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向小铭 龚勋 记者 刘文强)近日,记者从珙县恒丰乡获悉,该乡采取以“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在林下种植中药材、水果、花椒,以及林下养殖山羊、土鸡等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开启村民绿色致富之门。
恒丰乡土地资源丰富,有林业总面积达4.4万亩,森林覆盖率65.3%,适宜林下养殖的林地面积0.4万亩,适宜林下种植面积0.8万亩。
近年来,该乡以“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发展林下经济,生态农业取得显著成效。在林下养殖土鸡、山羊,桑园下种植香菇等取得创新突破;林下种植黄连、绞股蓝、钩藤等有了良好开端;以苗阳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发展以黄豆、油菜、辣椒为主的生态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以生猪、肉牛、山羊、土鸡为主的生态养殖业不断壮大;以藤梨、脆李为主的水果基地成效显著;迟熟高山反季节绿色蔬菜深受广大市民青睐。
截至目前,苗阳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村社发展黄豆、蔬菜、油菜等1000余亩,年产豆豉300余吨,实现产值1500余万元;抓生态养殖,坚持走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小区带动、规模养殖的路子,在丰田、中洛、林里、黄柏等村新建生猪、土黑猪标准化养殖小区6个,年出栏生猪3000余头;林下土鸡养殖占地1000余亩;中洛村林下种植黄连500余亩,黄柏村林下种植钩藤500余亩,绞股蓝1000余亩,生产的龙须绞股蓝茶已投向市场;杨义村引进种植花椒300余亩,年产值达20多万元;上洛村以***为契机,打造千亩梨园,种植藤梨1183亩,年产藤梨300余吨,实现产值120余万元,今年8月举办的首届品果节取得圆满成功,生产的优质黄花梨已获得绿色商标,远销宜宾、泸州等地。
以生态农业为主,林下经济为辅的乡域经济的支柱产业逐步形成,使恒丰乡的土地资源得到永续利用,成为当地群众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为广大农民群众开启了绿色致富之门。
新闻推荐
本报讯(余洁)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近日,珙县总工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汉王山监狱,开展“汲取反面教训,坚守纪律底线”警示教育活动,提高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和廉洁自律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