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新闻 南溪新闻 宜宾县新闻 江安新闻 长宁新闻 高县新闻 筠连新闻 珙县新闻 兴文新闻 屏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宜宾市 > 长宁新闻 > 正文

2014最美长宁人

来源:竹海长宁 2014-10-25 00:44   https://www.yybnet.net/

王世云(敬业奉献)“有事情,找世云。”这是富兴乡宝联村百姓流行的一句口碑。你高风亮节,正直无私,依托竹资源带头致富;你甘于奉献,勇于开拓,事业足迹踏遍山村田野。青山作证,翠竹结缘,你是当地群众的依托,是群众心中能人和致富榜样,用奉献之歌注入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丽诗篇。王世琴(敬业奉献)在家庭中,你是支柱,有两个老人,有读书的孩子,而丈夫又在外打工;在工作上,你是模范,无论清扫保洁,还是垃圾收集转运,你都任劳任怨,不怕苦累,不计得失。平凡孕育伟大,你为城市迎来了一个个鲜亮的黎明;劳动蕴含光荣,你真无愧于城市美容师的光荣称号。邓贵桥(自强不息)命运无情地夺去你的一只腿,你依然为梦想插上翅膀;当别人还在为你叹息,你却从困难中挑战自我。向翠竹学坚韧,你练就了单腿100米18秒令人惊叹的速度;向苍松学气节,你用那跳跃式的奔跑为我们呈现了强者形象。自强是你的性格,自立是你的追求,你的精神就是竹的精神。彭介琼(孝老爱亲)“百善孝为先。”你在14年里,用绿竹的精神,诠释着生活的真谛;用人间的大爱,诠释着对亲人的责任;用人间的至孝,显示着超越平凡的勇气。你以亲情温暖,让家庭点亮生的光明;你以忠孝行为,让天下父母享受天伦之乐和人生幸福,并见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血脉相随的道义。吴诗华(敬业奉献)在人民调解的平凡岗位上,你是老百姓的“和事佬”,也是农民工的“贴心人”。数以千计的调解卷宗,是你跋山涉水走遍乡村付出的心血;510起纠纷的成功调解,是你用30年生命时光给出的答案。你的敬业精神,展现着法的力量,维护着法的尊严,你像翠竹一样锲而不舍,坚韧不拔。陶跃全(助为人乐)大山里最美的乡村医生,你有竹一样的精神。坚守信念,你三十年如一日拧着药箱在田垄里行走,让简陋的诊室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地方;扶危济困,你成为大山里最后的 “赤脚医生”,成为乡村五保户、特困户最信赖的亲人。正如你说的“我不做那迁徙的候鸟,我要做那照亮十里八乡的月亮。”李德玉(孝老爱亲)你用行动改写“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俗语。16年前,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是你做起了专职保姆;9 年前,母亲突发脑梗塞,是你的悉心照料,奇迹般地唤醒了“植物人”母亲。面对病中亲人你不离不弃,用真心待母,用挚情爱人,用五千多个日夜诠释着孝老爱亲的传统内涵。万登贵(诚实守信)“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你一边立足竹乡优势开发传统竹工艺,实现你心里一个创业的梦想;你一边把诚信融入企业发展的灵魂,秉承“感恩自然,服务社会”的理念。“从不差工人的一分钱。”这不仅是你承诺的信念,也是你感恩回馈的拳拳之心。阡陌遍种致富竹  一枝一叶总关情

——道德模范王世云

富兴乡宝联村村民爱说一句顺口溜:“有事情,找世云!”。当地村民无论遇到大小难事,都会想到这句话。大家口中所说的“世云”就是宝联村党支部书记王世云。

王世云2010年11月起任宝联村党支部书记。有过经商经历的他深知:要想富,先修路。于是,他带头捐资,带领群众投工投劳在两岔河修建了两座桥;带头新建富兴街道至宝联村水泥路、村内水泥公路、岩门口至泽鸿村公路近10公里,打通宝联村的交通道路的同时,也打开了家乡人民的财富之门。

宝联村竹类资源十分丰富,人均林地3亩。结合村里的优势,王世云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带头发展林下养殖和种植业。由于没有经验,许多村民都望而却步。村民们不敢尝试,他就顶着巨大的压力自己带头搞试验,成功以后再组织全村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带领大家一起致富。以养殖林下商品兔为主的“长宁茂盛林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

在王世云的带动下,宝联村的林下生态产业全面开花,已经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宝联村新建养殖场20个,现有存栏土鸡约3万只;发展林下竹荪、食用菌种植2000亩;发展烤烟种植2000余亩。村级经济发展起来了,王世云却丝毫不敢怠慢,他组织全村农户成立“金竹林专业合作社”,建设丰产示范林1万余亩,“金竹林土鸡”成功申请专利。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000元,“金竹林专业合作社”也成功打造成为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

