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宇 单华燕
“附子和葛根种植期一年,见效快;黄精、重楼种植期三年左右,效益好。”8月5日,记者来到珙县罗渡苗族乡楠木村,走在该村“中药材种植示范园”,楠木村第一书记郭朝军向记者讲解地里的中药材的价值。“中药材种植示范园”不仅是楠木村产业扶贫项目,也是楠木村村民学技术、转变观念的田间课堂。
楠木村的变化只是珙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珙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高的政治任务、最大的经济工作、头等的民生工程,紧紧围绕“精准、统筹、创新、严实”的工作要求,在2015年实现脱贫解困6497人的基础上,该县今年牢牢盯住13个贫困村退出、6600人脱贫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目前贫困人口和贫困村退出指标分别完成60%以上和70%以上,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精准施策
强化产业扶贫
楠木村地处偏远位置,交通条件较差,是珙县的一个贫困村。过去,村民们主要种植传统经济作物,年轻人大多都出去打工谋生。
楠木村三组的杨礼军因为身体有些残疾,年过四十至今仍单身。曾经,他也像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在外打工,现在他回到村里,将自家三亩地入股到“中药材种植示范园”,自己不仅可以在“中药材种植示范园”里赚取劳务费,还能参与分红,光是这两项,每年就能为他带来八千元左右的收入。(紧转2版)
新闻推荐
全省最大跨市异地重建项目加紧施工天池集团将在宜宾“重生”(记者孔季虹)记者日前从市国资委获悉,四川省最大异地重建项目——天池集团公司在宜宾市珙县底洞镇异地重建,围墙和广场已经基本完工,目前正...
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珙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