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新闻 南溪新闻 江安新闻 长宁新闻 高县新闻 筠连新闻 珙县新闻 兴文新闻 屏山新闻 叙州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宜宾市 > 江安新闻 > 正文

川派古戏楼 移民文化大融合的神韵(三)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9-03-07 03:07   https://www.yybnet.net/

宝箴塞戏楼。

天花板上的戏剧脸谱。

夕佳山黄氏庄园廊厅戏楼。

落地罩上的戏剧雕塑。

□冯荣光 文/图

川派古戏楼有其独特的建筑特征:戏楼三面敞开,一面留作后台,舞台台面空间简单,但外延空间较大。

早期的歌舞杂技表演场门作用较单一,只是登场、退场。有故事的杂剧产生后它的作用就扩大了,名称也复杂起来。宋代苏轼诗曰:“搬演古人事,出入鬼门道。”“鬼门道”就是“上下场门”,有时间和空间的意义,随剧情的展开而变化。上下场门上挂锦缎绣花门帘,与大帐呼应,称“门帘台账”,也叫“守旧”。上场门绣“出将”,下场门绣“入相”。戏楼的空间处理具有空灵通透的特点,广场、厅堂、厢房、回廊等都可以融入观演空间。

川派古戏楼在建筑上还有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它的细部装饰,且不说戏台前立柱上的对联,单是建筑上屋脊、壁柱、梁枋、门窗、屏风及其他细小构件上运用的雕刻、彩绘、装饰都有无穷的魅力。装饰内容丰富多彩,彩绘多运用青绿彩、土朱单彩,雕刻则有浮雕、透雕等,而且和彩绘结合,甚至贴金,洒银,在整体上造成一种鲜艳灿烂的效果。

A

夕佳山黄氏庄园

不拘一格的廊厅戏楼

江安夕佳山庄园位于江安县南20余公里的夕佳山镇,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最初为明末锡姓人家所建,故称“锡家山”。由湖北江夏迁徙入川的黄氏第一代始祖黄应江,也在此处择址建宅与锡家为邻,当时宅院规模并不大。明末清初的战乱逐渐平息,川南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在清代中晚期,四川各地兴起了文人私家大宅的建房高峰,如川西温江寿安镇著名大宅“陈家桅杆”、川东平昌白衣镇著名的“吴氏府第”等。

川剧蔚然成风

古戏楼建在家里

清乾隆时,锡家因犯命案,举家搬迁,将宅院和田地卖与黄家。清咸丰八年(1859),黄氏第八代黄学海聘请川南著名工匠曾备儒主持重建“锡家山”。黄学海做过巴县、永宁(现叙永)、隆昌、富顺等地教谕(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便在祖业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扩建黄家宅院。黄学海深通儒、道之学,因此在宅院建筑布局上将儒家哲理,道家玄妙与园林风水融为一体,奠定了民居基本规模。清光绪十五年(1889),黄氏第十代黄中美中了恩科举人,这一年主持修建了东西厢房、戏台、工字厅等。

黄中美第三次修建庄园,最值得一说的是戏台。光绪年间,川剧在四川已普及到巴蜀各地城乡,看川剧蔚然成风,尤其是川南自贡、宜宾一带许多乡镇都建有戏楼,至今江安县底蓬镇、江安县蟠龙镇、江安县桐梓镇禹王宫都还遗存有清代的古戏楼。江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黄中美继承了祖上这么大的家业,有雄厚的财力,加上恩科举人的文化实力,在扩建庄园时,就要体现他的与众不同。他喜欢川剧,还是票友,便将戏楼建在家里。戏班子可以唱,票友也可以唱。

从中客厅穿过工字厅,登上七级台阶便是黄氏庄园的家庭戏台。这是设计得十分精巧的建筑,利用自然地形,戏台由五层条石压脚,七级台阶与工字厅相连,是中厅到上厅的廊道。七级台阶在清代是有规定的,必须是家族中有经过皇帝封赐的人物,方能这样修建。同时,这也符合戏台的定制,戏台要有一定的视觉高度,台下才能看到台上的演出。

木雕装饰丰富

有戏剧故事有唐诗

戏台台口左右华板上雕刻着戏剧故事《白蛇传》中的“船舟借伞”和《西厢记》中的“莺莺听琴”,人物形神毕现,栩栩如生。台上悬挂“颂择九州”匾,台前立柱上有一副对联:“移影换形俨然君臣父子,假哭真笑表达离合悲欢”,构思精妙,立意深刻。木格硬天花上彩绘着各种戏剧人物脸谱,烘托浓烈的戏剧氛围。

戏台落地罩本是过厅柱间用来分隔空间的一种装饰,黄中美巧妙地将落地罩作为戏台的隔离。放下软帘,演戏时作为演出的背景幕布,将前台、后台自然分隔开来。落地罩有很强的装饰功能,多用硬木制作,精细雕刻。不同一般落地罩装饰,黄中美除了传统的纹饰,横批正中采用戏剧人物图案,雕刻手法精致绝伦。落地罩木雕装饰内容:有历史故事,如“黄道州发兵抗清”;有戏剧故事,如“别窑从军”;有的取材于唐诗,如“寻隐者不遇”、“清明诗”等;有民间传说,如“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有的采用谐音、象征手法表现美好意愿的传统图案,如“挂印封侯”、“富贵白头”、“路路通顺”等,有关古建专家称其为“中国民间传统木雕之精华”。