今天的宝联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风朴实,生机盎然,楼房错落有致,水泥公路户户联通。在这一切的背后,是这位憨厚的汉子恪尽职守、夙夜在公、脚踏实地付出的成果。2012年以来,王世云先后获得 “创先争优双学标兵”、“宜宾市委表彰为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先进个人”、全省“优秀村党支部书记”。

如今的王世云依然没有停下匆忙的脚步,他正为宝联村群众实现“建设美丽小竹海,打造生态致富梦”而不懈奋斗。

扫帚如笔书画卷  景美地净人最美

——道德模范王世琴

每天,天蒙蒙亮时,在县城街心花园附近的街道上,人们总会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挥舞着竹扫帚,为街道梳洗打扮,让城市以整洁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天。她就是长宁县环卫工人王世琴。

王世琴刚到环卫所工作时,她负责清扫保洁的范围有4000平米,而且在县城中心的新街、城中路、碧玉溪等地段,这些地段人流、车流量大,垃圾量大,清扫工作量大,保洁难度更大。但她不辞劳累,每天天未亮就起床,赶往自己负责的街段,保证在7点半以前第一次清扫完毕,然后坚守岗位,时时保洁。只要出现垃圾,她就会及时处理,中途车流、人流少时,又进行清扫,直到天黑收工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

环卫如此劳累,王世琴却9年如一日,不分春夏秋冬,风雨无阻的战斗在第一线。她所负责的街道,总是保持优良的清洁状况,赢得市民赞许,经得起考验。在长宁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争创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工程示范县”以及“国卫”复审等工作中,她工作非常认真、积极,成绩突出,在环卫工人中树立了榜样形象,激励和带动了其他环卫工人勤奋工作,为实现长宁县城乡环境 “五个一样”做出了大量细致的基础性工作,不愧为“城市美容师”的称号。

2009年8月,长宁县城遭遇五十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洪水退去,需要及时清除被淹街道、绿化地带、农贸市场的淤泥,并进行冲洗。时间紧,任务重,单位抽调部分人员组成突击队,对县城区的重灾地段进行卫生清理。王世琴是突击队成员之一,她不顾家中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顾,义无反顾投入到洪灾后的环境卫生恢复工作中,连续奋战三天,每天加班至凌晨两点,回家稍事休息,临近天亮,她又匆匆赶赴自己负责的片区,投入到一天繁忙的工作中。环卫工作虽然很累、很脏,但她从未在领导和同事面前叫过苦、喊过累。

工作9年来,她从未请假休息,日复一日,岁月留给她的是粗糙的皮肤、新生的皱纹、厚厚的老茧。但她依然信守着那句话:脏我一个人,干净千万家。舍小家顾大家,美化城市环境,她用汗水诠释着对本职工作的热爱。2011年,由于王世琴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创卫工作中成绩突出,被宜宾市委、市人民政府表彰为“优秀环卫工人”。

折翼天使仍坚韧  笑面人生竞风华

——道德模范邓贵桥

竹,竹有节,有千节,虽清瘦,却挺拔,风过不折,雨过不浊,千磨万击仍坚韧。君当如竹,坚韧不拔显气节。

今年18岁的邓贵桥,居住在长宁县下长镇大田村二组。14年前,一场意外车祸让邓贵桥失去了左腿。顽强的他没有依靠拐杖,而是靠着自己的右腿跳跃着行走。上学以后,有的同学就用异样的眼光盯着他,还有的同学见到他就哈哈大笑起来,邓贵桥自己也感觉很害羞,感觉无法面对同学们,总感到自己和同学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原本俊朗的脸庞,挺拔的身姿,却因为失去左腿让邓贵桥在14年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心理路程,残疾的阴霾一度笼罩了他的青春年华。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却让邓贵桥重拾生活的信心。

2012年,邓贵桥还在淯江中学读初二时,得到通知让他参加宜宾市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在长宁县残联参加锻炼时,邓贵桥很吃惊,参加锻炼的二十多人全是不同类型的残疾人。“我看到他们顽强地生活着,并没有感觉到自己有多自卑。”邓贵桥反思着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在接下里的日子里,邓贵桥就开始不断地锻炼自己,随时随地告诉自己,要像他们学习,而且一定要做得比他们更出色,一定要比正常人做得更好,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有价值。

