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王旭
近段时间,长宁县硐底镇七坝村村民彭介琼很忙,作为长宁县2014年道德模范孝老爱亲奖的获得者,她已经到十多个学校,通过“道德讲堂”,向学生们宣讲中华孝文化的内涵。据了解,长宁县自去年开设“道德讲堂”以来,深入学校、机关、企业、村社等开展宣讲200多场,本土的道德模范成为主角。“我是农村家庭妇女,没有文化,但我讲的大家都爱听。”彭介琼说,宣讲过程中无数次热烈的掌声让她感觉到十多年照顾瘫痪的公公的价值所在,她喜欢这种感动别人的感觉。
“我们身边的道德模范,就是文明长宁的道德基因,他是激活广大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慢慢发芽、开花,香满竹乡。”长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夕蓉告诉记者,近年来,长宁县以道德基因工程为抓手,以身边人影响身边人,自下而上,全面覆盖,掀起崇德向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
邓贵桥是长宁中学高二学生,现在已经成为很多学生学习的榜样,可是在几年前,他还是个寡言少语的自卑男孩,因为在童年时发生的一场车祸,让他失去了一条腿,他觉得生命里已经不会再有阳光。“我参加了2012年长宁道德模范的颁奖晚会,一位残疾男孩自强不息追求音乐梦想的事迹感动了我。”邓贵桥说,他转变的动力来源于身边的道德模范。因为有了做医生的奋斗目标,邓贵桥发奋图强,品学兼优的他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被评为2014年长宁县道德模范。记者采访邓贵桥同学听到最多的一句话,都在说邓贵桥是一个很阳光的男孩。
“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因,在长宁,正能量的道德基因遍布竹乡,县委县政府要做的就是培育土壤,让道德基因茁壮成长。”长宁县委书记何文毅告诉记者,长宁县正致力于全民参与,建设文明长宁。
两年一次的“最美长宁人”评选是文明长宁的品牌,群众的广泛参与和高度关注,给评选镀上了厚重的“含金量”。群众提供线索、媒体宣传事迹、集中公示投票、走访调查了解、隆重颁奖授牌、模范宣讲事迹。每次评选历时两年,六个环节无不密切联系群众,植入强化道德模范的基因作用,增强“道德”的曝光率。
12月3日,艳阳前的薄雾弥漫在长宁县城的竹韵广场。结束晨练,退休干部虞成章照例走到广场边的阅报栏去关注报纸上新闻。虞先生告诉记者:“这是今年新建的报栏,他们家小区也有,群众很喜欢。”听到群众的评价,王夕蓉说,道德建设看不见,但经费投入要摸得着。近年来,长宁县加大对道德建设的投入,建成18个乡村学校少年宫,新建各类公益广告牌百余座,开展宣讲200多场,在机关学校开展征文活动等。
基因的能量是巨大的,在长宁,夕阳红环保自愿者服务队名气很大,一群戴着小红帽的老年人行走在县城的街道广场和公园,捡拾垃圾,劝导不文明行为。“看到这些老年人,我为自己的不文明感到羞愧。”在机关工作的王先生说,每个人都讲道德,才会有全社会的文明。道德的基因在孕育成长,离退休老干部宣讲团、共产党员电力服务队、红领巾劝导岗等无数文明之花正在绽放,宋军、王世琴、赖庆华等一大批由群众评选的“最美长宁人”已经成为竹乡的明星,受到大家的学习和尊重。高速裂变的道德基因正在为这个“国家文明县城”注入新的活力。
新闻推荐
本刊讯(本刊记者综合报道)12月22日至2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长宁县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县城举行。来自全县各族各界的政协委员们,满载丰收的喜悦,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肩负着长宁县各族各...
长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长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