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宾的农村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扛着百余斤重的电影放映器材,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爬涉在大山深处,深入田间地头、农村院落,敬老院、学校等,把“电影大餐”带到农民身边,用电影点亮农民的夜生活……他们就是宜宾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的145名农村电影放映员。为了全面实现“一村一月一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他们深入全市2842个行政村,仅2015年就完成35413场农村公益电影的放映。
◆ 王成才
资历最老放映员:曾经带着汽油放电影
王成才说:“这辈子,我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放电影。”
61岁的王成才是宜宾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里最老的电影放映员,放了41年电影,见证了农村电影的变迁。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几乎每晚都有放映安排,每天半夜才能收工。”回忆当年,王成才说,当时片源很少,基本上是《地道战》、《地雷战》、《英雄儿女》等战争片和武打片。那时的电影质量高、内涵丰富,看的人多。
“过去农村没有通电,放电影还得带上汽油。两个放映员,一人负责用汽油给发电机发电,一人负责放映工作。”王成才说,电影放映的准备工作繁琐,常常要花上两三个小时,特别是每到一个农村放映点,找到开阔地之后,如果没有适当的树木,还要临时立上两根柱子来挂幕布。等这些都安排妥当,就要调试机器准备放映。一个胶片可以放半个小时,一部2个小时的《渡江侦察记》就要4个片,换片需要1分钟左右,也正好是孩子们的“尿点”。一场电影放完,收拾好放映设备已经是深夜了。
屏山县境内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而王成才在崎岖的电影放映路上走了41年。
“那时候比现在辛苦多了,刚开始放电影时,还是胶片放映机,设备加起来有200多斤重,出门一趟都要带上几个大箱子,设备又大又笨重。”王成才说,放映员必须要做到人不离机,机不离人。每次出行到放映点,要根据不同的道路情况来运输放映设备,经常是人背、手抬、马驮、租拖拉机拉。
“让你放电影是党和人民信任你,而且每个月都有工资,是吃公家饭的人。”王成才自豪地说,如今笨重的胶片放映机换成了轻便的数字放映机,而且道路交通越来越好,一个人带着放映设备,搭摩托车或者乘坐班车就直接到了放映点,轻松多了。
放映电影让王成才熟悉屏山县的大小山村,也和山村的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是看着你放的电影长大的。”每当村民们这样和王成才打招呼时,61岁的王成才感到相当满足。
◆ 姚兵 张怀琴
夫妻放映员:提前两天查看天气预报
3月28日上午8点过,吃完早饭的姚兵拿出手机,习惯性地看了看天气预报短信。
这是36岁的姚兵放电影前养成的习惯。去农村放露天电影,最怕的就是下雨。为此,姚兵特意在手机上订了天气预报短信,有时还上网查天气。“一般提前两天查看天气,如果天气好,我才和村里联系,约好日子放电影。到了放映当天早上,再查一遍,如果没有变化,下午我才出发。”姚兵说。
“怀琴,该收拾收拾了。”3月28日下午5时,早早吃过晚饭的姚兵招呼着妻子张怀琴可以准备出发了。
检查数字电影放映机、电影幕布……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准备,夫妻俩合力将两套放映设备器材箱抬到三轮摩托车上捆绑好,立即骑车前往电影放映点。当天,姚兵要先把妻子送到20多公里的开佛乡新活村电影放映点后,自己再赶往开佛乡羊五村电影放映点。
在三轮摩托车一侧,姚兵专门安放了一个红色大喇叭,路途中播放当日放映的电影名称和放映时间、地点,方便村民观影。
姚兵和张怀琴是长宁双河镇人,凭着对电影事业的热爱,2012年,姚兵当上了农村电影放映员。2015年,妻子张怀琴也加入电影放映队,两人共承担起长宁县40多个行政村的电影放映工作。
当晚7:30,电影《拳霸风云》在羊五村放映点上映了,本来还在闲聊说笑的乡亲们瞬间安静下来,津津有味地看起电影来。姚兵拿出手机走到观众后面,从不同角度拍摄了3张现场照片,“我要上传到省广播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信息数据管理平台,省、市主管部门都可以结合安装在数字电影放映机的定位系统,随时进行抽查。”
90多分钟的《拳霸风云》放完后,羊五村的村民们三三两两地散去,姚兵开始收拾各类器材,赶往新活村接妻子,两人伴着星月再骑车回家。
◆何孟春
最年轻放映员:随时记录村民观影感受
用力往上一抛,“嗖”地一声,一簇绳索划过五六米高的废弃线杆,幕布一角被拉起;重复,又一簇绳索划过线杆另一侧,“哗啦”,幕布展开;等到四角绑牢,幕布悬空而起,端端正正。
天色渐暗,珙县仁义乡玉峰村的村民们携家带口,拎着板凳、椅子聚在幕布前。20岁的何孟春将音响和放映机放置妥当后,电影就开场了。
打闹的小孩安静下来,来往的人们驻足。《杀破狼》这部电影,何孟春已经放映了近十遍,台词几乎都能背下来了。趁着大伙目不转睛看电影,何孟春急急地啃了几口干面包,算是当晚的晚餐。
整理线材、学挂幕布、熟悉放映流程……从2014年3月干上电影放映员这个新职业以来,何孟春凭着一股子钻研劲,对放映工作从笨拙上手到驾轻就熟。
何孟春是珙县底洞芭蕉村人,高中毕业后成为宜宾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中年龄最小的一员,担负着珙县20多个村的电影放映工作。何孟春说:“一想到那么多村民盼着看好电影,想象着大家投入、满足的眼神,我的心中就会升起一种成就感。”
何孟春随身带有一个本子,每次放完电影后,他都会收集村民们的观影感受并记上几笔:南桥村,《百团大战》,村民建议再放一次;重阳节,恒丰乡敬老院,科教片《关注留守老人的心理》,老年人们建议多放此类科教片……
尽管电影放映工作干得不长,但村民爱看哪些电影,何孟春心里有数:老年人爱看抗战片,年轻人喜欢动作片、儿童喜欢看喜剧片。农忙时节,村民则喜欢看农作物栽培、虫害治理的科教片。
说起两年来到农村放电影的感受,何孟春说,村民的笑脸和掌声,就是对自己工作最大的肯定,越到偏远山区,那里的村民就越热情,深山里的百姓都喜欢电影文化“大餐”。
晚报记者 李莉娜
新闻推荐
晚报讯长宁县城文胜街居民刘某夫妻在凌晨吵闹,影响邻居唐某休息,双方发生争执纠纷。刘某用菜刀将唐某的腿部砍伤。目前,刘某已被公安机关拘留,案件在进一步办理中。“砍人了,砍人了!快救命…&hel...
长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长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