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栖霞新闻 > 正文

衣元良:栖霞衣家村的新时代“愚公”

来源:今晨6点 2018-12-03 09:47   https://www.yybnet.net/

□人物档案

衣元良,男,中共党员,1965年11月出生,1985年3月入党,栖霞市亭口镇衣家村党支部书记。

自2009年7月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衣元良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实履行基层党组织书记光荣职责。为彻底改变制约村庄发展的缺路、缺水、人心涣散等问题,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全村仅有的50多户群众组织起来,带领群众一起闯、一起干,发扬战天斗地的“愚公”精神,靠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短短7个月的时间,硬是在荒山中开辟出一条5.5米宽、5.5公里长的山路,在山顶建起2座各蓄水800立方米的蓄水池,村庄落后面貌发生根本变化。

面对困难,衣元良始终冲在前面、走在前列,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一心为民、舍小家顾大家,展示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形象。

沿栖霞市亭口镇驻地一路向西11公里,在大山腹地,有一个仅有57户、127名村民的“袖珍村”,叫衣家村。村子依山而建,林木茂盛,风景怡人。沿着山脚,5.5米宽的平整山路蜿蜒而上直达山顶,420亩果园点缀山间,一派安宁祥和的农家景象。行走于这美丽的小山村,很难想象,不到一年的时间,这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民因大山而困,缺水少路,生活迷茫。此时,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神州大地,衣家村党支部紧抓历史机遇,团结带领群众巧借东风、乘势而上,用双手开拓出群众集体“双增收”的致富路,迈出乡村振兴的铿锵步伐。

转业志愿兵出身的栖霞市衣家村党支部书记衣元良,带领群众自己动手在荒山顶上修通了环山路,让这个有300多年历史的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当地,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新时代的“愚公”。

YMG记者姜春康通讯员蒋言芳范永军摄影报道

宁肯干穷,不能等穷

衣家村贫困根源在于自然条件恶劣,发展的先天条件不足。2009年,当过14年兵的衣元良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当时,他面对的是一个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烂摊子:原来的班子软弱涣散,干不成事,村办公室因为年久失修而坍塌,村集体长年没有一分钱收入,还欠着十几万的外债。

更让人望而却步的是,建村300年了,村民们还是延续着靠山吃山的原始劳作方式,人均纯收入始终没超过5000元,贫穷似乎在这小山村扎下了根。衣元良告诉记者,他深知衣家村有“三缺”:

———缺人。衣家村本来人口就少,只有57户、127人,常年在外打工的30多人,季节性外出打工的更是占到全村劳动力的80%,留在家中的大多都是年老体弱。

———缺路。衣家村在半山腰上,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是“村中有路走不通,山上无路鬼见愁”。上山路是天然形成的羊肠小道,不到半米宽,村民只能扛着小推车上山,运送果品全靠肩挑背扛。遇到收成比较好的年头,一些上岁数的果农只能眼睁睁看着运不下山的水果烂在山上。村里的路都是泥土路,而且家家户户的柴草垛、垃圾堆随处乱放,走辆三轮车都困难。“一户村民的女儿出嫁,可村里愣是停不下六辆迎亲的轿车。”衣元良说。

———缺水。衣家村地处丘陵山区,荒山多、耕地少,以果业种植尤其是大樱桃为主,共有樱桃园350亩。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缺水严重制约了衣家村的发展。衣家村地势高、水位低,村民饮水就靠一口咸水井,天旱少雨的季节每天供水不能超过两个小时。300多亩耕地中,有条件灌溉的不足30亩,全是看天吃饭。由于不通水,家家户户都在自家果园旁边挖湾积蓄雨水,但到了干旱季节,往往是湾湾见底,村民只能提着塑料桶到井边抢水,每桶只能浇一棵树,还经常发生矛盾口角。为水,衣家人不是没有努力过,户户挖湾、家家打井,但“一家一户”单干终究力量有限,始终解不了渴。

2016年的一场大旱,深深刺痛了衣元良。为了抗旱,他自掏腰包买来4000元的救命水,可送水车硬是卡在山脚下进不了山,村民只能眼睁睁看着40%的樱桃树旱死。“路和水卡着脖子,再不改变,我们这个村就完了!”强烈的危机意识推动着衣元良不断摸索出路,“宁肯干穷了,不能等穷了!”

