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虽然艰辛但无比自豪的经历,是车老一生的财富。
乔装打扮,走起路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接头先对暗号,还时常冒着生命危险与敌人周旋。这是我们在荧屏上时常看到的地下党的形象,他们的工作总有几分神秘色彩。今天,记者带您去认识一位真正的地下党员。这位老党员名叫车淑珍,是栖霞市中桥镇姚家庄人。老人已是88岁高龄,现在芝罘区幸福街道居住。老人没事的时候,最爱跟家人和朋友讲述那段“地下生活”。她常这样说:“遭的罪老去了”,“送情报,可‘招摇\’了”。
入党:谁也没告诉,丈夫三年后才知道
头发全白,因为脑血栓,已无法走路,但车淑珍讲起话来仍有英雄气概,依稀可见当年那个智勇双全的地下党员的风采。
“我不怕死,宁死不投降。”车淑珍说,1944年她在地下工作者、延安抗大学生王中海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入党有杀头危险,入党得保密。她回忆,入党宣誓是在野外山地一个大石坑里进行的,用树干把党旗撑起来,郑重宣誓,还饮下鸡血表决心———宁死不投降。
“她入党,我也不知道,我是1947年才知道的,都过了3年了。”车淑珍的老伴姚先温坐在一旁,说起老伴秘密入党的事,他还有几分不被信任的“怨气”。
地下联络:后窗拍三下,就是自己人
入党后,车淑珍的家就成了地下联络站,自此以后,她再也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每天都得很警觉,一旦有人敲门或拍窗,马上判断是自己人还是敌人。如今,老人还常对她的儿女说,现在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以前哪儿能行,说不定哪天就有最新情报过来了。
车淑珍说,她家屋后是一片田地,同志们都是从后窗进来,不能走正门。从后窗进,先得发信号。“啪、啪、啪,窗户拍打三下,我就知道是自己人来了,就把后窗打开。”
送情报:乔装小媳妇骑毛驴,情报放在发髻里
作为地下工作者,送情报是常有的事。但沿途有鬼子的据点,时常盘查路人,想把情报送出去不容易。“要是需要送情报了,得先乔装打扮,可‘招摇\’了。”车淑珍笑着说。
有一次从栖霞往福山王家疃送情报,情况紧急,需要尽快把情报送给那里的八路军。上级安排她和一位吴姓同志共同完成任务,吴同志也是位女党员。两人乔装成一对夫妻,车淑珍扮演小媳妇,穿着红棉袄,挽着发髻别着卡子,情报就在发髻里。吴同志穿着大褂,戴着礼帽,扮成她的丈夫。“她脸上本来就有粉刺,一打扮还真像回事。”车淑珍说。路上也没遇到鬼子,很顺利地把情报送了出去。遇到鬼子怎么办?记者问道。老人说,都想好了,鬼子问了,就说去亲戚家。一般不会发觉,就是发现了也不怕,自己死了情报也不能泄露。原来,她们的裤腰带上都别着两个手榴弹,一旦身份暴露,逃不了的话就引爆,与鬼子同归于尽。
大转移:后有追兵,差点丢弃女儿
鬼子“扫荡”,国民党反扑,因为是共产党员,车淑珍和她的家人没少遭罪,这期间还差点把自己的亲生女儿给扔了。说起这件事,车淑珍老泪纵横,仍觉得有些对不住女儿。
1947年,国民党反扑烟台解放区。车淑珍带着家人同其他7名党员一起外出躲避,当时逃到了磁山。车淑珍的大女儿才1岁,带着个孩子翻山越岭住山洞,喝泉水。在后有追兵的紧急情况下,车淑珍提出要把孩子丢了,不能拖累大家伙。结果,在婆婆的坚决反对下才留住了女儿。
“一遇到紧急情况我们就得出去躲一躲,命都挂在裤腰带上。”
解放后进入和平年代,车淑珍在姚家庄村干起妇女主任,一干就是数十年,找到接班人后,她才回家颐养天年。
新闻推荐
YMG记者刘晓阳昨日,本报二版刊登的《“我什么时候能回到学校?”》一文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关注,记者接到的帮助电话一直不断。在开发区蹬人力车的张先生一早...
栖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栖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