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低迷、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下,2012年的中国零售业步入了“慢增长”时代。成都也不排除在外,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却低于全省,并且较上年只是略有增幅。
简单分析2012年成都的商业零售业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其实,早在2011年第四季度就已埋下“低迷”的伏笔,整个零售行业销售业绩呈下滑趋势,不仅销售额有所下降,利润也在下滑。2012年,被众多商家看重的“五一”大假,不仅没有创造盆满钵满的盈利,还让不少本来信心满满的商家遭到重创。接下来漫长的6月-8月传统淡季,让这种差距更大,不少商家干脆将卖场内外重装和品牌调改放在此时进行,甚至有再也“抗不下去”的百货卖场直接关门。直至“金9银10”以及周年庆的促销旺季接踵而至,才让商家们稍稍将目标业绩追回一些。然而,雪上加霜的是,2012年电商强势崛起,“双十一”网购狂潮的上演,对传统零售业可谓是一记重拳,更令很多传统百货商场正沦为电商的“试衣间”。
即便如此令人纠结的一年,我们仍有很多值得回顾和记录的大事,成为在这一年闪闪发光的亮点,并且继续照耀着零售业同行在2013年的前进之路。
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力
2012年,大体量、多业态格局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主角。众多国内外知名商业零售企业雄踞成都开发的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逐渐亮相,为稍显平淡的2012年燃起一轮轮开业高潮。
斥资25亿元打造、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成都万象城2012年5月开业,集高档百货、大型超市、品牌旗舰店、电影院、真冰场、各色餐饮等于一体。同年9月23日,来自新加坡的著名跨国房地产企业凯德置地旗下的综合体旗舰项目成都来福士广场购物中心开业,场内70%为国际品牌,超过50%的品牌是首入成都的旗舰店。紧接着,中航地产在西南地区打造的首个商业项目成都九方购物中心于9月底正式开业,商业面积约10万平方米。紧随其后,同年12月22日万达金牛广场的盛大开业,万人拥入,开业当天火爆场面不可复制。
有专业人士称,2012年是成都众多城市商业综合体开发的首次集中亮相,共有多达7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开张,面积大都在10万平方米以上。纵然2012年成都的整体商业氛围较之以往冷清不少,但喜欢热闹的成都人在如此多大体量、定位高端的商业综合体开业时,体验了融吃喝玩乐购一体的多元化购物之旅。
零售巨头进军二线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二三线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经济文化建设突飞猛进,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品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消费实力也得到大幅提升。2012年,众多国内外知名零售业巨头纷纷将目光瞄向潜力巨大的川内二三线城市。先是5月初,中国百货第一集团大商集团全面收购华西希望集团旗下零售板块——美好家园。通过此次收购活动,大商集团在四川省内的网点扩展到了30家,此举也成为西南零售业乃至全国零售业最大的一次收购。之后,超市业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的零售业巨头华润万家大举进军川内30余二线城市,华润万家大卖场将在2013年在川全面亮相。而刚刚于2012年底开业的绵阳涪城万达广场,让绵阳人感受了目前当地最大的城市综合体项目的“一站式”消费方式。
目前,王府井百货、仁和春天等在成都经营得很不错的百货集团,也为在宜宾、内江、南充等市开设大型购物中心进行考察和推进工作。显然,为抢占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巨大消费市场,在二三线城市建立商业综合体,已经成为众多零售集团目前重点推进的工作。
外来百货
国际品牌抢滩
2012年2月,韩国排名第一的高档百货公司乐天百货签约成都新世纪环球购物中心;同年9月,来自新加坡的著名跨国房地产企业凯德置地旗下的综合体旗舰项目“巴蜀新地标”成都来福士广场购物中心开业;当月,泰国百货领军企业尚泰百货集团在中国西部的第一个项目成都万象城尚泰百货也盛大开业。继大型跨国零售集团如伊藤、家乐福、麦德龙、欧尚、SM等进入成都多年后,2012年,显然是外资百货再次抢滩成都最集中的一年。
随着成都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零售市场的国内外大牌企业蜂拥而至。国际服装连锁巨头加大进入成都的频率和速度,从早先的优衣库、C&A,到之后的H&M、ZARA、GAP,成都巨大的市场潜力,让更多的洋品牌驻足,落地生根,并且将门店数量一再扩充。