通过这次运动会中,邓贵桥明白了:一个人首先要战胜自己才能够战胜别人,其次就是拼搏和乐观的心态,要把失败看成是绊脚石,摔了一跤爬起来便是,有了拼搏的信心、乐观的态度就可以成功,相信“莫言天道不酬”。经过顽强拼搏,首次参加运动会的他和伙伴们一举夺得了接力比赛第三名。自那以后,邓贵桥更加发奋图强,不仅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长宁中学,而且在很多方面都成为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邓贵桥先后获得“三好学生奖”、“硬笔书法奖”、“学习进步奖”等,在2014年被评为宜宾市“自强之星”荣誉称号。

“人生的道路就如同这比赛,总会碰到许许多多的挫折,失败了不要紧,关键是在于如何从困难中吸取教训,再一次勇敢的面对。”邓贵桥在参加乒乓球赛发挥失误之后说,“虽然这次没有取得好成绩,但是我不会放弃继续拼搏。”为了能奔跑,他在无数次的摔倒和锻炼中,练就了100米单腿18秒的速度。

生活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邓贵桥虽然失去了一支左腿,但是他却拥有了一颗比常人更坚强的心,古语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祝愿这个阳光的大男孩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久病床前有孝媳  孝老爱亲众人夸

——道德模范彭介琼

彭介琼是长宁县硐底镇七坝村2组一位普通的农妇,她14年如一日照顾瘫痪老公公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身边所有的人。这样一位善良质朴农村妇女孝老爱亲的事迹,早已在当地成为一段佳话。  2000年5月,彭介琼的公公曾立贵突发脑溢血,从此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同年9月,婆婆因脑溢血病逝,作为儿媳妇的彭介琼就承担起了照顾公公的职责。

俗话说祸不单行,2010年,彭介琼的丈夫曾代富被查出患上了肝硬化和胰腺炎,对这个本就困难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随之而来的是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照理瘫痪的公公、维持家里的生活开支,各所有的困难都摆在彭介琼一个人的眼前。面对困境,彭介琼没有妥协、没有抱怨,而是用自己不算宽阔的双肩默默的承受着这一切。

14年来,彭介琼每天忙前忙后,有做不完的事情。老人不能自理,吃饭要一口一口地喂,衣服有时候一天要换洗三四次。家里没有洗衣机,彭介琼就一件件手洗,有时候一天换个七八次也是常事,她却从不在老人面前抱怨。彭介琼爱干净,可是当老人大便解在床上时,她却不嫌不弃,为老人清理身上、床上的脏物,经常恶心得吃不下饭。

彭介琼怕老人夜里有动静自己听不到,将自己床铺搬到了公公房间隔壁一个阴暗的小房间,没有窗户,地面墙壁也是潮湿的。“这样我们跟爸爸只隔着一道墙,万一老人有什么需要,我也能及时过去。”每天夜里,彭介琼都很警醒,经常是墙那边一有动静,她就披上袄子穿过小门就到公公床前了,喂水接尿,精心照料。

丈夫患病,所以很多时候,彭介琼还要为全家的生计而奔波。她白天稍有空就去做小工挣钱,有时凌晨一两点钟还一个人打着手电筒在山坡上收庄稼。邻居们被她的孝行感染,都轮流帮她收庄稼,忙完后怕给她增加负担,悄悄各自回家吃饭。

再苦再累,彭介琼都会含泪咬牙忍住,不能让公公发觉她的精神支撑不住,从而给公公增加思想负担。在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下,曾立贵的瘫痪病逐渐好转,如今能勉强坐立和拿筷子吃饭了。“我这个媳妇比亲生的女还要好,她什么都照顾我,没有她的照顾,我不可能多活这14年。”说起儿媳妇彭介琼,曾立贵激动地说。

黑暗的长夜之后,竹林迎来了旭日的曙光。他挺直躯干、展开双臂,携着身边嫩绿的幼苗和苍翠的老竹一起,沐浴在这温暖的晨光之中。

家长里短无小事  连心群众促和谐

——道德模范吴诗华

家庭矛盾、邻里不和、宅地纠纷、小偷小摸……在一般人眼里都是些司空见惯的民间琐事,无关紧要,但吴诗华却不这样认为。吴诗华是硐底镇司法所所长,他扎根基层,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已有30余年。

1982年,育贤村村民王光友在王顺前的楠竹林地里挖了一条约70米长的防洪排水沟,事先未向王顺前打招呼。因此,王顺前极不满,强烈要求王光友补偿损失,经村上多次调解未达成共识,矛盾越来越激化。2011年5月,吴诗华多次上门做工作,最终,双方当事人捐弃前嫌,29年的矛盾得以化解。王顺前握着吴诗华的手高兴地说:“非常感谢你们,解除了我与侄孙王光友的积怨,29年以来,今天我第一次进到侄孙家门。”

