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宋成均)“开饭了、开饭了、开饭了……”5月12日,笔者在长宁县铜锣乡高潮村看到,高兴家庭牧场负责人刘成彬一边用手敲着瓷盆一边吆喝着,只见数百只尼泊尔香猪一时就冲出圈舍,围着主人觅食后摇着尾巴走向了竹林。
今年48岁的刘成彬是高潮村人,当兵退伍后,先在一国企上班,然后辞职外出打工,在饲料厂干了几年,2008年返乡创业跑运输。期间,刘成彬了解到很多行情和政策,特别是养殖尼泊尔香猪效果还不错。
2017年,在当地政府和畜牧部门的指导下,刘成彬成立了高兴家庭牧场,自筹资金20余万元,利用闲置土地300余亩,当年9月引进尼泊尔跑山猪种猪39头,年产尼泊尔仔猪240头,实现自繁自养。由于该项目基础设施投资不大,饲养成本低,刘成彬及家人又有相关养殖经验,懂管理,能吃苦,乡、村、组干部为其提供优质服务,高兴家庭牧场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预计在2023年可带动铜锣乡40户农户发展特色生猪养殖,实现年产值1000余万元。
“目前,我已经出栏了一批,效益还不错,比在外面打工划算得多。”刘成彬介绍说,为了保证尼泊尔香猪猪肉的品质,他采用了林下放养模式饲养,让其自由采食竹根、竹叶、竹笋,再适当喂些青草和粮食,所以生产周期就慢,要一年半以上时间才能出栏。
而在该乡大坝村“大学生+返乡民工创业示范基地”,在当地政府良好的投资环境下,采用校地合作、新技术推广等模式运行。2018年,周军等3位大学生家庭自筹资金40余万元,流转土地300余亩,开工建设养殖塘28口。2019年2月,他们又再次组织资金80余万元,投放虾苗1.7万余斤,4月中旬就开始出售成品虾,预计实现年产值190万元。该基地通过公司加农户的发展模式,计划到2023年发展至1000亩,实现年产值6000余万元,带动全乡400余户农户流转土地将劳动力解放出来,或直接参与发展龙虾养殖产业。
这只是铜锣乡打造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乡大力实施竹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抓实宜长兴“百里翠竹示范带”,加快推进中联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等工作,“竹乡美丽庭院”示范建设工作稳步实施,宜长兴长宁片区特色示范区农房风貌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全面完成,龙峰村被列为第四批乡村振兴示范点,“内置股权”发展花椒的模式引起市委政研室的重视,中联村、大坝村、红林村、高产村等村积极发展水果、蘑菇、高粱、龙虾种养殖业和家庭手工作坊,“铜锣九大碗”美食品牌在该乡首届“赏花节”成功推出,乡村振兴示范带动效果初步呈现。
铜锣乡副乡长赵云华表示,该乡将通过做强做大尼泊尔香猪、茵红李、梨子、花椒、食用菌、“碑底坝”贡米、竹海龙虾等特色产业,培育铜锣农产品品牌,积极推广“农业+旅游+基地+合作社”模式,培育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宋成均)“5月6日,我们已经在苦竹寺主会场举办第三届枇杷节暨采摘体验月活动启动仪式。”长宁县三元乡负责...
长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长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