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广阔
4月5日中午,常熟市辛庄镇一名两岁男童溺水后,西班牙“驴友”Pep携手中国小伙唐善露采用心肺复苏急救等措施将男孩从死神手中夺回。消息一上网就引起广泛关注,Pep及时科学的施救行为令网友们大为称赞。
(5月16日《扬子晚报》)
苏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分别授予参与救人的中国小伙和西班牙游客两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并颁发了奖金。在笔者看来,中外青年联手救人佳话的背后,有两点尤其值得我们反思。
首先一点,是这位老外对见义勇为行为的淡定态度。事后老外表示,在他看来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就像每天和别人见面打招呼一样稀松平常。把见义勇为看得和打招呼一样,这样的“理论”无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表明,当我们前段时间还在围绕老人摔倒在地要不要扶而展开全国性的讨论,当很多人面对现实中跌倒在地的老人仍旧瞻前顾后,权衡利弊的时候,在这位老外的眼里,上前扶起老人却像彼此见面打招呼一样,既平常又普通,根本就没有讨论的必要。在这一点上,这名老外对见义勇为的态度,既让我们汗颜,更值得我们学习。
其次,是这位老外见义勇为的能力。在很多时候,要想见义勇为成功,不但要有态度,还要有能力。在孩子被中国小伙救上来之后,不管是救人的小伙,还是孩子的母亲,以及周围的人,面对已经停止呼吸的孩子,只是惊慌失措,却无计可施。而孩子的生命,又容不得半点耽搁,这种时候,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则只能陷入有心无力的困境,眼睁睁看着悲剧发生。
而最终成功挽救这名2岁男童生命的,正是这位外国游客所掌握的急救知识。其实,这种心肺复苏急救措施,并不是多么高深的技术,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够掌握。可现场除了这名外国游客之外,所有人缺少的,偏偏是这种简单的培训。
老外这种见义勇为的能力从何而来?通过媒体的相关报道就知道,在国外的中小学,都有类似急救知识的培训活动,当他们还是学生的
新闻推荐
...
招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招远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