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兴福 通讯员 高维荣
农历腊月,年味渐浓。走在宁县米桥乡红星村,家家户户都忙着杀猪宰羊,置办年货。漂亮的农家屋、整洁的水泥道,很多人家的门前停着小汽车,幸福的喜悦写在人们的脸上——红星村变了!谁也不会想到,10多年前,这还是一个很多人吃不饱肚子的贫困村。
“全靠吉峻峰帮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问及红星村的变化,许多村民这样说。
吉峻峰现在是红星村党支部书记。2000年从部队退伍后,他当上了红星村村委会主任。2010年因工作业绩突出,被宁县县委选拔为“万元年薪村党支部书记”。这些年来,这位有见识、敢拓富路的退伍兵帮助红星村的乡亲们,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改变农业生产模式,发展养殖产业,彻底摆脱了贫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宁县像吉峻峰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近年来,宁县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先后将460名回乡优秀复退军人充实到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民兵连长等村级组织中,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思想观念新、开拓创新能力强的新型“村官”队伍。
马双林是宁县太昌乡刘堡村回乡退伍军人,曾在部队上荣立过三等功。2011年,刘堡村和朱家村合并也叫红星村,马双林当选为村支书。
虽然马双林当村支书只有一年多时间,但提起他,很多群众都竖起大拇指。在他的帮助下,村里种植优质富士苹果树1200亩,套种西瓜、辣椒1200亩;建成了杜泊绵羊良种繁育中心,养殖肉羊500只;修成硬化村道10.9公里;建成了二层别墅式新农宅96套;还新建了村部综合办公楼、卫生所、五保家园、农家书屋、饮水工程、污水处理站等基础设施……
昔日优秀退伍兵,如今致富“领头雁”。如今,全县村干部中,回乡优秀复退军人人数占到了35.3%,他们中的122人已成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富民产业开发带头人”,真正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新闻推荐
大项目推动大发展 新机制开创新局面 宁县以项目建设引领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纪实 先朝阳张建林
大项目推动大发展新机制开创新局面宁县以项目建设引领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纪实宁县长庆桥、和盛工业集中区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施工机械来回穿梭,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春荣乡昔沟村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
长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