小便利店有大动作
国内一线便利店近年纷纷瞄准西部地区,继2011年连锁便利店7—11入驻成都后,全球另一大便利店巨头全家便利店也于2012年进入成都市场,并且将其西南大区总部落子成都市中心。全家便利店的亮相,也标志着成都便利店之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本地有WOWO,外资有7-11,再加上红旗连锁、互惠等小型社区超市已经推出的24小时便利店服务项目,成都便利店之争进入全新阶段。不仅如此,作为成都资格最老的零售业标杆之一,红旗连锁2012年成功上市,成为中国A股首家主营便利店业态的连锁零售类公司。不得不说,小小便利店在2012年成为一个可圈可点的独立业态。
网购成川人主流消费模式
时至今日,2012年那场硝烟四起的“电商三国杀”仍被人津津乐道,而淘宝“双十一”的辉煌业绩也创造新的历史,网购网销市场扩张迅猛。据统计,2012年前11月,四川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增长63.5%,全年突破5000亿元,相当于同期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一半。这表明,网购已成川人的主流消费模式,而发展网销也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传统零售企业纷纷上网,进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红旗连锁把超市延伸到了网络上、伊藤洋华堂的网上购物不亚于实体店、仁和春天的网上销售的高端品牌甚至远销全国各地。网购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也让传统实体店找到新的拓展之路。
2013
人在囧途 未必是坏事
有人预测,2013年将是商业综合体和商超称雄的时代。前者以大体量多业态格局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后者则以无孔不入的门店连锁模式让老百姓“转角遇见爱”。的确,传统百货公司的单店经营已经在过去一年受到电商的严重冲击,今年,这种趋势会更加猛烈。成都作为西南重镇,在2013年将有更多超大型商业综合体问市,比如新世纪环球购物中心、龙湖北城天街、国金中心,也有不少小而精且独具特色的购物中心呈现,如华润万家339欢乐颂、银石广场等。此外,还有众多国内知名零售企业在四川二三线城市继续开疆扩土,这样的形势,令2013年似乎又充满生机。是机遇还是挑战,抑或竞争更加剧烈。谁也说不清。开年之初,本报记者专访业内人士及专家,请他们就2013年的零售业发展给出预测。考验和重生,或许是2013年的关键词。
经济下行应学会应对自如
许大金(盈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过去一年,成都因为大量商业综合体而闻名全国,其中开业的也不少,比如万象城、来福士、九方、奥克斯等,但从总体情况来看,效果差强人意。不论是从品牌招商,还是业态布局,都未达到商家和市场预期。这其中,主要缘于商家压力过大,市场整体疲软,导致这些购物中心开业后的亮点并不多。同时,也带来了自品牌同质化之后的业态同质化问题。所有的购物中心,目前都是餐饮为大,不论营业模式还是业态相似度都太高,创新性乏善可陈。因此,2013年,排除经济形势的影响,要争取更多的消费者,商业综合体还需要更多地调动主动性,提升业态亮点。最近有一部很火的电影《人在囧途之泰囧》,之所以获得令人意外的超高票房,正是在当前这种形势下为人们提供了释放压力的通道。所以,从某种程度来看,如果2013年中国经济仍会持续下行,也未必是坏事,如何在各种情况下应对自如,找到贴切的操作模式,未必就不会成功。
出发前请记住回来的路
冉立春(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会长)
在经历了去年的“一路高歌”之后,2013年成都商业零售业市场更将波澜不惊;竞争的不再是由店铺数量体量的增加所带来的商圈辐射力下降,更不是宏观经济形势造成的消费力下滑,最大的冲击是盈利模式的重新思考和电商的异军突起。
2012年成都新增零售卖场(百货、超市类)7家、商业综合体8家、供应量超过300万平方米,竞争的压力不言而喻。今年这些门店的市场考验将真正开始,苦练内功、执着坚持是唯一的选择,毕竟商圈需要时间培育。
百货公司购物中心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备受诟病的主力店模式还能走多远真说不清楚,但传统百货的“二房东”模式将穷途尽现,到了思考和重新定位的时候了。预付卡的实名和限额不是发展的绊脚石,更不是业绩下滑的理由。今年,面对电商的冲击,零售企业的应对不应该是触网自营,而是如何错位经营以实现自己独有的存在价值。体验式的消费不仅仅是购物,还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请放心,只要我们还要约朋友喝咖啡,还要带孩子去游乐园,实体店就不可能被电商所取代。
成都的商业零售业的竞争注定是惨烈的,唯有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忠告:出发前请记住回来的路!
