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左杉)5月5日,记者从省文化旅游厅获悉,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全省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实现双增长。经初步统计,全省共接待游客4322.87万人次,同比增长40.35%;旅游收入 382.83亿元,同比增长48.85%。
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带动假日旅游。4月29日,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顺利召开。会上表彰命名的天府旅游名县、文化旅游特色小镇迅速传播,四川文化旅游的供给力、吸引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文旅经济的倍增效应、叠加效应充分释放。天府“三九大”成都—德阳熊猫旅游专线4月28日开行,区域协同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假日期间古镇旅游成为热点,游客明显增加。
旅游消费呈现新特点。从出游距离看,城市近郊游是主要选择。同时随着“五一”假日调整为4天,以及通达性便捷性的改善,中远程出游数量有所增加,受利于雅康高速的修建,沿线景区接待人数出现“井喷式”增长。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外入川游客也增多。从游客出行方式来看,自驾游仍为主流,广安等地自驾游客比重达到80%以上。
重点旅游景区依然火爆。纳入全省假日旅游信息统计的74个4A级及以上景区 (其中九寨沟景区因灾后重建关闭),累计接待游客约502.84万人次,同比增长35.54%;门票累计收入约1.17亿元,同比增长34.01%。纳入全省假日旅游信息统计的24个红色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约76.45万人次,同比增长35.68%。
乡村生态游持续升温。乡村生态游受到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的青睐,近郊游、乡村游、家庭游成为“五一”小长假的主流和亮点。各地及景区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策划推出生态观光、亲子采摘、乡村体验、民宿度假等多种特色主题游系列活动,活跃了市场,提升了人气,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成都川西林盘游、广元山地农业公园特色乡村游、民宿深度游受到游客追捧;西昌市的“民宿古村”海南乡古城村,浓浓的“茶马古道”气息,让游客体味着别样的乡愁。
旅游新业态深受欢迎。旅游景区纷纷推出各种探秘追寻、寓教于游的新项目吸引游客,德阳白马关景区的真人CS、丛林穿越;雅安市传统景区增加的玻璃栈道、皮划艇、树冠漫步等体验项目,广受消费者青睐;通江诺水河4A级旅游景区聚焦青少年消费群体,突出地质公园科普游+探险体验,新推出喊泉、悬空玻璃梯步、飞拉达等项目,深受游客喜爱,单日接待量较去年同期成倍上升;平昌驷马水乡景区新推出玻璃栈道、七彩滑道、丛林穿越等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单日前往车辆达5000余辆。
同步播报
长宁接待游客31万人次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5月1日至4日,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长宁县内,精品景区、乡村景区、体验活动等受到游客的热捧,累计接待游客31.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180万元。
长宁县文广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五一”期间,蜀南竹海景区异常火爆,第一次发布了预警限流通告。佛来山景区、苦竹·天泉景区、龙蟠溪景区、双河凉糕小镇等乡村景区各具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品味特色。蜀南竹海的划竹筏,蜀南花海的滑草、玻璃吊桥,七洞沟的玻璃吊桥、漂流、旱滑道等参与性、体验性项目,深受游客喜爱。
朝天揽金7671万元
本报讯(祝红 特约通讯员 张玉伟)
5月5日,笔者从广元市朝天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获悉,“五一”节期间,该区各景区景点人气火爆,全区累计接待游客45.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71.3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5.5%、69.2%。
假日期间,朝天区各大景区推出了丰富多元的旅游活动。明月峡景区举行了“游先秦栈道赏雪溪神韵”文艺演出;水磨沟景区组织了“唐风快闪”秀、功夫茶和古韵舞蹈、水磨山歌表演……精彩纷呈的旅游项目受到热捧,游客接待量均大幅增加。据统计,5月1日—4日,明月峡、曾家山、雪溪洞、水磨沟四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31.49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34.2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5.6%、69.2%。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4.14万人次,累计营业收入7037.1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5.6%、69.3%。
新闻推荐
晚报讯昨(23)日,以“弘扬竹食文化展示技能风采”为主题的宜宾市竹产业职工技能大赛暨长宁县第十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长宁...
长宁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长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