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新闻 南溪新闻 宜宾县新闻 江安新闻 长宁新闻 高县新闻 筠连新闻 珙县新闻 兴文新闻 屏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宜宾市 > 宜宾新闻 > 正文

本报记者肖雨杨文图长江之滨的宜宾李庄素有万里长江第

来源:四川日报 2012-07-06 18:2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肖雨杨 文/图

长江之滨的宜宾李庄,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的美誉。其建镇历史迄今已有1460多年。除了世人熟知的诸多看点外,这里还有不少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令人大开眼界,“刷痴”老人黄崇友的制刷技艺便是其中之一。

依循当地人的指点,穿过古镇弯回曲折、古色古香的巷弄石道,寻觅到黄老汉的制刷作坊。作坊竟然位于抗战时期内迁李庄的同济大学医学院旧址院落之中。在这个偏僻环境中,黄老汉却把祖传制刷小本生意搞得风生水起。

一群游人正围观黄老汉现场演练他独特的制刷技艺。简陋的工作台上,排放着各色棕丝和精选的猪毛,一排打好孔眼的刷身有序摆放,地上放着一卷团好的绳索。黄老汉用他的右脚趾挽住绳索的下端,右手牵出绳头,左手握住刷身对准孔眼穿进,然后双手并用与脚底上下反向配合,用力绷紧,一列棕丝(猪毛)就牢牢地系在刷身上了。如此动作,一气呵成!有人问黄老汉为何要用脚来拉索引绳?黄老汉不无得意地笑说:“这就是我的家传技艺,不要小看这小小的刷身,光用手去拉索力量不够,刷毛绷不紧,新刷子用不了多久就会脱线脱毛。用手脚配合绷绳穿孔力气大得多,做出的刷子紧密紧扣,随便你咋个刷洗都不得脱毛脱线。”现场围观者立马解囊买了二三十把刷子,3位外国人也加入抢购,床刷、衣刷、鞋刷都入行囊中,伸出拇指夸奖道:“中国工艺刷太神奇了!”

从黄老汉口中了解到,他一辈子都在从事手工制刷。几十年来,寒来暑往,他每日都会坐在工作台旁,坚守着这门在现代人眼中枯燥、单调甚至认为“没有出息”的行业。黄老汉说:“我说不来话,只搞得懂做事要坚持,做人要老实。”几十年中,他制作的洗衣刷、床刷、鞋刷选料讲究,绝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旅游旺季时,黄老汉每日可销售600至800把手工刷。眼见游人渐多,他还巧妙地把“李庄”两个字嵌进刷子里,宣传古镇。他告诉记者:“一天不坐在工作台上,不做几把刷子出来,就感到空落落的。我现在的心愿就是有人来传承手艺,不要弄到我这辈手上失传了……”

新闻推荐

四川软件业发展报告十余年前软件产业高速发展是四川的

四川软件业发展报告——十余年前,软件产业高速发展是四川的梦想;十余载后,这个梦想变成了令人瞩目的骄傲:2001年至2011年,四川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了24.6倍的大幅增长,成功突破千亿元...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本报记者肖雨杨文图长江之滨的宜宾李庄素有万里长江第)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