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栖霞新闻 > 正文

走进艾山大峡谷

来源:烟台晚报 2012-11-25 22:52   https://www.yybnet.net/

张国安撰文/供片

峡谷乃指两坡陡峭,中间狭而深的谷地或指河流流经的狭而深的山谷。位于栖霞市区西北15公里处的艾山,海拔814米。它与崂山、昆嵛山呈鼎足之势,为栖霞群山之冠,是胶东半岛的第三高峰。艾山境内共有大小峡谷10余处,以位于主峰东、西侧的两处环形大峡谷最为著名。艾山东峡谷,因位于峡谷绝壁上的雕虎洞的神秘而闻名;艾山西峡谷,主要由牛头峡和葫芦峡组成。它以幽险奇秀为主要特点,以瀑布、奇峰、怪石、大草甸子等为主要景观,是艾山最美、最长的大峡谷。

雄浑壮观的牛头峡

出艾山西北麓的栖霞市北路家沟村,北行约两公里,可见一形似牛头的山峰矗立谷中,故名牛头山。峡谷自此一分为二,东为牛头峡。往北为葫芦峡。

牛头峡自西向东长约4公里。峡谷两岸山势高耸,峭壁直立、草木郁郁。入谷不远,便见艾山最壮观的瀑布———“万银坑”瀑布,又称“壶口”瀑布。只见瀑水自峡谷南侧一平顶山崖垂落40余米,将山体冲刷成底面积约40平方米的圆筒状水坑,然后又冲开一形同壶口的出水口,跌落形成二级数米高的小瀑布进入谷底。“万银坑”原名“万人坑”,与唐王东征的传说故事有关,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因名字恐怖,后人将其改为“万银坑”,取瀑水铁落坑内似喷珠撒银之意。“万银坑”瀑布神奇之处在于险不可攀,不知道源头来自何方。站在峡谷中,但见其出水口处林草丛生,无法目睹坑内景色。瀑水经三级跌宕入潭,然后又流入石罅,可谓来去无踪。隆冬时节雪水流冰,近挂远嵌,令百丈峭壁银装素裹,景色壮观气势非凡。

牛头峡尽头与艾山主峰西侧相接处,视野开阔,四面山坡及峰顶巉岩怪石比比皆是,堪称天然奇石园。千百年来,艾山人对山石饱含深情,赋予山石许多美丽的传说,使山石在形奇之外又添神奇。其中,点将台、四宝石和叩石炮尤其充满情趣。

点将台矗立于峡谷尽头底部的右侧。传说当年唐王东征时,曾在这里调兵遣将。巨石高两米,顶部平整如戏台。其下矗立着的一块高近1米的石头,侧面镌刻着“点将台”三个隶书大字,古朴苍劲。

四宝石位于点将台西北部的山坡上,是艾山奇景之一。组合在一起的四大巨石:一如毛笔倒悬,一如短戟刺天,一如宝玺端居,一如骏马安卧。当中一棵巨伞状老赤松映衬其中,更显马逸、戟利、玺重、笔秀。传说唐王李世民征东时,曾在艾山中安营扎寨。当时唐军一边伐树造船,一边演练兵马,只待风平浪静时节便要渡海作战。半载时光转瞬即逝,行军时机一成熟,他便当机立断,下令发兵。当其时,二主调出老龟一只,站在上面调兵遣将,往渤海进发。临行前,觉得如此宝地不可不留印记以示后人,于是让老龟留下镇守宝山。谁知,艾山老貔子却难以忍受:让老龟在此,我貔子还怎么做我的山大王?二主是马上皇帝,早知江山神美定有精气争夺,须亲留宝物方能加以震慑:御笔和护身短戟是文武臣属之象,玉玺乃一国权重,想来无人敢犯,再留下御马,随时通风报信。有此四宝,艾山百姓从此也就再不受貔子欺负,年景渐好。当然,这传说只是艾山人民惩恶扬善的一种愿望,真正美好的生活是靠人民群众自己创造出来的。

而从地质学上讲,四宝石其岩性为燕山晚期艾山阶段伟德山超单元崖西单元斑状二长花岗岩,受牛头峡裂谷影响,该处剪节理发育,受裂隙影响的部分长期遭受风化,不断脱落,剩余的坚硬部分即成现今宝石丰姿。