戏台前宽阔的工字厅可摆茶设座,廊道两侧是美人靠,是女眷休息和看戏的专座。过厅作为“戏台”,这种建筑形制在四川盆地几近孤例。黄中美可能更喜欢这种随意、自然、互动的家庭娱乐形式,它不拘一格,方便随意,颇有创意。观者随置坐椅于廊下,主客同乐,一边品茗一边看戏。若无戏班演出,票友亦可登台唱戏,互相切磋,其乐也融融。黄中美主持第三次修建,给庄园注入了更多的戏剧艺术元素,使庄园成为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

B

蜀中一绝宝箴塞

石头城堡里的戏楼风波

宝箴塞,位于四川省武胜县农林乡方家沟村,当地人习惯称为“方家沟寨子”或“方家沟粮站”。宝箴塞始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秋,占地15000余平方米,系当地豪门段氏家族为避战乱而修建的防御性民居建筑群。寨堡借鉴了传统的山寨建筑,依山而筑,又融碉楼、城堡和闽南团城建筑风格为一体。塞墙用条石砌成,环形城楼长达2000余米,仅北面一门出入,形成了全封闭式防御体系,被中国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誉为“全国罕有,蜀中一绝”。

城堡腰际

突兀出一座楼阁

据《宝箴塞记》碑文记载:“斯塞当襄臣公艰难缔造而成……遗泽长留,子孙世世当宝贵之,作为家箴,用垂久远。此塞命名之义也。”碑文中的“襄臣公”即段襄臣(1860-1934),是段氏家族族长,清末朝廷钦定的奉政大夫,御用五品巡检。康熙三十六年(1698),段氏家族的祖先段文魁携妻何氏,率子孙姑媳16人,以及同辈族人段文青夫妇,自湖南省永州府祁阳县归阳乡,迁入武胜县境德清里四甲小池口。历时200多年,段氏家族在武胜已是人丁兴旺、产业庞大的家族。清末民国初年,武胜县嘉陵江以西的大部分田地,几乎都归段家所有,因此民间有“段半县”之说。

站在宝箴塞南面的田垄上,对面高丘横卧着一座壁垒森严的石头城堡,在城堡腰际突兀出一座楼阁,飞檐翘角,打破了城堡沉闷的平衡线,整座城堡一下生动了。这座楼阁居于东塞与西塞连接的“蜂腰”间,高10米分为4层。底层为进塞通道,二层为戏台,三四层为瞭望台,又叫观景楼。站在高高的楼阁上,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远远近近的房屋、田垄、阡陌、行人尽在眼底。从城堡门洞进去,就是这座楼阁的底层,犹如城堡的门厅。二楼是戏楼,与回廊和观戏楼构成一个小天井。戏楼两侧立柱上撰有楹联,上联“叁肆台步乃云游天下”;下联“陆柒将帅称百万雄兵”,读来很有意蕴。戏楼的下檐板是一组戏剧人物浮雕,上檐板是云龙纹饰浮雕。

戏楼简朴

毫无繁复的装饰

在如此森严的城堡里,段襄臣又别出心裁地修建了戏楼,而戏楼的风格却讲究简朴和实用。没有雕梁画栋,没有木雕撑拱和吊瓜,没有“几字罩”和拦板,巴蜀戏楼所应有的华丽装饰都与这座戏楼不沾边。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富甲一方的“段半县”为何这般小气?在巴蜀寺庙、祠堂、会馆建筑中,戏楼历来都是重中之重,特别讲究戏楼装饰的繁复,以显示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不难理解,因兵祸匪患频频,段襄臣倾其财力修建寨堡式住宅,目的是为了“保全身家”,建筑和设施讲究实用,极少华丽。在戏楼之上再建两层楼台,也体现段襄臣的实用理念,既作登高观景之胜,又作兵匪侵扰的瞭望台。观景台下面是戏楼,天井两侧的回廊联系着观戏楼,形成了城堡独立的娱乐中心。有了坚固的城堡庇护安全,段襄臣还考虑到族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建个戏楼,请戏班子唱唱戏,让族人们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也享受享受生活的乐趣。

自那以后,有了这座戏楼,给段氏家族带来了看戏的无穷快乐。然而,川剧的锣鼓声也给段氏族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风波和纠结。段襄臣的三儿子段仁清,从小酷爱川剧,喜欢交际,经常会请一些戏子到戏楼唱戏,长此以往,他和一个扮演小旦的戏子产生了感情。也许是小旦在戏中的精彩演出和诱人魅力,让段仁清中了魔。已经有了妻子和孩子的段仁清竟然不顾家人的反对,娶了那个戏子为男妾,长年厮守在一起。在段氏长辈眼中,是不能容忍这种败坏家风的行为,于是将男妾秘密处死了。后来,段仁清不顾家人反对,又娶了一房男妾。在这座古堡深院的戏楼上段仁清演绎出一段奇异的风流情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龙门阵。

新闻推荐

宜宾市治理办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本报讯(银西坤付静)近日,市治理办相关负责人带队专项巡查江安县2月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巡查组随机对江安...

江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江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川派古戏楼 移民文化大融合的神韵(三))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