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新闻 南溪新闻 江安新闻 长宁新闻 高县新闻 筠连新闻 珙县新闻 兴文新闻 屏山新闻 宜宾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宜宾市 > 高县新闻 > 正文

石蓉:做一件事 唱一生戏

来源:宜宾晚报 2018-09-20 11:01   https://www.yybnet.net/

石蓉,四川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三级演员。1999年获四川省第十届戏剧小品比赛《画像》个人表演一等奖,2014年获四川省第二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折戏《扈家庄》个人表演一等奖。

舞台上,她是《十字坡》里精明豪放的孙二娘,是《白蛇传》里重情重义的白素贞,是《槐花几时开》里聪明能干的李翠芬,是《扈家庄》里武艺高强的扈三娘……

她不但擅长舞枪弄棍的武旦,也能胜任小家碧玉的花旦;

她表演沉稳娴熟、干净利落,唱腔字正腔圆,韵味悠长;;

她醉心于戏曲艺术,不但为川剧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就了她粉墨真情的人生;

她就是宜宾市酒都艺术研究院川剧队优秀青年川剧演员——石蓉。

◆一个戏迷

从容选择人生路

石蓉是宜宾市高县人,今年42岁,从小就痴迷川剧。

小时候,石蓉经常跟随母亲到县城卖菜。县城有时会有戏班搭台唱川剧,气势如虹的锣鼓、一唱三叹的行腔、色彩班澜的戏服、美不胜收的表演,像磁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石蓉,特别是旦角头上闪闪发光的珠钗饰品,更是美到让她痴迷,让她有强烈的冲动,迫切地想去尝试。回到家,石蓉偷偷穿上姐姐的裙子,披上妈妈的纱巾,一个人演三个角,模仿川剧角色的唱腔、身段,自我表演。

“小时候, 最喜欢看的是《白蛇传》,特别是在水漫金山的群戏中,白素贞在台上耍起花枪,眼花缭乱的武功让人着迷。”石蓉说,邻居家的录音机放川剧磁带,自己在旁边也听得如痴如醉。

13岁时,宜宾地区青年川剧团到高县招生,石蓉岂肯错过机会。瞒着家人,石蓉拿着招生简章,自己从高县偷偷乘车到宜宾西门客运站,下车后一路走一路问,终于到了位于抗建路的宜宾地区川剧团。

在考官面前,落落大方的石蓉唱了一支流行歌曲,简单表演了几个川剧动作,考官让石蓉回家等待复试。几天后的石蓉又再次瞒着家人,独自到宜宾参加复试。这次考官给石蓉擦粉、涂脂、描眉、画眼、贴鬓脚,让石蓉穿上戏服即兴发挥表演,经过严格的面试选拨和文化考试,石蓉从近50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入宜宾地区川剧团。

如果不是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里,家人根本就不知道她报考这事。石蓉说:“当时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仅高县报名参加面试的学生就有100多人,只录取了我一个人。”

13岁,石蓉的人生就和川剧绑在了一起。

◆一个选择

艰辛痛苦伴成长

川剧究竟是什么?学戏有多辛苦?13岁的石蓉并不知道,但她很坚持,坚持去学一个她根本就不懂的东西。进入川剧团后,石蓉到四川省川剧学校开始了为期四年的川剧专业学习,主攻武旦兼习花旦。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大冬天,特别冷,起来就掰腿,下腰,钻心的疼,我寻思找机会哭着要回家。”石蓉说,由于不熟悉成都的车站,只得放弃这个念头。

“川剧武旦不仅要熟练把子功、翎子功、出手功,还必须在舞台上把握好武中带文,劲中带媚,刚柔相济,文武兼备的人物性格特征。”为了将戏里的人物演“活”,石蓉早起练嗓子学发音,白天练身段走台步,晚上灯下学习川剧知识。

在四川省川剧学校学习四年之后,1996年,石蓉回到宜宾,成为一名专业的川剧演员。在川剧团工作期间,石蓉拜叙泸河川剧的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谢红为师。石蓉说,在谢红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在川剧表演、声腔演绎、人物塑造各方面得到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川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一名好的川剧演员,不仅是靠练习,舞台表演对一个演员的成长也密切相关。“有时为了演好一个自己不熟悉的角色,练到半夜也不睡觉很正常;有时因为一句唱腔不对,重复唱得整天满脑都是这一句;弯腰压腿这些基本功都是自己清早起练的必须课,也是自己现在的习惯。”