爆发需要能量积蓄
中国人讲究彩头和吉利。然而,2012年的开年,传统零售业就显得不那么顺利,全球经济的持续衰退,不可避免地传导到了中国的零售业。“艰难”二字让零售业一整年挥之不去。但即便如此,业绩平平、下滑趋势不可扼制的一年,却又发生着太多令人惊喜、意外和兴奋的事,难怪有人说,2012年让人纠结又矛盾。
如果置身事外,仅从一位消费者的角度看,2012年似乎也挺好,比如成都,来福士来了,万象城开了,九方开了,奥克斯也开了,很多没见过的好吃好玩的餐饮店、休闲娱乐品牌进来了,让周末全家的休闲方式有了更多选择。当然,更让人满足的是,这一年网上消费越发笼络人心,逛淘宝成为白领们茶余饭后最热衷的事情。
其实,这一年也是我作为一名商业记者在网上淘宝最疯狂的一年,除非工作需要,百货卖场早已不再是我主力的消费场所。但是,我的职业又让我了解很多内幕,不由得为从事零售行业的那些朋友感到同情和理解。
“脑壳都抓烂了才想到这样的促销方式。”同样的话我不止听到两回。在网购冲击与市场疲软的双重夹击下,“艰难”二字,的确让百货商家在今年体会更深。改变营销模式,引进更多元化的业态和模式,也在这样的体会中不断创新和开拓。“今年就这样过去了,但也让我们改变了很多,相信来年会更好。”
是的,2013年肯定会更好。成都市商务局前不久出台的一份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千方百计扩大内需,鼓励商家扩大促销,千方百计营造2013年欢乐祥和的新春购物氛围,努力让2013年实现开门红。
积蓄了一整年的力量,应该有个好的突破口来适时爆发。真希望2013年有个好彩头。
大事记
13日,地铁2号线站厅招商报名截止。11天的报名时间内,缴纳报名表的商家超过300家,其中不乏红旗连锁、舞东风、蔚蓝书店等地铁1号线的“老面孔”,也有外来品牌商家组建的“生力军”——国际知名连锁便利店全家FamilyMart以及佳士多、上海来伊份等“专业地铁商铺运营选手”。与此同时,地铁1号线却出现了关店的窘境,地铁商业冰火两重天。
广百百货成都店正式关门歇业。百货行业此消彼长,难掩盈利模式穷途和窘相,购物中心化、不当二房东将改变的不仅仅是行业,更多是迎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16日,成都市商务局、市规划局首次对外披露了《成都市中心城区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规划管理补充规定(试行)》,出台了城市综合体的“成都标准”,标志着成都城市综合体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2日,来自重庆的芭菲盛宴奥克斯店开业。同年9月15日,享誉国际的自助餐品牌金钱豹在苏宁广场亮相,成都餐饮市场本土为王的霸主时代宣告结束,正式进入“春秋战国”,包容多元化的消费结构让成都餐饮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众多省内外品牌纷纷把发展触角伸向“美食之都”,其选址策略和发展模式正不断冲击本土企业的传统思维,走出去、连锁经营做大做强成了必须破解的课题。
11日“光棍节”天猫单日销售达191亿元,订单接近1亿笔,而四川消费者贡献4.6亿元,排名第六,网购再次引发了与实体店谁更有市场前景的大讨论。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王红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省气象局与地级市政府共建防灾减灾体系本报讯(记者杜蕾)1月31日,省气象局和宜宾市政府就建设宜宾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签署合作协议。合作重在提高宜宾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和气象防灾减灾...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