2010年,因一起伤害事件,受伤人王某认为派出所不作为,两次上京、多次到省、市上访。当地政府多次做工作无果,就派吴诗华去调解,接到任务后,他一有时间就去王某家,起初王某根本就不理他,但王某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那年都腊月30了,他家穷得连米也没有,我私人掏钱就给他买来送去。”吴诗华说,“半年时间我至少到他家30次以上,他被我感动了。”

30余年来,吴诗华先后指导和参与各类矛盾纠纷调解510余起,亲自调解重大疑难纠纷187起,涉案金额1980余万元,防止群体性上访200余人,预防民转刑案件4起,化解群体性械斗事件5起,纠纷调解成功率100%,当事人履行率100%。

吴诗华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公正无私的办事原则和高尚的人格魄力,在人民群众中竖立起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他因成绩突出,多次被长宁县评为“优秀公务员”;连续几年被市、县司法局表彰为先进个人;被宜宾市司法局授予个人三等功;2013年8月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如今51岁的吴诗华依然活跃在基层第一线。我们时常看到一个任劳任怨地奔走在硐底镇田间地头、出入于农家小院忙碌而伟岸的身影,他就是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老百姓的守护神”的人民调解员吴诗华。

山路崎岖勤奔走  誓为乡亲去病疼

——道德模范陶跃全

陶跃全现年41岁,居住在长宁县下长镇最边远的骑龙村。他在1991年成为村里一名专职医生,从此扎根农村医疗。他拧着药箱奔走于田里乡间,行医三十载,被村民称为“生命守护神”。

自从担任骑龙村“赤脚”医生以来,陶跃全始终坚持“救死扶伤”的医风医德,只要群众生病有需求,不管白天夜晚、风吹雨打、山高路远,他都会义无反顾出门就诊,尽最大努力帮助群众减除病痛。

作为乡村医生,除了治病救人之外,陶跃全还一个人承担着全村人繁琐的预防保健工作,包括孕产妇管理、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居民健康调查体检等。他常常是一个人走村串户,为儿童打防疫针,为孕妇做产前检查,为产妇进行产后访视,为村民宣传健康教育知识。

陶跃全对弱势群体一直充满关爱之情,骑龙村的五保户、特困农户,凡是在他那儿打针吃药,他一律不收钱。在他从医以来,为五保户、特困农户免收的医药费达4万余元。在陶跃全诊所的账本上,有的欠账10多年,也无力偿还,他也从不催账。诊所里有时缺药了,他就从自己的补贴里拿钱买药。在陶跃全看来,自己穿得再差、吃得再不好都没关系,重要的是能够把乡亲们的病看好。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把陶跃全推到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安全抗战第一线。在防治非典的日子,陶跃全没睡过一次安稳觉,不知疲倦地奋斗在一线,他冒着生命危险,尽自己所能,为公共卫生事业奉献着满腔热血。

陶跃全作为一名普通而平凡的乡村医生,受得群众的认可,曾多次受卫生主管部门的表彰,2007年推选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候选人之一;2011年,当选为长宁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他曾多次放弃了高薪外聘和到镇中心卫生院工作的机会,陶跃全说,他不要做迁徙的候鸟,他要做那照亮十里八乡的月亮,一如既往坚守在大山。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陶跃全的一颗仁爱之心、一双回春之手护佑着骑龙村以及周边村落2000余人的健康平安。他穿着雨胶鞋、背着医药箱在竹林山间出诊的背影,勾画出的是骑龙村每个人心中 “最美村医”的形象。

行拥伺母十六载  竹翠柳绿只为春

——道德模范李德玉

清晨的淯江河岸,杨柳依依,翠竹婆娑。人们总会看见李德玉推着苍老的母亲缓缓走过,她时而停下来轻声和母亲交谈,时而小心的给母亲喂饭、擦嘴,时而又搀扶着母亲练习走路。

长宁县培风社区的李德玉夫妇都是普通工人。1998年,母亲彭建学患上了老年痴呆,大小便失禁。2005年,母亲因脑梗塞成了一个植物人。看着静静躺在病床上的母亲,李德玉哭成了泪人,她暗自下定决心:“只要我妈还有一口气,不管再难,我都不会放弃救她。”

李德玉每天早上5点过便会起床,为母亲准备早饭。她把菜全部切成碎末,与饭拌到一起,然后推着母亲在河边散步,喂她吃饭;按照医生的医嘱,她把布条拴在没有知觉的母亲的腿上,一提一放,慢慢训练;她经常给母亲唱歌,讲故事,说反话刺激她;除了每天给母亲按摩,她还带母亲找老中医针灸。她相信:细心的照料一定要让母亲好起来。

