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牛更有忍耐力的是骆驼。这话老张很赞同。驼队是丝绸之路的标志之一,这些年,丝路沿线出土的动物俑中驼、马是最多的。真正带来震撼的,却是在宁县博物馆。
一进门就吓了一跳,一个和真人大小的天王俑,威风十足,接着是面目狰狞的人形镇墓兽。陶驼有七八件,很是有特点。个头大,其中一组五件的陶驼,在1.5米左右,然后,从中间向两边依次降低,最低的也有一米。如此大的一组陶驼很少见。丝绸之路沿线的陶驼,多是单个出现,难得有成群结队。最大的一头,头部采用了堆塑技巧,凸显了骆驼的神态,似乎正在仰天鸣叫呢。
骆驼是“沙漠之舟”。对丝绸之路而言,应是丝路之舟。唐诗中说“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驼队,穿沙海,走戈壁,沟通东西方文明。其实,丝路也可叫骆驼之路。
宁县博物馆的陶驼,多是素陶,和唐三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三彩,听着神秘,其实就是陶器上釉。工匠们先用素烧白色粘土作胎,冷却,在胎上绘釉,再烧。这就是唐三彩了。
显然,陶驼是唐三彩的“前生”。唐三彩基本上横贯整个大唐王朝。始于唐高祖时,成于唐高宗时,最后消失于唐末。唐人讲究,喜欢黄绿白三种色,所以叫唐三彩,上世纪初洛阳一带修路时,从唐墓中挖出,才引起人们关注。其实,唐三彩有些中看不中用,看似鲜艳,却是不能用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远不如青瓷和白瓷。当时,多是糊弄亡者的东西。
汉唐的动物作品,善于捕捉细节。陶驼,虽是素陶,或没上色,或埋藏久远了,色彩掉了。但看起来很厚重,很沧桑,似乎驼铃依旧悠扬。
古人认真,糊弄亡者,也有模有样。陶驼虽是合模制作的,却各具神情,鲜有雷同。清明节来临,又是祭奠亡灵之时,许多陵园出售的冥品手机、豪车、豪宅应有尽有。可惜的是,豪车之类的,总是千篇一律,一个模样,写“凯迪拉克”的是它,写”宝马“是它。同样糊弄死者,用心程度远不如唐人。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活着习惯于应付一切,对亡者也只有应付了。祭神如神在,我们缺少的不仅是认真,更有敬畏。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董子彪)两男子合谋拿现代工艺品当古董卖实施诈骗。3月31日记者获悉,宁县法院以犯诈骗罪,判处男子范某某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8000元;马某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
长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长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