叩石炮藏在艾山主峰西侧,立于一突兀的小山峰顶。它东邻主峰西岭,西有虎岭相伴,南靠抱子峰、武士峰,北前方空旷一凹地被群岭环护当中。其由三块花岗岩竖石组成。南北两侧竖石固定不动,中间一块巨石较小,高100米、厚100米、宽35厘米,底部有支点,人工摇动可左右活动。平日里,人不摇则石不动、炮不响;若摇石动,则两石相撞之声“咚咚”轰鸣,加之四周峰环回声阵阵,但觉炮声四起,隆隆震撼。山下游人不见硝烟、未见炮影,但闻平地惊雷。正如张衡在《西京赋》中“转石成雷。霹雳激而增响,磅礴像乎天威”的描写。

叩石炮与前述四宝石一样均属崖西单元二长花岗岩。石炮中的活石位于两组发育形态完好的花岗岩节理之间,在长期风化剥蚀作用下,中间便形成活动自如的规则块体。值得一提的是,在卡石炮南侧,有两块巨石南北相对,形成一天然通道,上面覆盖一大石板,形似天门。叩石炮、天门、奇松与周围的险峰深壑一道,形成一幅美妙的画卷。当人们登山路经此处小憩时,一阵涛涛松风吹过,顿觉全身疲乏全然消失。

幽深秀美的葫芦峡

葫芦峡谷如其名,谷形变化较大:入口狭窄,仅3米左右,很不起眼,然而却有狂涛急流从内奔腾而出,入谷转过一道急弯后,地形起伏,瀑流跌宕,在上下约1公里的距离内,形成多级瀑布和水潭。其中最美的一处瀑布,叫蝌蚪湾。瀑布落差近十米,瀑布下约30多平米的碧绿深潭被林荫遮掩。沿瀑布左侧崖壁先人开凿的石窝,登上瀑布顶端,可见被水流打磨得光滑的长达10多米的大石硼。继续上行,谷回路转,葫芦峡谷底地势平缓开阔,分布有多块草甸。在峡谷西侧出现一条东西支谷,尽头山峰据形状分别得名鸡公山、老人峰等。当北行至峡谷中段,峡谷向东拐了弯,蜿蜒东行便可以到达艾山主峰。同时向西北形成一支谷。东面有一孤零的平顶石崮,被称为“神仙台”,此处昔日有道人结庐其上,有石碾、堆臼窝等遗物。在傍近山顶的松林深处有一老君庙。老君庙系全石结构,石梁石檩,造型古拙,为西峡谷重要的人文遗迹。

峡谷成因待探讨

今年秋天,笔者考察艾山西峡谷时,注意到葫芦峡与牛头峡的风格迥异:从形态来讲,牛头峡属“U”谷,陡狭笔直如通衢。其险峻壮观,颇具阳刚之美;而葫芦峡属“V”谷,其浅阔秀气,给人以阴柔之美。牛头峡的干涸与葫芦峡的流水充沛形成鲜明对比:牛头峡两侧多为陡峭山岩,呈封闭状,没有支谷。峡谷中的水只能靠东头艾山主峰西侧山坡以及“万银坑”瀑布等少数崖壁豁口提供,天无降雨时,很难形成地表水的流动;而葫芦峡两侧山坡,许多地方相对较缓,植被茂密,蓄水量大,又多支谷,因此山坡及支谷中的流水不断汇合形成了瀑潭相连,幽林曲涧的景象。牛头峡与葫芦峡的刚柔相济,充分展现了艾山西峡谷在地质景观方面的多样性。

峡谷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原因:地质板块运动造成地壳断裂、冰川大规模运动以及流水长期冲涮浸蚀。我们通常见到的峡谷的形成,多数是由于地质运动与流水冲涮侵蚀作用的结合。结合艾山石臼分布、节理特征等因素综合分析,有关专家提出,艾山西峡谷的最初形成可能与冰川活动有一定关系。但由于地质年代的久远性、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以及认识客观事物的相对局限性,对艾山西峡谷的形成原因,至今仍无最终定论。况且,对于中国东部低山丘陵区包括胶东半岛是否存在古冰川的问题,在地学界一直都争论不休。所以艾山西峡谷的形成原因,尚有待于专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新闻推荐

杨础国税:纳税个性化服务

本报讯(YMG记者孙长波通讯员刘小俭)近年来,栖霞市国税局杨础分局在不断满足纳税人共性需求的基础上,紧紧把握企业发展需要,主动开展以满足特定纳税人、特定时...

栖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栖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走进艾山大峡谷)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