩,语言表述上要“接地气”一些,才能让所有人都能够听懂。

当代书评:给大众讲解历史的过程,对您本人来说,有收获吗?

阎崇年:讲述历史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我在研究历史时,遵循一套“四个明白”的原则,即弄明白、写明白、讲明白、听明白。为了给观众讲明白,我自己也必须了解透彻,无形中也提升了自己的历史知识。

当代书评:对于文化圈中戏说历史的现象,您怎么看?

阎崇年:艺术和历史是不同的范畴,要分开来看。历史作为一门科学,要求真,绝对不能“戏说”,只能“正说”,“戏说”是编的故事,历史故事不能编造,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即便是比较通俗的大众历史读物,也得“正说”。但是,电影、电视剧作为艺术,艺术是一种创造,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代书评:您有没有收藏过瓷器?

阎崇年:值得收藏的瓷器都特别贵,在市面上,假的仿制品都能卖几十万呢。作为研究者,还是到博物馆里看吧。

当代书评:对当下的年轻人,提高历史、艺术修养,有怎样的建议?

阎崇年:现在的年轻人很喜欢在网上浏览。我认为,在网络上获取的知识,一般只能提升个人的信息获取量。如果想增加文化修养,就得多读一些长篇小说,读一些历史著作。如果想增加艺术修养,就得多看看艺术方面的书。几个方面综合起来,整个人的气质就能够得到提升。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见习记者陈荷

新闻推荐

“圆梦杯”少年象棋定级赛即将开枰

由蓬莱市象棋协会主办,星蕾棋院承办的“圆梦杯”烟台市秋季少年象棋定级比赛,将于9月1日在蓬莱新华购物广场名师展厅举行,届时,将有超过70人来自烟台市各地小棋手参与本届盛会。比赛分组为:甲组6年级...

蓬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83岁阎崇年讲瓷器:大写的China(中国)小写的china(瓷器))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