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请缨下乡包村
任树强担任第一书记的东院头村位于栖霞市蛇窝泊镇东北4公里处,是典型的“苹果村”。29日上午,经过两次转车,近3个小时的颠簸,记者终于赶到了东院头。
在村委会办公室旁边的宿舍里,任树强正在准备做饭,一盘炒菜花,两个馒头,就是他当天的午饭。虽然已快到4月份了,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宿舍里感觉特别阴冷。环顾宿舍一圈,没有任何取暖设备,里面只有一个电磁炉,一张床,还有一台用来监控村里摄像头的电脑。
或许是看出了记者的疑问,“村里条件自然不能比市里,这样简简单单就挺好的。”任树强笑着说道。去年在得知中院要选派人员下村担任第一书记后,任树强第一个主动请缨,要求下到基层来。最初领导是不同意的,但在看到他的决心后,最终还是将他派了下去。
对于任树强的主动请缨,家人开始也不太支持。他的妻子一开始还以为他在开玩笑,当得知真要下到村里以后,也只能无奈地说道:“刚从部队转业两年,分居生活刚结束,这又开始了。”
带领村民修路修桥
虽然任树强有着多年工作经验,但刚到东院头村的时候,他心里也感觉挺没底的,毕竟对最基层的村务管理还是不熟悉,一切要从头学起。尤其是他看到当时村里垃圾填满河道,道路尘土飞扬时,更是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既然选择到了村里,再难也要干好”,任树强开始与同样刚刚选举上任半年多的村支书商议,怎么把村里的环境治理好,打造出新农村的形象。
他与村里两委成员一起找来铲车,带头领着村民开始清理村中月亮河河道的垃圾,前前后后共运出去了200多车。清理完并不意味着结束,为了防止村民再往河道里随意扔垃圾,他们在宣传教育的同时又在村里安装了4个垃圾箱,找专人定时清运,从根本上解决了村里垃圾问题。
清理完村里的“龙须沟”,接下来便是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一年前,村里全部都是土路,没有硬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在东院头村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如此,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村相邻一条河,但是没有桥,村民每次出行,要不绕行十几里,要不就走干涸的河床,十分不便与危险。但村里当时根本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所以资金成了修路修桥最大的困难。任树强与村里成员一起,多方筹措,终于凑足资金,完成了村里几代人修桥修路的梦想。
村民送来了新被子
“任书记,你来了呀,晚上别走,家里一起包饺子。”一位正在苹果园里修剪果枝的村民远远地喊道。与任树强一起走在村里新铺好的硬化路上,记者感受最深的是每一位村民经过时与他打招呼,是发自内心的那份亲切。
对于和农民打交道,任树强有着自己独有的体会:“村里的农民文化水平不是很高,所以跟他们讲一些大理论是没用的。他们需要的是你实实在在替他们办事,让他们看到你真心是在帮他们,这样他们自然会对你好,用农村话是‘两好轧一好\’。当他们信任你了,再带领他们干事情,就容易多了。”
这家包饺子了,就过来喊着去吃,那家做好菜了,就送来一碗,任树强在村里感受到了与以前工作完全不一样的温暖。他的宿舍阴冷,又没有取暖设备,到了秋冬就没法住。得知这个情况,就有不少村民主动拉着他到家里住,一起同住在一个炕头上。有一家村民甚至拿出了娶儿媳妇的新被子要给他盖,他婉拒了。“村民的这些行动真让我很感动,我感觉应该再为他们多做些什么,这也是激励我继续服务下去的一个动力。”任树强感叹道。
说到这个下乡包村的第一书记,村里路边正在晒太阳的几位老人津津乐道,去年重阳节,任树强组织70岁以上的老人举行茶话会,送上节日礼物。临近春节,任树强还特别跑到了村里给一些上了岁数,家庭困难的老人送钱送东西。
为东院头描绘未来
对于村里未来的发展,任树强与村两委成员商议了一个美好的愿景,不但要让村里变得更美,而且要让村民的生活更上一个台阶。“村里新一年的工作已经打算好了,除了继续保持现有的工作外,今年我们重点推进农村合作社建设,增加农民的收入。”任树强踌躇满志。
他说,东院头村主要是以苹果种植为主,是典型的“苹果村”。引导村民成立果品合作社,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可以降低成本,增加村民的收入。村民以土地入股,共同承担风险,共享收益。入股的村民每年都能获得分红,而且如果在合作社工作,依然可以拿到相应的“工资”。
合作社建设还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村里养老的问题。现在村里工作的以中老年人居多,年轻人更多的选择外出工作,很少有人愿意留下来务农,村里老龄化未来将会很严重。村民加入合作社后,这样即便过了劳动年龄,村民每年都会有相应的分红用来养老,子女与政府的负担也会相应减轻……说到未来,任树强头头是道,俨然已成为一名正式的东院头村村民了。
新闻推荐
“种棵小树见证成长”活动收官, 万名市民参与其中,三年义务植树7000余株
扶老携幼来植树。YMG记者熊昌华通讯员付蕊付子墨摄本报讯(YMG记者孙致霞通讯员邓月华)昨日,记者获悉,由市城管局园林处和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共同组织的第...
栖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栖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