每天舞刀弄枪,对一个女孩子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一次为了演好《白蛇传》里面的角色,我天天没日没夜地练习,造成右手习惯性脱臼,病根一直落到现在。”石蓉说,那时候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川剧团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给她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多年的艺术生涯中,石蓉以扎实的功底、俊美的扮相、悠扬的唱腔、潇洒的身段、细腻的表演,先后在《十字坡》《拦马》《七郎招亲》《武松杀嫂》《碧波红莲》《白蛇传》等川剧目中饰演武戏角色,塑造了多个生动鲜明的川剧人物形象。

◆一次尝试

探索武戏新路子

2014年,石蓉代表宜宾参加了四川省第二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她在川剧折子戏《扈家庄》饰演了扈三娘。

用四川话唱京昆腔调的《扈家庄》,对石蓉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如何才能在比赛中胜出,石蓉和导演对《扈家庄》的剧本结构、情节、唱词、声腔、表演进行了“川化”改造。

“首先是了解剧中人物、分析人物。《扈家庄》中的扈三娘出身豪门,自小养尊处优,矫健骁勇,我抓住在扈三娘性格“骄”“娇”“帅”“霸”四气进行思索,一个古代女英雄的艺术形象就在我心中形成并鲜活起来。”石蓉说。

川剧的传统程式极为丰富,为了塑造好剧中扈三娘的形象,石蓉运用了武旦“翻腾扑跌”等武功,并兼用了刀马旦着重的“唱、做、舞”及翎子、把子等功夫。虽然剧中的唱段不多,但对剧情的交待、情节的推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石蓉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注重发音的字头、字腹、字尾,依字行腔,有高有低,有起有伏、有快有慢地展示剧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

川剧的“做”,离不开传统程式中的“手眼身法步”。在《扈家庄》中,石蓉在台步上运用了传统的“快步”,随着剧情的推移,采用的川剧武生的“前后蹬步”;在用眼上,除了采用“巡视眼”,还用了“骄傲眼”“藐视眼”“含羞眼”,以显扈三娘的高傲不屈、自负藐视以及娇羞温柔。

根据戏情戏理,石蓉还把现代舞蹈、古典舞的语汇融入剧中,既超越戏曲“做”有叙事功能,又鲜明地展现出扈三娘“娇”中之柔美、舞蹈、含羞的女性特征。

大胆改革川剧,走出武戏新路子。在四川省第二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石蓉斩获个人表演一等奖。

◆一片丹心

倾囊以授川剧技艺

戏台之上,一身戏装,手拈雉尾,绕着圆环,石蓉唱亮了艺术人生,收获得了无数荣誉。

戏台之下,余音绕梁,褪去戏装,卸下妆容,石蓉带领川剧小学员,身传口授川剧技艺。

在石蓉心中,川剧的位置是至尊的。

“一个人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一件事情上,才能干好;如果三心二意就不行。我选择川剧,就是选择了一生为川剧的生活方式。”石蓉感慨地说:“舞台是我的前半生,我用自己的前半生去学会、继承它;再用自己的后半生来实现川剧的传承和创新,将它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我才做到了‘受益于川剧、回馈于川剧’,才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

在石蓉看来,川剧传承在于专注、坚守、精雕细琢、持之以恒,但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改革,引进新的元素,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传统的口传心授,重复、量少,但艺精,无法复制。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这样的精神内核是鲜活可贵的,也是这个时代所流失的,所以我们得抓住。”石蓉表示,川剧要保持川剧的原汁原味,尽管历史时期、背景、剧情、人物、脸谱、唱词、服装、道具可以变,可以体现时代性,但唱念做打、绝技绝活、韵律味道不能变!

(图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高县发改局 “工作落实不到位”专项整治出实招

本报讯(梁明)近日,笔者从高县发展改革局获悉,该局紧盯工作责任落实情况,持续开展“工作落实不到位”专项整治工作。今年以来,该...

高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文坛泰斗阳翰笙2018-09-19 02:33
猜你喜欢:
9月7日停电信息2018-09-06 12:38
评论:(石蓉:做一件事 唱一生戏)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