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曾理 王庆庆 李璧 文/图)3月20日,高县人民医院儿科一批特殊患儿输血吸引了市民关注的目光,这批输血患儿均来自于“高县地贫宝贝之家”,在这个特殊的家庭中,有14个年龄在1—10周岁患重型地中海贫血的儿童,他们的健康与未来不仅成为他们家庭所要面对的现实,而且更成为越来越多爱心人士共同关注的话题。
现年4岁的杨某程,家住高县大窝镇,据其母亲邱平介绍说:“孩子是在出生后1岁被确诊为地中海重型贫血,这种病很难治愈,需要长时间输血,每年家里都有大笔的花费用于孩子的治疗。”高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李学娟介绍:“地中海贫血是由于一种或几种正常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部分或全部缺乏)而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重症患者需长期输血治疗。”由于患儿的父母属于地中海贫血静止型携带者,不能献血,父母的血不能用于挽救亲生骨肉的生命,不幸之中感到庆幸的是三年多来患儿输注的45个治疗单位血液都是爱心人士捐献出来的。当日,杨某程输注的2个治疗单位新鲜去白红细胞就是志愿者万刚捐献的,万刚今年37岁,是一名多次献血的志愿者。在得知自己的血液融入到一名地贫患儿的生命之中后,万刚表示:“为了他们的健康,我还会再次献出自己的热血和爱心。”
7岁患儿何某溪,同样来自于高县大窝镇,当天,他在奶奶袁兴英的陪同下再次来到高县人民医院接受输血治疗,袁兴英介绍说:“孙儿也是在他出生后4个月被诊断为地中海重型贫血,孩子的父母当时正在浙江宁波打工,孩子今年下半年该上小学了,孩子长到今天,是我们当爷爷奶奶一手拉扯大的。”由于从小就饱尝了病痛的折磨,何某溪看上去比同龄的孩子更成熟一些,虽然重病缠身,但他稚嫩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愁容,护士在为他进行静脉穿刺时,他是那样的从容、淡定,护士姐姐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答:“我叫何某溪。”护士问:“你的血型是什么?”答:“我血型是A型。”问:“你长大以后做什么?”答:“我长大了想当医生!”
同在蓝天下,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自己的梦想,尤其是对于这些从小就饱受病痛折磨的孩子,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似乎比常人更加强烈。在追梦的路上,他们的家庭没有放弃,社会没有放弃,善良的人们更是伸出了援助之手。在高县14名地贫宝贝之家成员中,现年10岁的曾某桐是年龄最大的一个,她和7岁的妹妹都是这个特殊家庭的成员,曾某桐说:“这么多年来,有好多好多的爱心人士为我们捐献过热血,我们全家对他们的爱心付出表示真心的感谢!”长期关注这些特殊患儿输血治疗的宜宾市中心血站供血科科长李雪莹介绍说:“由于这批输血患儿输注的血液都是新鲜去白红细胞,为确保他们的输血安全,市中心血站和高县人民医院专门制定了‘高县地贫宝贝之家’用血计划,每个月10号、20号、30号为期限提供所需的血液制品,并派专人、专车送到医院。”
血液浇灌着生命的花朵。一周前,志愿者孙先成、付瑶、朱江、甘敏再次献血,他们的爱心血液都用在了这批地贫患儿的输血治疗之中。据不完全统计:为了高县14名地贫患儿的健康,宜宾相继有500多名志愿者奉献出了自己的爱心和热血,在这群爱心人士中,他们有的是第一次献血,有的则是多次参加献血的志愿者。他们中有教师、人民警察、学生、医生……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张光永曾多次为地贫患儿献血,他说:“用可以再生的血液去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我希望用自己的一片爱心和热血能唤起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这项社会公益行动之中,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高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何芸是“宝贝之家”的发起者,多年以来,她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她说:“为最大限度减少这批患儿治疗所需的费用,医院和当地医保部门拿出了优惠措施,对每个患儿的治疗,医院全年只收取一次门槛费,对贫困家庭,只需缴纳10%的医疗费用,目前,一些优惠政策和治疗措施还在进一步完善之中。”市中心血站站长张德远表示:“血站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地贫患儿的生命健康,并为此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今年5月8日是第25个世界地贫日,血站将开展以地贫患儿为主题的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倡导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加入到关注地贫患儿的社会公益之中。”
(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新闻推荐
根据四川复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兴房地产公司”)审计工作的需要,请复兴房地产公司相关债权人于2019年3月19日...
高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