苦苦寻求出路时,栖霞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学习《塘约道路》。看完书后,衣家村党支部一班人眼前一亮,萌生了成立合作社的念头,“《塘约道路》对我们触动很大,塘约村被水冲没了都能建得那么好,我们衣家村有信心建得比他们村更好!”

工票,让衣家人成“一家人”

2017年初,正在苦苦思索衣家村发展方向的衣元良听说栖霞市委号召村级发展合作社后,他马上行动起来,不断学习外地办合作社的先进经验。

说干就干!一个成立合作社、把村民集中起来发展晚熟桃子产业的想法在他脑中迅速形成。一有想法,衣元良的执行力比起在军营时丝毫不差,连续三天三夜拉着村委会主任和会计合计,向他们灌输自己的思路,还带着他们去蓬莱市木兰沟实地学习,把班子的思想统一起来。这期间,一份《衣家村现状调查———发展思路》也形成了,他在这份只有8页的报告里用了11个感叹号,既叹对衣家村人过去的辛酸和无奈,更叹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2017年5月中旬,衣家村党支部开始筹建合作社,当年9月,“村社一体”的“一点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全村57户村民中有53户踊跃加入。

衣家村的合作社与众不同,别村大多是土地入股,他们却创出“劳动力入股”的合作社运作模式,让村民凭参加集体劳动的多少获得股份,并实行“工票制”。正是这一大胆创新,有效破解了衣家村“无钱办事、无人干活”的难题。“土地对俺村来说不是当下最重要的,没有集体收入、没人干活,光把土地集中起来,还是什么也干不成!虽然我们有包帮部门的帮扶,但人家只能帮一时,我们应该自己想办法,作长远打算。”衣元良说。

在衣家村,工票是劳动力的计量单位,群众参加集体劳动后,村里按男劳力120元/天、女劳力80元/天的标准发给工票,除兑现现金外,这些工票还将折算成原始股,社员出工满2000元计一股,凭股分红,将来还可用它购买灌溉用水、樱桃苗和水利管线,这有效激发起了群众的劳动热情。为兼顾因年龄和伤残而失去劳动能力的村民,以劳动力入股的同时,衣家村还按人头计股,村民无论男女老幼,只要自愿加入合作社,都给予一个原始股,使有劳动能力的“用起来”,劳动能力差的“带起来”,无劳动能力的“保起来”,确保“致富路上不落下一个人”。

衣元良感叹:“老百姓还是那些老百姓,但组织起来后就大不一样!”

比成立一个合作社更可贵的是村集体的概念在衣家人心中越来越清晰起来。2017年初冬的一场大雪几乎让衣家村“霸屏”栖霞人的朋友圈:大雪之后,各家各户不仅自扫门前雪,还自发清扫了村里所有的大街小巷,直到村口。当白雪、蓝天、劳动的群众、干净的路面组成的照片被发到微信朋友圈,很多在外打拼的衣家人激动不已,纷纷转发、点赞,感叹家乡的美景,更感叹抱团之后衣家人的新面貌。

“愚公志”,比石头和铁锤更硬

“如今合作社成立了,虽然村集体依然没有钱,但只要凝聚起全村人的力量,任何困难就不再是困难!”谈起村民的支持,衣元良黝黑粗糙的脸上总能露出笑容。

整修5.5米宽山路5.5公里;打深水井2眼,修建平塘3个、泵房3个、14米深蓄水池2处,全村果园均安装微喷设备……这是衣家村成立合作社时定下的第一个“三年计划”。执行和实现这个计划就是要排除多年制约村发展的缺水、少路“两大难”!

衣元良要攻下的第一个“山头”就是———通水!

他向朋友借了15万元,当天就把钻井队拉到了村里。吃够了缺水苦头的老百姓既盼着出水,又抱着几分怀疑的态度:多少年了都打不出水,衣元良能行?!衣元良向钻井队下了死命令:“把车上所有的钻杆全都打下去,不然不给工钱!”

天佑衣家!一口335米的深井成功出水,用两寸半的管24小时也抽不干!衣家人终于有水吃了,有水浇地了!出水的那一刻,全村人像过年一样高兴!

