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钟晓晴
端午小长假,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的李子树进入成熟期,漫山遍野,果挂枝头。6月11日,又一批陕西游客进入春风村,当得知这些李子树是从石漠化荒山上种出来的时,游客惊叹:“没想到这里的石头能开花结果。”
石头开花,背后的创业故事充满艰辛。王家元,就是那个让石头开花的人。
钢钎二锤,苦干修路
全村三分之一的土地是石漠化荒山,没有一条能通车的公路、没有一项叫得响的产业,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这就是春风村2004年前的基本状况。“猫咡湾石头多,小的小块块,大的大砣砣,山穷人更穷,水洗光坡坡。”一首民谣《石头歌》,形象地再现了春风村的穷困面貌。漫山遍野都是石头,春风村与外界的联系只能依靠一条条羊肠小道。
“穷怕了,穷够了”的春风人热切期盼着有一个能带领他们致富的“带头人”。2004年11月9日,春风村举行村委换届选举。王家元不是候选人、不在选举现场,却被“飞票”选中——500多选民,他得票率高达95%。
王家元何许人?15岁走南闯北,18年商海拼搏,早在1997年他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县城购置了一套130平方米的住房,还攒下了不少积蓄。
面对百姓的期待,想着兄长的遗愿,王家元舍弃舒适、安逸的小日子,开始与春风村人同甘共苦。“修路!修不通公路我就走人!”一上任,王家元即给老百姓一个承诺,并自加压力。
满山的石头,没有钱、没有设备、缺乏材料,路如何修?“缺石材,就到石山上拉,缺钱,我私人先垫上。”王家元说到做到,村民们从他的行动中获得了信心,积极投工投劳、出资捐资。没有挖掘机,村民们就钢钎、二锤开山辟路。
3个多月后,2.5公里碎石路修通了,山外的越野车破天荒开进了春风村。通过争取上级支持和发动村民,到2007年,贯穿全村的7.8公里水泥路全部铺成;到2012年,春风村三个组全部实现通水泥路。
讲科学,石缝里种下“摇钱树”
路通了,可是开启致富之门的钥匙在哪里?
钥匙其实就藏在荒芜的石灰石中。幅员5200亩的春风村,石漠化面积就占据了三分之一,使得春风村的粮食产量很低。村民尝试过种辣椒、火葱等,但都没有形成气候。
王家元心里明白,发展产业,仅仅苦干还不够,还要讲究科学。从不向困难低头的他,在带领大伙儿修路时就开始了逆向思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找准路子,就会化劣势为优势。”
王家元请来农业专家,专家分析研究后认为,春风村的地理环境适合种李树。对市场很了解的王家元认同专家的判断,因为距春风村仅10多里路的筠连县城,每天水果需求量多达五六十吨,供不应求。很快,村里联系县、乡果树专家现场指导,栽种、嫁接、修枝,先试点后铺开。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罗勇郭宇张择君宜宾市筠连县素有“中国奇泉之乡”的美誉,全县境内有泉眼300余处,主要属于岩溶泉,其特色在于间歇泉、长流泉同存,温泉、冷泉共生,咸泉、淡泉皆有。近日,笔者走进筠连县团林乡,有幸目睹...
筠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筠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