彭建学大小便不规律,李德玉担心母亲皮肤受到感染,从不拿纸尿裤给母亲用。她找来废旧床单,为母亲制作了上百块尿布,把尿布直接铺在床上。只要母亲一尿床,她就马上给母亲换上干净的裤子、铺上干净的尿布。

母亲多次生命垂危,李德玉亲手推着母亲奋力往医院跑。有时候连鞋子跑丢了也未察觉。陪护的道路如此漫长,艰辛的岁月在这个中年妇女的额头纂刻出道道鸿沟,无情的风霜染白了她条条双鬓。多少次在夜里惊醒,多少次在被窝中哭泣,李德玉仍然相信:有一天,母亲也一定可以和自己一起唱歌。

在她无微不至的照料下,母亲病情有所好转。出院半年后的一天,李德玉像往常一样对母亲说话,偶然间,李德玉发现母亲点了一下头,她激动得眼泪掉了下来:“妈,你能动了,您真的能动了!”

彭建学渐渐恢复了意识,但她的左半身却瘫痪了。看到母亲病情好转,李德玉更加努力,为了锻炼母亲的腿部肌肉,她用一根布条将母亲的左脚和自己的左胳膊绑在一起,让母亲的右胳膊扶在拐棍上,李德玉站在母亲身后,借助布条的拉力和右胳膊的力量,搀扶着母亲慢慢向前走。晨光照耀下,这对缓缓前行中母女的背影如此美丽!

1998年以来,李德玉夫妻为了给母亲治病,几乎变卖了家里所有的财产,还欠下几万元的债务。16载寒来暑往,她用无怨无悔、尽心尽力的陪护,用拳拳赤子之心唤醒植物人母亲,德孝精神在这个普通女子的身上默默传承,长宁人尊称她为“李三姐”。

箐竹编织创业梦  诚信经营惠乡亲

——道德模范万登贵

有“女汉子”之称的万登贵,是长宁县万佳竹器厂法人、长宁县小红桥竹编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07年,万登贵拼借了一万余元开办竹木加工厂,开始编织自己的创业梦。寒冬腊月,她冒着大雪,踩着泥泞崎岖的山路,来往于农户家中进行编制绝缘子竹笼动员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年底的时候,终于完成了厂家第一批订单。

就在生意刚刚有点起色时,一次意外的打击,差点让这个刚强的女汉子失去前进的动力。2008年,万登贵的万佳竹器厂接到一笔大订单,由于订单要求的绝缘子配件是一种新开发的产品,其包装也在不断的改进中。当时的万佳竹器厂还没有固定的厂房,全靠走村串户发展农户生产,对方厂家临时更换了竹笼型号,致使10000余件配件产品全部没有了用。万登贵深知,做生意第一要靠诚实守信,既然安排农户生产了,就一定要给人家一个说法。深思熟虑之后,她决定:不管这批产品对方要不要,都一定要给农户收购。通过与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她花了近五万元血本收购了这批没有用的产品。

五万元,对于创业不久万登贵来说,无疑是一笔天大的数字,但就为了诚信二字,她咬紧牙关承受过来了。农户们当时很担心万登贵会不会因此而拖欠甚至取消与他们之间的收购协议,可但万万没想到,没过几天,万登贵夫妻二人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的把收购款项送到了农户手中,并告诉大家,不管产品能不能卖出去,大家生产竹器配件的钱绝不会拖欠一分。农户们心里暖暖的,觉得跟着这样的老板心里踏实。所以,以后的订单村民们都非常愿意给万登贵生产完成。

在向乡亲们收购竹料、招聘工人时,万佳竹器厂的价格总会高于别家,而且立即付现,从不拖欠。万登贵把诚信融入企业发展的理念,使得万佳竹器厂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12年,万登贵凭借着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得到了群众的信任与拥护,担任了富兴乡茶坪村文书一职。在村里,万登贵就是大家的“贴心人”,无论是邻里矛盾还是家庭不睦,她都会耐心的劝说,帮他们化解矛盾。她还经常给家庭困难的村民送钱送米,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不管是处理村上的事,还是万佳竹器厂的事,万登贵必定会做到诚实守信,决不让村民吃亏。万登贵以自己的行动实现着自己创业之初的理想——诚信经营,回馈社会。

新闻推荐

2014年度长宁县党政领导班子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情况

2014年,长宁县委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较好地完成了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实现了全县经济社...

长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县图书馆又添新书2014-11-15 13:57
猜你喜欢:
评论:(2014最美长宁人)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