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山乡引来幸福水
本报通讯员 石 颢
“我家有收入的日子是从通自来水那天开始的。”5月10日,笔者见到宁县焦村镇公刘村村民宫军强时,他一边在甜瓜大棚里忙碌,一边感慨地说:“要是没有双联单位省人防办的争取协调,没有11公里通村自来水输水管道的建设,我儿子就腾不出手去外地打工,我也侍弄不了这挣钱快的大棚甜瓜。”
宫军强一家6口,两位老人年过八旬,他和老伴也上了岁数,还有一儿一女。以前,他家和组里60多户住在半沟洼的农家一样,家家都得有一名青壮劳力到沟里挑水供全家人使用。2013年,宁县开始实施***项目,让公刘村坪里组63户农家用上了安全自来水,走上了增收路。
有了自来水,宫军强的邻居魏兴年家也依靠双联帮扶和***,改种6亩西瓜。“有自来水作保障,瓜苗就不会干死。”魏兴年说,便捷的用水,解决了全组发展西瓜、甜瓜、苗林、畜禽养殖等富民产业的用水难题,今年全组仅西瓜和甜瓜的种植面积就达到420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75%。
从2012年到今年4月底,宁县融合推进双联行动和***,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作为解放山乡劳动力,扶持山区农民依靠发展果品、瓜菜、草畜、苗林、劳务等富民产业加快增收步伐,提高生活幸福指数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县水务等部门科学谋划,精准规划,精确部署,重点在子午岭林缘山区,董志塬和早胜塬塬边咀稍,九龙河、城北河、马莲河川区等农村特困地区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解困工程,建成各类农村安全饮水解困工程33处,其中新扩建城乡集中供水工程11处,单户供水工程6800处,让106个村2.35万户山村农家和18所学校3553名师生用上了安全的“民生水”。
有了用水保障后,通过发展果品、瓜菜、草畜、苗林、劳务等富民产业,全县已有1.62万户农户脱贫。
新闻推荐
宁县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宁县居民在县城九龙广场跳舞健身。随着城乡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每天太阳初升或者夜幕降临之际,宁县众多群众集聚文化广场,在优美的旋律中翩翩起舞。本报通讯员李纲陵...
长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