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冯磊
本报通讯员宿金铭王海艇
20年不间断培养“小交警”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一直是招远交警大队提高全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一项民心工程。
近日,记者在招远交警大队采访时,看到一张泛黄旧照片,图片拍摄于1996年,穿着旧式橄榄绿警服的“小交警”正在表演手势操。招远交警大队大队长王克宁说:“这个照片是在招远当时的城关小学拍摄的,这是烟台市第一所‘少年交通警察\’学校。”
经过20年的发展,招远市培养的“小交警”总数已达12000余人。当初的“小交警”,如今,有的已经升入高年级,有的已经考上大学,有的已经参加工作,无论在何处何地,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倡导文明交通,引领更多的人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出行。
在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中,招远交警大队紧紧抓住广大中小学生这一群体,以开展“培养万名小交警”为载体,寓教于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在中小学生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人人争当“小交警”,个个都是文明使者的良好氛围。王克宁说:“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小交警\’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带动家长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真正达到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作用。”
“小手拉大手”
6月16日中午,记者在招远市泉山学校采访,正值放学时间,泉山学校“小交警”在招远交警大队民警的配合下,熟练而认真地指挥着学校门前的过往车辆及接送学生的家长。学生家长对眼前“小交警”的工作,也都非常配合。
“‘小交警\’课间维护校内秩序,放学后协助护导,特别是在纠正很多家长的交通违法或者不文明行为时,效果甚至要好过民警。”泉山学校校长宋世龙说:“学生家长重视安全,最重视的是交通安全,但是,家长自身安全意识最差的,也是交通安全。”
宋世龙给记者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送学生上学,哪个家长都想直接送到距离学校门口最近的位置,再让学生下车,每个人都这样想,学校门口必然拥堵。其次,很多家长开车挪到距离学校门口近的位置,但是由于停车太多,车不一定能够靠边停靠,学生就只能在马路中间下车,这是非常危险的。
“孩子在上学期间,安全意识、文明意识要比家长高很多。很多家长并没有将交通安全与交通文明之间划起等号。其实交通不文明行为才是交通安全的最大诱因。要教育学生家长,除去一年一两次的家长会,并没有其他好的办法。”招远市交警大队大队长王克宁说,“连续一个月对孩子的教育,抵不上家长一次交通违法。‘小交警\’队的意义就在于‘小手拉紧大手\’,让孩子去影响家长。”
上升至政府层面
1996年之后,招远的“小交警”计划稳步推进。2001年开始,招远交警大队开始在市区的北关完小、泉山学校开展警校共建活动,进行交通安全指挥手势训练,举办交通安全讲座。2006年开始组织全市交通安全知识答卷;2007年,招远交警大队紧紧抓住全省开展“十个一万”活动的有利时机,积极协调教育局,在全市推广培养“小交警”活动,每年在全市的中小学生中选拔1000名“小交警”,并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培养和管理,逐步完善培训机制,使“小交警”的培训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招远市将“小交警”的服装列入政府统一采购,选择有资质的标准服装厂家,投资10万余元为“小交警”量身定做了包括春秋、夏装、冬装在内的标准服装,并配备警帽、执勤腰带、手套等装备,在各项活动中做到着装整齐、仪表端装。
除去简单的人财物投入,招远市对“小交警”队最大的支持在于教育考评体系的变化。“以前是应试教育,很多学校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主动性不强。”招远市教育局安全科王科长对记者说,“招远市教育局对各个学校的考评体系,1000分是满分,安全教育是100分,交通安全是20分。想得到这20分就要看学校安全教育活动开展情况、交通安全知识答卷得分情况、日常安全课程开展、备课情况。而这个总分1000分的考评体系,直接决定学校明年的招生名额。所以,学校必须重视安全,重视交通安全。”
新闻推荐
□记者隋翔宇通讯员王妍李栋报道本报招远讯7月8日,玲珑轮胎荣获“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称号授牌仪式在招远市举行。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被第一批...
招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招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