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夯实基础培育富民产业
本报宁县讯(记者先朝阳通讯员尚晓伟)金村乡地处宁县东部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出行难一直是农民脱贫致富的瓶颈。在县乡双联单位的帮扶下,随着通村水泥路的建成,这一问题得以解决。和金村乡一样,在精准脱贫行动中,宁县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富民产业培育,使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由于交通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掌握的技能少,宁县脱贫工作相比其他地方更加艰难。为此,宁县大力实施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计划建成通村水泥路24条170公里、村组道路253.4公里,年底将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过去我栽植的3亩苹果,由于道路不通,运不出去,客商也不愿来,去年县里为我们修了水泥路,现在我已将栽植面积扩到26亩,挂果的9亩果树,去年收入了近9万元。”金村乡麻子章村苹果种植大户王应芳说。
春荣镇王台村自然条件差,群众居住分散,贫困面大。在改善村里基础设施的同时,干部群众瞄准乡村旅游、苗林、养殖、劳务等富民产业,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使去年全
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850元。“现在吃水有政府扶持的小电井,还有国家投资的水泵,只要一按开关,就能用上放心水了。”王台村赵沟组村民赵小虎告诉记者,政府还引导群众发展苗林、养殖、电商等脱贫产业,现在村子里的贫困户基本实现了“户户有产业,人人懂技术”。
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果则果、宜林则林的思路,宁县按照“把苹果产业做强、把草畜产业做大、把蔬菜产业做优、把苗林产业做特”的思路,建设塬区优质苹果、川区优质瓜菜、山区优质草畜、林区优质苗木绿色产业带。目前,全县苹果园面积达46.8万亩,挂果园27.2万亩;瓜菜面积达到6万亩,设施育苗3600万株;新建规模养殖小区8个,其中,肉牛养殖场5个,肉羊养殖场3个。
新闻推荐
省科技教育促进会为老区儿童献爱心本报讯(盛捷)观看机器人表演,体验3D动画场景,触摸科学仪器设备……近日,由中央财政支持的甘肃省科技教育促进会“圆梦革命老区孤残留守儿童”示范项目,在宁县春荣镇铁...
长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长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