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张芙蓉
□刘佳 本报记者 尹勇 陈健
张芙蓉,四川省一位普通的基层法律援助者,平日工作琐碎但重要。她身患癌症,3年来化疗9次,但依然坚守在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一线。
2008年,张芙蓉被查出身患癌症。接受化疗期间,她在病床上仍坚持学习法律知识,顺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病情稍稳定,她就主动要求回到工作岗位。仅2010年,张芙蓉就办理了24件法律援助案件,免费代写法律文书13份,接待群众来电来访522人。2011年,被司法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 “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月21日下午,记者见到了张芙蓉,了解到她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不惧病魔
相信自己是“幸运儿”
谈及自己的病情,张芙蓉不愿多言。记者从她辛酸的经历当中看到她骨子里透着的一股倔强劲儿。
记者:2008年,有一次你下乡普法中晕倒,还能回忆起吗?
张:之前我还在乡镇当司法助理员时,就时常感到胃部不适,有时痛得整晚都无法入睡,但因工作上事情多,没引起注意,也没时间去检查,痛时自己就买点药吃。2008年3月,胃连续痛了几天,吃什么药都不管用,痛晕后被送到乡医院检查,才发现胰腺尾部有一个直径近10cm的肿瘤,后被查出患有胰腺癌,手术后至今已化疗9次,现在每天都靠药物维持。
记者:你有没有做过最坏的打算?
张:住院时,主治医生告诉我,这种病存活率只有10%。我相信自己是那10%的“幸运儿”。
记者:3年来做了9次化疗,现在感觉怎么样?
张:化疗前,我体重有55公斤,化疗后只有40公斤。化疗中伴有呕吐、脱发等并发症。说实话,有几次我都差点放弃(治疗),是家人、朋友的鼓励才走到今天。
记者:你现在的身体状况怎样,还能坚持工作吗?
张:我体内有几个器官都没有了。消化系统只有胃和肠,再加上几次化疗,身体明显不如从前,药不离身。因单位人员严重缺乏,现仍坚持上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吧。
坚持自学
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从只有技工校(职高)文凭,到自学完大学专科、本科,又通过公招成为一名公务员,现在又成为一名公益律师。张芙蓉一步一步实现自我超越。
记者:能谈谈您的学习经历吗?
张:我成为一名司法助理员后,经过自学考试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并于2008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记者:据悉,国家司法考试全国平均通过率只有8.75%。很多人把所有时间用来准备考试,都难以通过。您是怎样考过的?对哪个科目的成绩最满意?
张:我一共考过两次,2007年考过一次,当时只差8分(通过)。2008年虽然当时很艰苦,又在工作,但第二次考就通过了。最满意的是第四卷“综合科目”,因为平时背诵的时间少,所以其他三卷涉及背诵的科目考得不太满意。
记者:是什么性格支撑您考下去?
张:倔强、开朗。
记者:您怎样看待法律援助工作?
张:法律援助工作很苦、很累,没有收入有时甚至是倒贴,干这项工作要有责任心、爱心,而且还要吃得苦,受得气。
记者:就您的理解,司法助理员工作和法律援助有什么关系?
张:司法助理员和法律援助工作者都是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化解矛盾,只是法律援助工作者更多从法律上、专业上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
记者:接到案子后,你一般从哪儿着手?
张:先倾听、再询问,然后看材料、补证据。
记者:最难办也最不愿意办的是什么法律援助案子?
张:劳动和征地类。
记者:有没有印象特别深的法律援助案子?
张:记得有个当事人,在珙县德窝煤矿井下务工时受了工伤,出院后伤残鉴定为二级。因赔偿问题一直没有和用人单位谈妥,他的家属多次上访,情绪非常激动。我免费担任受害人的代理人后,在用人单位与受害人之间来回走访、协调。经过10多个小时的析理说法,最终用人单位一次性支付了受害人35万元。
记者:从事司法工作,是否面临过“法理”与“情理”的艰难抉择?
张:有时候遇到案子确实有些合理不合法,我只有做更多开导工作,反复协调。
爱和责任
支撑自己一路前行
张芙蓉有一个甜蜜的三口之家,2006年孩子6岁时,被查出患有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同年,她丈夫双眼被查出患有青光眼,现左眼完全失明,右眼视力也急剧下降。
记者:家里人接二连三生病,你相信命运吗?是一种什么信念让你度过这段日子?
张:或许相信吧,是爱和责任支撑我活下去。我活着不仅仅为自己,我不想让老年丧子、中年丧妻、少年丧母发生在我家里,我不想他们因此悲痛,也不想让关心我的朋友们失望,所以我要坚强地活着。
记者:家里目前收入怎么样?
张:我和丈夫都是公务员,一月共有5000元的收入。
记者:家里3个人都生重病,每月要花多少医药费?
张:家里每月要花近千元的医药费。我是法律援助律师,来申请援助的人比我还穷。我常常天不亮就出门,常常不吃午饭。有时我还得请申请援助的人吃饭。法律援助的申请者,都属社会弱势群体,我只想给他们更多帮助。
记者:现在与家人相聚时间多吗?
张:周末才回家,有时遇到比较棘手的案子,连周末都回去不了。孩子还小,每天晚上只能用电话联系,我会详细询问他的生活学习情况。
记者:你工作压力大吗?怎么排遣压力?
张:工作压力、生活压力都很大,每周末回家后什么事也不想做,哪儿也不想去,只想静静在家躺着,听听歌,看看书。放长假时会和朋友出去骑骑车。
记者:你认为哪些事情可以让自己松弛下来?
张:最让自己觉得轻松的事情就是睡觉了,特别是能睡到“自然醒”的那种感觉。
记者:您获得过的荣誉中,你最喜欢哪一件?
张:当事人送给我锦旗。
记者:你觉得你的付出值得吗?下一步的路怎么走?
张:当那些当事人笑着对我说“谢谢”的时候,我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以后也没什么其他打算,只是干好自己本职工作,为更多困难群众争取属于他们自己的合法利益。
(珙县司法局供图)
人物名片
张芙蓉,1975年9月出生在宜宾市珙县。1994年至2003年在川南监狱当一名工人。2003年被公招到珙县司法局,成为基层司法助理员。2008年被抽调到珙县法律援助中心从事基层法律援助工作。
新闻推荐
宜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201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4%本报讯(段晓娟宋成军记者钟晓晴)12月16日记者从宜宾市林业局获悉,今年1—10月,该市新建“万亩林亿元钱”示范基地8.1万亩。未来五年,宜宾市将...
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珙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