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捐款台账 拓宽助学模式
□本报记者 钟晓晴
十年前,一年帮助30人,一年的助学经费3万元,助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单一企业,大学贫困新生是帮扶的最主要对象。
今年,一年帮助488人,助学经费已超过111.7万元,企业、个人、单位、社会团体等都成为助学主体,帮扶对象已扩大至小学入学到大学毕业的贫困新生。
这是共青团宜宾市委青春助学工程十年来的助学路。“确切地说,到2012年,我们青春助学工程的年度助学经费也只有25万元。”共青团宜宾市委副书记叶春艳说。一年时间,青春助学工程的“蓄水池”为何有如此大的变化?9月21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共青团宜宾市委相关负责人。“每一笔捐助经费都有明细,每一个受助对象的情况我们都能实时向捐助对象说清楚,捐助者也可以随时自行查看受助对象的生活及学习情况,以及捐款到位及使用情况。”十年来,青春助学工程始终坚持让每一笔捐款清晰明了。由于账目清楚,该工程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很多企业、个人及单位都主动找到我们,提出了想要参与到青春助学工程中来,为了帮助到更多的贫困同学,我们就学习、借鉴公益组织的做法,将以前单一的企业助学模式变为多主体助学模式。”叶春艳介绍,为更好地监管捐助资金的使用情况,今年,青春助学工程特意引进了第三方社会组织机构,让他们对捐款运行情况进行监管,并对受助者情况进行实地核实,“我们依然坚持每一笔捐款都不在单位留存,都直接汇到受助者的指定账户上。”
中电国际福溪电厂就是今年主动参与到宜宾青春助学工程的一家企业,他们承担起17名高一贫困新生的捐助任务,每年每人捐款1000元。通过该工程,该厂不仅如期捐款,而且对17名贫困新生的情况有了清晰了解。新学期刚开始不久,他们还组织这17名同学到电厂实地参观、座谈。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静从9月10日以来,五粮液集团及宜宾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马不停蹄地奔赴全省多个二级市场召开五粮液新品品鉴会。中国酿酒大师、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林每场都向参会嘉宾传授...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