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人物
□本报记者郑书伟李檬
本报通讯员王永文张国忠
从警14年,破获各类案件1600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750余名,摧毁重大盗窃、抢劫、贩毒团伙20余个,查获各类被盗汽车、摩托车450余辆,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一组数字记录下杨晓亮的战绩。
工作起来就是一股拼劲
7月1日,招远市公安局巡警大队副大队长杨晓亮从全省12万名公安干警中脱颖而出,当选全省第四届“我最喜爱的十佳人民警察”,而此时,杨晓亮刚刚和同事一起破获了一起盗抢摩托车案件。
说起获奖感言时,杨晓亮显得有些拘谨:“这些都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都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而当聊到案子时,他一下子来了精神,话也多了起来:“这个盗抢团伙从今年3月份开始作案,共盗窃了70多辆摩托车。”
与此前破获的案件相比,这次破案其实还算顺利。杨晓亮的同事姜军胜一直对2007年10月份的一次追捕记忆犹新。
“那次任务中,我们一起追捕飞车抢夺作案20余起的两名犯罪嫌疑人。对方开着一辆帕萨特,我们开着一辆桑塔纳,追了一路始终无法成功将其逼停。”眼看没有逼停嫌犯车辆的机会,正在驾车的杨晓亮喊了一句:“实在追不上,我就开车撞了!”说完真的一头撞上嫌犯车辆,迫使对方停了下来。
对方车辆虽然受到撞击,但并没有太大损伤,2名嫌犯扔下车子跳入河水中意图逃跑。,杨晓亮也跳入齐胸深的冰冷河水中,经过一番艰苦的水中搏斗,终于将嫌犯制服拖到岸上。
“工作起来不要命,往死里拼”,是同事们对杨晓亮的一致评价。
“对巡警的感情越来越深”
杨晓亮所在的巡警大队,是招远公安的一支劲旅,除了负责巡逻防控,在主动出击、打击犯罪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上半年,大队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00余人,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总和。
不断创新战法、运用智能手段,是巡警大队提升打击能力的法宝。2001年,杨晓亮从警校毕业进入招远巡警大队,在长期的工作中,逐渐摸索出盗窃机动车、抢夺抢劫等侵财性犯罪案件发案规律和特点,总结出察言观色法、疑点对比法、设卡堵截法等“巡警工作十二法”,经过推广学习,极大地提高了整个巡警队伍发现和抓获现行犯罪的能力。
“巡警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在巡逻盘查时面对突发性危险和挑战的几率非常高,不知道嫌疑人会采取什么手段反抗,不知道嫌疑人是否携带刀具。”招远巡警大队大队长陈玉朴说。在招远巡警大队,每个人身上都留下大大小小的伤疤,每个伤疤都见证着一个艰苦破获的案子。“这十几年里也有过机会调到别的警种,但就是舍不得这个岗位,对巡警的感情也越来越深。”杨晓亮说。
“硬汉”柔情
让杨晓亮不舍的还有与大队同事之间深厚的感情。今年36岁的杨晓亮在招远巡警大队里,远远比大队警员的平均年龄要小,是一名非常年轻的干警。
“前年4月,为了破获一起盗窃大货车柴油案,我们一连8个晚上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蹲守。”今年45岁的于华亮回忆,“杨晓亮说:‘我还年轻,我先守着,等我不行了你们再上。’”这句话让于华亮心头一暖。
“硬汉”柔情也默默地洒向经常被忽视的特殊群体。2012年8月,杨晓亮和队友们抓获了涉嫌非法经营的网上逃犯刘某。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了解到刘某中年丧夫,与10岁的女儿小娜相依为命。杨晓亮及时联系上刘某的妹妹,委托她照顾小娜,将自己手机号码存在小娜的手机中,并关切地告诉她:遇到困难任何时间都可以找他,他会尽其所能地给予帮助。他还与妻子定期到小娜家中探望,及时了解并帮其解决生活困难。刘某在投牢前了解到杨晓亮对家人的帮助后,痛哭流涕,表示一定做好自我改造,重新做人。近年来,杨晓亮先后资助了4名嫌疑人子女,帮扶了2名困难儿童,捐款捐物共计2万余元。
新闻推荐
□记者杜晓妮李檬通讯员王冲杨腾飞报道本报招远讯迟泽沛老人今年5月份在招远金街金都文化城开设了一家水彩画工作室,取当地风光,绘自家之长。虽已耄耋之年,老人依然...
招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招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