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大屋村坚持“党建引领,科学规划,项目拉动,改革推动,共建共享”
□本报记者 周金泉
一条条柏油路在村里延伸,一个个乡村旅游项目在村里落地,一个个村民意气风发忙碌在茶园果园……今年初,高县大窝镇大屋村提出整村推进乡村振兴奋斗目标,历经短短一年时间打造,初具雏形。他们的成功秘诀在哪里?11月15日,记者深入大屋村进行了调查。
党建引领 统筹推进
“我村之前是省级贫困村,从2012年至2015年利用乌蒙山扶贫项目整村推进产业发展,引入早白尖茶业公司打造了标准化茶园1000亩,带动老百姓发展4889亩,同时造出一个国家3A景区,全村2015年就实现了脱贫。”大屋村村支书马六生说,“正因为我村之前打下的基础,同时又是大窝镇、月江镇、双河乡共8个村联合打造的大雁岭乡村振兴示范区核心区,今年初,我村提出了整村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
一年来,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村里的一、二环线已油化了10.9公里,饮水工程从去年的覆盖全村10%至今年覆盖80%,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通过亮化、美化使风貌得到了改观。今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可望从去年的1.5万元提高到1.8万元.
大屋村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党建引领。在村里的一块展板上,每一个党员名字的背后都印下了一串红色、蓝色、金色、绿色的脚板印,这正是大屋村党建活动中探索的“四色足迹工作法”。
红色“走好红色基因传承路”,蓝色“走好蓝色乡风引领路”,金色“走好金色发展带头路”,绿色“走好绿水青山守护路”;每个颜色的脚板印“含金量”为20分。马六生说:“从今年6月开始,我们通过‘四色足迹工作法’实行积分制,每月对党员进行评议积分,这对党员评优争先、外出考察学习等都有好处,以此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大屋村党员杨树刚,至今已在展板上留下了5个“脚板印”,他说:“这促使党员围绕乡村振兴进行实干,我联系了4户农户。”
据马六生介绍,大雁岭乡村振兴示范区还成立了跨区域的大雁岭乡村振兴示范区党委,涉及的3个乡镇分别设立了党总支、涉及的8个村分别设立了党支部。马六生说:“这有利用各区域的统筹、协调,推进乡村振兴项目的实施。我们在党委的领导下,农业产业、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计划,分成条块科学规划,按规划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实施。”
共建共享 致富奔康
在项目拉动下,大屋村今年将上级2000多万元项目资金“打捆使用,整体包装”,进行整体的风貌打造和提灌站、村道油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通过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老百姓将1000亩土地以“零租金”的方式流转给村集体资产公司,统一打造成标准化的茶园和果园,投产后利润进行分红,老百姓分红比例占到了70%;另外还有20多户农户的宅基地得到了盘活,马六生说:“拆掉了烂房子,集中建起了小区,节省了土地。”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晚报讯11月19日,家住翠屏区宋家的杨某辉和雷某玉夫妇俩起了个早,准备驾车到高县月江镇某村亲友家中吃坝坝宴,没想同村的邻居...
高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高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