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修路,人们都会说这是一个大工程,这对一个常住人口不足30户的小山村来说,这是想都不敢想的,然而就是这个常住人口不足100人的小山村,仅仅用了3天时间,就硬化了一条300米的村中主干道。
偏远小山村,施工队都不愿意来
“村里有条像样的路了,要好好养护,多用几年。”昨日上午,当记者从栖霞市驱车20多公里来到苏家店镇臧家沟村时,66岁的村民臧青正在往刚修好的水泥路上洒水保养。
进村时,记者已经领教了崎岖的山路,而说起这个小村的偏僻,臧青告诉记者,当年八路军的兵工厂和野战医院藏在村里,都没有被敌人发现。“我也是听我的长辈说的,抗日战争的时候,日本鬼子扫荡都没找到这个村。”臧青憨笑着告诉记者。
“我们这个村常住人口还不到30户,不到100人,而且几乎都是岁数大的人,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65岁的老支书蔡洪培告诉记者,由于村里没有集体收入,村里的劳动力又不足,所以村里的路一直都没有硬化,多少年来都是泥土路。“我们村是沿着山坡建的,每到夏天下雨,路就会被冲得不成样子,别说车了,人都没法走。”蔡洪培告诉记者,村子多年来除了农用车,几乎进不来其他车辆。“路不好,东西运上来太费力,所以村里人要想盖房子,施工队都不愿意来。”蔡洪培说,好在早些年的村村通工程,才把进村的路硬化起来,要不一般车都无法开到村口。
修路总动员,半天筹资2万多元
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一直困扰着臧家沟的村民。能有一条四季不愁的好路,成了村里几代人的愿望。
这个愿望在今年4月份有了眉目。
今年栖霞市开展了“两进、两诺、两评”活动,在苏家店镇的镇村干部走访群众收集意见中,这项民生工程终于被提上了日程。4月初,经过镇政府多方联系,首先争取到了栖霞市农村公路网化工程政策,可以帮村里解决230米的主干道。但是经过实地考察,这条路需要向外延伸60多米,并对部分路段进行外扩,这笔资金需要村里自己解决。“我们先是召开了村两委会议,最后决定动员全村老少爷们有力出力,有钱出钱。”蔡洪培告诉记者,4月23日上午,经过村两委的研究,召开了全村的村民大会,对硬化道路一事进行了动员。令村委干部没有想到的是,修路这件事一说就得到了村民们的积极响应,而且当天下午就进行了集资大会,除了70岁以上的老人不参加集资以外,全村几乎都捐了款,就连许多常年在外打工的人都捐了钱。“听说村里要修路了,大家伙可高兴了,我自己捐了100元,我的孩子们一共捐了2000元。”臧青告诉记者,当自己打电话告诉子女们要集资修路的时候,孩子们都非常支持,当天就把钱打到了自己的银行账户里,并让自己代为捐款。
你100、我300、他500……就这样,这个没有任何集体收入,仅靠自家种果树为生的小山村,在一下午的时间里竟集资了2万多元,工程开工在即。
顾全大局,老支书把排水沟挖到自家门口
钱够了,要开工了,首先进村的是挖掘机,要把路进行初步的平整修型,这个人均年龄55岁以上的小山村立刻热闹了起来。大家纷纷从家里拿出干活的工具,与挖掘机一起把路进行了初步的整型,等着施工队的到来。
4月28日,施工队来了,村里人再次全体动员。“那两天村里比过年都热闹,你不会抹灰就帮着筛沙,不行就帮着提水和水泥,上了岁数的就负责端茶倒水。”蔡洪培说,只要是在家的,几乎都出来帮着忙活忙活。
都说修路难,所以一定会遇到难题,果然,在施工队修了没多久,难题出现了。
臧家沟村地处半山腰,每逢雨天,雨水就从山上流下来,经过主街在村中心向南北两边分流,给群众造成了很多的不便。“就为了雨水往哪流,不少村民还为此闹过矛盾。”蔡洪培告诉记者,由于原来的硬化计划是按照老路进行硬化,所以再次遭到了个别村民的反对,甚至要影响修路的进程。
为了顾全大局,让村里的老少爷们有条像样的路可以走,老支书蔡洪培当即决定,封住原来的排水通道,将排水沟挖到自家门口,这一决定虽然遭到了自己老伴的反对,但是为此闹矛盾的村民再也不说话了,于是工程得以顺利的进行。
“说是3天,其实就用了两天半,连施工队都说速度真快。”蔡洪培说,在施工队加班加点,全村老少齐上阵的阵势下,从4月28日开工,到5月1上午,仅仅用了两天半的时间,一条长300米的主干道硬化工程全部完工,为了方便村民,大家还齐力对急难险路段进行了平整。
望着硬化好的道路,洒着水的臧青笑得很开心:“我在村里过了大半辈子,真是做梦都没想到,村里能修上一条水泥路,这下再遇到下雨坏天的时候不会一脚一身泥了”。
新闻推荐
两路交警接力救援脑溢血病人, 从发电厂到毓璜顶医院仅用时9分钟,病人转危为安
YMG记者张韬通讯员曲涛国良28日,栖霞一位女子突发脑溢血,情况危急,急需转院治疗。在高速路交警以及交警二大队两路民警的接力护航引导下,仅用时9分钟就把患者从...
栖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栖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