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珙县王家镇麻窖村65岁的村民李光武起了个大早赶到村委会——他听说县上不少政协委员、企业家要来村里,就想去看看能不能在家门口找到什么挣钱的机会。
位于珙县南部的麻窖村,地理位置偏远,基础条件较差。作为一个纯农业村,麻窖村的村民收入大多依靠传统种养殖业。目前,该村有84户贫困户297人。致贫原因主要是“山高路远”,找不到一条适合的“致富路”。基于这样的现实,当前麻窖村不少村民都与李光武有着相同的想法——尽快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脱贫路子。
“没有技术,缺少文化,很多村民又上了年纪,出去打工不现实。”到麻窖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已一年九个月,何茂杰对麻窖村的情况十分熟悉。他告诉记者,村上生态环境好,每年的光照天数和无霜期长,适宜种植无公害蔬菜和发展生态养殖。但受制于交通等因素,农产品销售平台、渠道等问题让人犯了难。
当天,珙县政协非公经济工作委组织委员们走进麻窖村,与村民们一起寻找脱贫“良方”,并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珙县政协非公经济工作委委员、德慧超市总经理张秋妹听到当地不少村民反映“蔬菜烂在地里,卖不出去”,对此她感到十分痛心。随后她表示,将在王家镇设立一家连锁超市,可以借助送货车辆返程,帮助麻窖村村民运输蔬菜到县城。
交流中,张秋妹还告诉何茂杰,目前她正在珙县筹备建立一个物流基地,可以激励村民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到时通过物流基地这一平台帮助村民销售蔬菜,供应到宜宾、泸州、自贡和云南昭通等地。
听到这一消息,李光武激动不已。他说:“接下来要把土地整理出来,好好发展蔬菜种植。”
村上有哪些优势、目前收入主要靠什么、有哪些发展意愿……走访过程中,委员们了解村上的实际情况,并询问贫困户的发展意愿。同时,他们还阐释自己打算在当地投资的项目以及发展前景等。在与委员们交流后,麻窖村的贫困户们充满期待。该村村民杨伟感叹道:“把土地好好利用起来,今后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咯!”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珙县政协不断深化落实政协委员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组织了176名政协委员,结对联系帮扶5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县政协14个联络委、专委会结对联系14个贫困村,以“委员活动周”为平台,以“四引四帮”为抓手,充分发挥委员特长、优势,在产业、教育、医疗帮扶等方面做出不少成效。
珙县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注重发挥非公经济工作委委员的优势是县政协扶贫工作的一大亮点。他们在帮扶中,为贫困村发展提供致富项目、农业技术和发展资金,让贫困户逐步走上“致富路”。
“王家镇其他村都修了水泥路,我们村7社8社还是碎石路,一遇到下雨天全是泥坑。”走访中,麻窖村村民游普龙向委员们反映了这一情况。何茂杰也多次表示,要在村上发展致富产业,道路是基础。对此,委员们表示,将积极呼吁、尽力协调,让麻窖村早日通上水泥路。
珙县政协非公经济工作委主任韩燕认为,在助力贫困村发展致富产业上,非公经济工作委的委员有不小的优势。但在“一对一”结对帮扶中,每位委员还要发挥自身特长,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准有效的帮扶。
距离麻窖村90多公里的巡场镇坳田村,贫困户孙正龙夫妇身患多种疾病,丧失劳动能力。其儿子、儿媳之前借钱发展果树种植,但因缺乏栽种技术、销售渠道,导致种植失败,只好外出打工还债。而他们留在老家的两个孩子连学费、生活费都成了难题。
作为珙县政协非公经济工作委的一名新委员,王静在结对帮扶中,了解到孙正龙的孙子正好在自己工作的幼儿园上学。她积极向幼儿园领导汇报了有关情况,经过努力争取,为孙正龙的孙子减免每年6600元的学费和生活费。
“政协委员就是要结合自身职业,充分发挥优势,然后进行精准帮扶,真正帮助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珙县政协主席孙怀勇表示。
□李林静 杨淮钦 本报记者 王天雨
新闻推荐
新兴产业看宜宾 从“三个率先”到“四个第一” ——宜宾开创全国页岩气开发新局面
——宜宾开创全国页岩气开发新局面
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