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丽龙)“今天真是大开眼见了,见到了这么多神奇的民间工艺,还能亲手制作苗族蜡染作品。”月9日下午,一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和现场传授技艺的活动在珙县农耕文化传习馆举行,市民郭翊岚对这次体验活动兴奋不已。
当天,由宜宾广播电视台和宜宾市传统文化促进会联合举办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走进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工艺活动在珙县农耕文化传习馆举行,多名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好者大饱眼福,深切感受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民间工艺的魅力。
珙县农耕文化传习馆于今年月建成,是全国首个农耕文化传习馆,馆内设有芙蓉书院、农耕农具和展演基地以及麦秆画传习室、珙石雕传习室、苗族蜡染传习室、贡茶传习室等个传习室。
在传习活动中,珙县苗族蜡染传人熊宗会为大家展示了制作蜡染的过程,并亲手教现场人员制作。现场人员根据提供的图案涂蜡,画好图形后交给工作人员拿去统一染色。半个多小时后,各人制作的各种图案的作品出炉,大家感受到了苗族蜡染的古老与现代结合工艺的无穷魅力。
珙石雕是珙县的又一独特民间技艺。珙石雕传人张仁信老人给大家介绍了制作珙石雕的工序,并展示了他制作的精美作品。张仁信说:“希望今后学校能够把这技艺教给孩子,让孩子通过手工劳动进一步提升智慧,也让这些民间工艺不失传。”
在参观的过程中,大家被一幅幅精美的麦秆画所吸引。麦秆画传人李德芬为大家介绍了麦秆画的制作过程,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出成品。精美的成品除了以平面画展示以外,还开发出把麦秆画嵌入瓷器和酒瓶等,大大提升了工艺品的价值。目前,这些麦秆画作品已远销国外,供不应求。
活动中,大家还观摩了苗族手键的现场制作和贡茶茶艺表演。来自宜宾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的会员们引领大家一起诵读国学经典。
来自宜宾市江北实验小学的谢光伟老师说:“参加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今后我们要学习好,传承好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要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教育好更多的孩子,增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袁泽平)“感谢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关心我们贫困户的生活,在寒冷的冬天,为我们送来了温暖……”刚领到崭新的衣服,珙县孝儿镇通河村二社贫困户母世安激动的说到。月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