衣元良趁热打铁,带领群众修了以前村集体废弃的水塘。“干就干高标准的!”水塘建好后,衣元良又建了三个泵房,为今后集中供水打下基础。

看到这些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衣元良定一个、成一个,群众的心气被调动起来了。

于是,衣元良开始向第二个“山头”发起攻击———通路!

尽管有了群众的支持,但毕竟是几代人都没敢动过的大山,困难还是比想象中的大得多:山坡陡峭,以前一点路都没有,打炮眼的时候需要把绳子一头系在腰上一头系在树上,有的地方需要连放3次炮才能打通,2米深的炮眼打了2300多个,炸药用了2吨多。

山路炸开以后,因为没有钱雇施工队,全靠村民一锤一锤地碎石、一锨一镐地平整路面、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垒砌挡土墙。没有施工机械,村民们就把自家运苹果的三轮车开到工地上……“施工到了关键时候,衣书记天天靠在工地上,经常半夜十二点给村干部打电话商量第二天的工程安排,第二天天不亮就进山探勘地形。”80岁的村民衣忠乐说,“这期间,他两次重感冒,一次腰部的老毛病复发,都是简单治疗之后又出现在工地上。”

在衣家村委办公室的角落里,放着一柄卷曲变形的铁锤。这是衣家村村民开山碎石的主要工具之一。从工程启动到现在,不仅铁锤在一下一下的锤击中被磨掉了3公分多,光腊木做的锤柄就用断了4根。每次讲起铁锤的故事,衣元良总是充满自豪“俺村老百姓比铁锤还硬!”

在衣元良的带领下,全村人的汗水没有白流。

原计划三年的工程,他们不到8个月就全部完成了!其中5.5公里的山路还由原计划的3米拓宽到5.5米,近4公里属于“从无到有”,被村民硬生生开辟出来,还顺着山路内侧垒起3公里的挡土墙。

衣元良这样描述当时干活的情景:“一开始老百姓不主动,我们6名党支部成员和其他几名党员就把家里的活全扔下,靠在工程上,受伤了也不休息,把老百姓感动了,到11月时全村的老百姓都自发上山干活。我们去年一直干到腊月十八,下大雪的时候都没有歇过一天,正月初九又搭上头接着干!回头看看干成的这些活,我们自己都不敢想象,把老百姓组织起来,力量实在是太大了!”

想起群众踊跃参与的场面,党支部一班人至今感动不已、热泪盈眶,党员衣忠东说:“俺村的老百姓太好了,真是把全村的营生当成了自个儿的事儿,拼命地干,前后用坏了五根大炮锤!修路的时候,连80岁以上的老人和残疾人都上山帮忙,看他们弓腰弯背搬石头,一瘸一拐往前走,我们都感动得直掉泪!”

短短一年的艰苦奋斗,衣家脱胎换骨:5.5米宽、5.5公里长的环山路直通山顶,路边全部是用石块砌成的挡土墙;海拔300米以上的高位蓄水池2处建成,一处蓄水池就能浇地50亩;全村近350亩果园架设滴灌设备,刷卡浇地的智能微喷设备铺到地头……

三年一大旱、年年水不足的灌溉难题彻底破解,衣家人从此不必“靠天吃饭”。

让衣元良一直耿耿于怀的是,村里有一位75岁的老大娘叫冯翠英,从合作社成立那天就跟着大家伙搞工程。去年11月份因为脑瘤倒在了工地上。去医院做手术前,她还笑着对衣元良说:“元良,等我回来还跟着大家干啊”。没想到冯翠英老人手术后成了植物人,今年4月份不幸去世了。由于合作社还没有收入,冯翠英老人直到去世,手里拿的也是没有兑现的56.5张工票,却没见到一分钱的回报。

为了这事,衣元良悔过、哭过,却也更加坚定了他带领群众拔除穷根、走向振兴的决心。

新闻推荐

荒山深处新“愚公” 记栖霞市亭口镇衣家村党支部书记衣元良

YMG记者徐睿通讯员蒋言芳旭日初升,沿着弯弯曲曲的环山路,衣元良驾车来到山顶。这儿林木茂盛、清幽怡人,举目四望,一派...

栖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栖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衣元良:栖霞衣家村的新时代“愚公”)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