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桃坪千亩荷花绽放迎游人。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罗铭春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 文/图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长宁县一直追求的发展道路。近年来,长宁县牢固树立生态意识,把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杀手锏”,以旅招商,以旅促商,农旅结合,抱团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以旅招商 引进大项目
8月3日,笔者在长宁县古河镇和乐村蜀南花海旅游示范带动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工人们头顶烈日,正在紧锣密鼓的对景区游客中心进行主体装修。据了解,该项目占地8000亩,总投资1.5亿元,按照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发展花海观赏、果蔬采摘、农耕体验、淯江漂流等乡村旅游,是长宁以旅招商的一个典型项目。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务工,生产生活得到了保障,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和乐村村民刘德华高兴地告诉笔者,他一家三口将4亩承包地全部流转,每年仅土地流转金就1800元,自己腾出空来帮“蜀南花海”搞花卉养护,月收入2500元,妻子也到“蜀南花海”务工,每月工资1500元左右,全家年收入是原来的3倍多。
据长宁县县长董茂成介绍,蜀南花海项目建成后每年能接待游客80万人次,将带动发展农家乐30家以上,实现旅游年收入10000万元以上,解决和乐村及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600人以上,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以上。将蜀南花海与七洞沟、佛来山组成特色生态旅游带,带动当地旅游产业飞跃发展,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力推进第一产业向三产业的有效转移,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同时还将带动旅游、建筑以及其它行业的发展。
农旅结合 抱团促发展
“从无到有,搞纯农业的中坝村仅一个月时间就增加了13家农家乐。”长宁县桃坪乡党委书记朱肪涌对中坝村农户当初吃上“旅游饭”的情形历历在目。
桃坪乡中坝村土壤肥力足、蓄水性好,还可引入蜀南竹海的山涧水,非常适宜莲藕产业的发展。莲藕基地业主林华云说,中坝村亩产莲藕3000斤,再加上莲子、荷叶等销售收入,每亩收益可上万元,土地收益比原来翻6倍。当地返乡创业农户余勤芳投资10万元,开起了农家乐打造“全藕宴”等。
中坝村只是长宁农旅结合、抱团发展的一个缩影。在长宁,可到温暖的大棚里采摘草莓,可到田间享受荷花飘香,可到葡萄园里品尝绿色葡萄,还可到梨树荫下观看梨王大赛等,该县紧紧围绕“一城一江四组团”旅游布局,强化旅游资源整合,将开佛佛来山、古河七洞沟、梅白碧浪湖等100余处景区景点组团推出、整体打造,形成长宁县城—古河七洞沟—开佛佛来山、长宁县城—世纪竹园—蜀南竹海、长宁县城—双河葡萄井—富兴冷泉鱼观光园—梅硐竹石林等10条精品旅游环线,进行对外招商引资,通过农旅结合,抱团促发展。
“今年上半年,我县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任务33.15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54.35%,其中农旅结合项目发展态势良好。”长宁县委书记何文毅介绍说,长宁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该县坚持结合生态资源优势、突出在“一带一路”、“成渝经济区”等国家战略部署中的区位交通优势,夯实“两学一做”,助推脱贫攻坚,用好现有招商项目推进协调机制,通过以节造势、以势兴旅、以旅促商,创新招商引资新途径、新方法,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新闻推荐
10月11日上午,宜宾市2015年度诗词楹联交流活动在珙泉镇综合文化站多功能大厅举行,来自各区、县及珙县诗词楹联协会的近60名文学爱好者参加了本次活动,县图书馆、县文联、珙泉镇等单位应邀出席并...
长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长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